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作為夏天少有的能開得光輝燦爛熱烈的藤蔓植物,凌霄花好像專為夏季而生。它不僅生性矯健,枝葉富強,還喜強光照,不畏酷熱,隨便種植在墻角或給個支架,就能爬滿屋頂,開出火紅的花朵的同時,還能為人們匹敵酷暑或遮陰避雨。如今凌霄在園林栽培中應用普遍,人們對它已不生疏。殊不知,它卻是一種汗青悠久的植物,最早的記實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
1凌霄花竟然有三種不同的樣貌?
凌霄是紫葳科凌霄屬攀附藤本植物,其花色艷麗,以橘紅、橙黃兩色為主,花期可從每年春末一連到深秋。凌霄的花呈漏斗狀,多為橙赤色。莖木質化,表皮脫落伍,便以氣生根高攀于山石、墻壁或樹干之上,借之攀附向上生長。凌霄干枝虬曲多姿,翠葉團團如蓋,橙赤色的花團綴于枝頭,只需一絲輕風,它便揭示出輕盈的舞姿,分外令人喜愛。
可是在賞花之前,請等一等,你知道凌霄花有中國凌霄、美國凌霄和雜種凌霄之分嗎?
先來看看正宗的原產我國和日本的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最明明的特點就是它的萼片了,淡綠色的萼片質地較薄,介于紙質和革質之間,萼的裂片裂的深,一般高出萼片的一半以上。再看葉片,一般是7-9枚,較為平滑,一般無毛;再看整朵花,是那種較量粗壯的喇叭,管子較粗,開口也廣大些。
再來看看大洋彼岸的美洲凌霄,也叫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原產地是美洲,顯然,它的名字一早就出賣它啦:又厚又肉的萼片顯得肉嘟嘟的,萼的裂片很短,還不及整個萼的1/3,整個萼筒是平滑狀沒有棱的,花冠是那種小喇叭狀,顯得纖細且長;尚有一個重要特點就在葉片上,一般厚萼凌霄的小葉片是9-11枚,以9枚更為常見,在葉片的不和,常有細軟的柔毛。
可是實際上,連年來在園林中引進的多是上述二者的雜交種及其園藝品種!仔細調查一下雜交種的特征:小葉一般9-11枚,葉不和毛少或無;萼筒肉質,但顏色沒有美洲凌霄那么紅,萼片的裂片還未到整個萼片的中部,而且在萼筒上尚有幾條棱;整朵花像一個小喇叭狀。比擬下圖片,可以看到形態基于介于怙恃之間。
2凌霄:有人喜歡有人厭
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里就有關于凌霄的記實,其時凌霄被稱作“陵苕”、“苕”。《詩經·小雅·苕之華》:“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毛傳》表明說:“苕,陵苕也。”而凌霄花之名則始見于《唐本草》,《本草綱目》對此有很好表明:“俗謂赤艷曰紫葳,此花赤艷,故名。附木而上,高數丈,故曰凌霄。”凌者,跨越也;霄者,云天也。凌霄固然有著如此激情壯志的名字,然而世人卻眾說紛紜,對其駁倒紛歧。
凌霄枝條柔韌,善于附木生長。故而遭人調侃,說它善于高攀。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詠凌霄花》中曰:“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飖。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朝為拂云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品者,勿學柔弱苗。”詩人即是借凌霄的姿態,嘲諷趨炎附勢之人。諸如詩人梅堯臣等,也未曾看好攀附依附成性的凌霄,認為它不敷以與百花并列。
而凌霄最為人們熟知則是現代女詩人舒婷在《致橡樹》所寫的:“假如我愛你,毫不學攀附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本身。”一時間令木棉花風靡大江南北,卻讓凌霄成了高攀高枝的代名詞。
然而這并不故障凌霄的生長,它縱無挺拔身軀,卻有執著的精力。在這紅稀香少、驕陽炙烤的盛夏,凌霄仍可攀至百丈崖頭,其高遠之志受到了一些詩人的喜愛和歌詠。
宋代詩人楊繪《凌霄花》詩曰:“直饒枝干凌霄去,獨占來源與地平。不道花依他樹發,強攀紅日斗修明。”贊揚了凌霄花敢與紅日比明妍的堅實和執拗。宋代詩人賈昌期也賦盛贊凌霄的志存高遠:“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寧無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從平地起千尋。”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歌詠凌霄花:“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望之如天際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此處之恨是說急遽種植之人,并非真心愛花之人。“欲得此花,必先蓄奇石古木以待,不則無所依附而不生,生亦不大。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行。”他對凌霄的生長習性洞若觀火,愛花如此,李漁當屬凌霄的知音了。
但凌霄終究是植物,它不會因人們的喜惡而吝嗇瑰麗和懈怠萎靡。斷壁殘垣或枯樹老干,也因為它們而布滿了活力和朝氣。酷暑的夏天,也是因為它們才平添了幾分清涼和溫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0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