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沙冬青|詳細介紹—沙冬青介紹 沙冬青 AmmopiptanthumongolicuMaxim.Chengf. 科屬:
豆科
別名:
形態特征:
常綠灌木,高1-2米,多分枝,樹皮黃色;枝黃綠色或灰黃色,幼枝密被灰白色平伏絹毛。葉為掌狀三出復葉,少為單葉,或三角狀披針形,葉柄密被銀白色絹毛;托葉小,與葉柄團結而抱莖;小葉菱狀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銳尖、鈍或微凹,兩面密被銀灰色氈毛。總狀花序頂生,具8-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絹毛;總梗近無毛;花萼鐘狀,密被短柔毛,萼齒邊緣具睫毛;花冠黃色,長約2厘米,旗瓣寬倒卵形,邊緣反折,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短爪,翼瓣及龍骨瓣比旗瓣短,翼瓣近卵形,上部一側稍內彎,龍骨瓣長圓形;子房披針形,有柄,無毛。莢果扁平,線狀長圓形,無毛,先端有短尖,含種子2-5種子球狀腎形,直徑約7毫米。?
分布與習性:
沙冬青分布于內蒙古潮格旗、磴口、烏海、賀蘭山、鄂托克旗、吉蘭太、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寧夏陶樂、吳忠、中衛和甘肅民勤、蘭州等地。生于海拔1000-1200米低山帶。蒙古阿拉善沙漠也有分布。分布區為大陸性天氣,春季干燥,多大風,夏天炎熱,冬季嚴寒,7月均勻溫22-25℃,1月均勻溫-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于夏天。沙冬青為常綠超旱生植物,這與現代天氣條件顯然是不協調的反映其殘遺種的特征。喜沙礫質土壤,或具薄層覆沙的礫石質土壤,不見于沙漠或石質沙漠。多生于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山間盆地,石質殘丘間的干谷,成條帶狀或團塊狀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開花,7月下旬果實稚子。種子稚子較好,發芽率85-90%發芽勢為3天,室溫22-26℃條件下,種子吸水力強,發芽迅速,出土整齊。種子耐貯藏,發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溫不受凍害。沙冬青體內含有黃花木素、擬黃花木素等強生物質,綿羊、山羊偶然采食其花后則呈醉狀,采食過多可致死。?
繁殖與種植:
用種子繁殖。苗圃地應選擇松散的砂壤土。春播前將種子浸于30℃溫水中冷卻--晝夜后,20-25℃的室內催芽1-2天,收獲后6天發芽出土。幼苗期間要防治卷葉蟲危害及雨點的打擊,苗床不能暫且積水。
應用:
沙冬青對于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區系、古地理及第三紀天氣特征,特別是研究亞洲中部荒原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較重要科學價值。?
圖片: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1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