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健脾止瀉,止血和瘀。治消化不良,胃痛,瀉痢,便血,衄血,月顛末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野牡丹根的功能和浸染詳情介紹。
野牡丹根的功能和浸染詳情介紹
采收和蘊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灌木,高0.5-1.5m。莖印四棱形或近圓柱形,莖、葉柄密被緊貼的鱗片狀糙毛。葉對生;葉柄長5-15m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廣卵形,長4-10cm,寬2-6cm,先端急尖,基部淺心形或近圓形,全緣,兩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脈7條。傘房花序生于分枝頂端,近頭狀,有花3-5朵,稀單生,基部具葉狀總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鱗片產太糙伏毛。
花梗長3-20mm;花5數,花萼長約2.2cm,裂片卵形或略寬,與萼管等長或略長,先端漸尖,兩面均被毛;花瓣玫瑰赤色或粉赤色,倒卵形,長3-4cm,先端圓形,密被緣毛;雄蕊5長5短,父老藥隔基部伸長,彎曲,結尾2深裂,短者藥室基部具一對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剛毛。蒴果壇狀球形,與宿存萼貼生,長1-1.5cm,直徑8-12mm,密被鱗片狀糙伏毛;種子鑲于肉質胎座內。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炮制
撤除雜質,洗凈、曬干、切片。
性味
味酸;澀;性平。
成果主治
健脾止瀉;止血和瘀。主消化不良;食積腹痛;瀉痢;便血;衄血;月經不調;風濕痹痛;頭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敷。
附方
①治月顛末多,紅白痢疾,腹瀉:野牡丹干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藥》)②治風濕性樞紐炎:野牡丹根二兩,夏枯草五錢,酒二兩燉,分二次服。(福州軍區《中草藥手冊》)
各家闡述
1.《福建民間草藥》:治疝氣。
2.《陸川本草》:治跌打傷積,腹瀉。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消滯健胃,止血止痛。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痢疾,胃痛,血栓性脈管炎,便血,衄血,血吸蟲病。
4.福州軍區《中草藥手冊》:祛風逐濕,行瘀止痛,消炎解毒,殺蟲。治頭痛,偏頭痛,風濕性樞紐炎,跌打損傷,乳腺炎,癰疽惡瘡,腹股溝淋投合炎,腸炎,絲蟲病。
臨床應用
治療細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腸炎。取野牡丹根2-4兩(干品)切碎,加水500ml,煎至100ml閣下,頓服或兩次分服。共治72例,1劑治愈(服藥1次后不再腹污,越日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癥狀消失)29例,3天治愈(服藥后腹瀉逐漸淘汰,3天內消化道癥狀消失)35例,4天治愈(服藥后腹瀉及各類消化道癥狀明明減輕,但大便至第4天才成形)4例,無效4例。治愈率94.4%。據調查,一般服藥后數小時即止瀉,腸嗚音削弱;大都病人越日便秘1天;腹痛于止瀉后逐漸減輕。但腹脹消失及食欲規復較慢。治程中來見不良副浸染。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0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