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病原】病原菌為祁連金銹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Wu et Li),其發育階段[0]、[Ⅰ]在云杉針葉上,[Ⅱ]發生在青海杜鵑葉后頭,其生活史為中缺夏孢子型。性孢子器瓶狀,淡黃色,150~216μm×115~150μm,埋生于針葉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
銹孢子器口徑0.2~0.3mm,包被膜質,淡黃色,破碎后呈白色,包被細胞長橢圓形,矩形,49~54μm×27~34μm,內壁厚5μm,外壁1.7μm,內外壁均平滑。銹孢子器半埋于針葉組織內,器內串生多數銹孢子,銹孢子淡黃色,近圓形或近橢圓形,26~34μm×17~24μm,孢膜厚3.5μm左右,無色,外面有密而短的疣點。
冬孢子堆頭狀,外圍有一層擬蠟質保護物,桔紅色。基部束梗淡黃色,長0.2~0.5mm。
冬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17—26μm×10一14μm,多數為4~5個一串,串長100~135μm。
【發生紀律】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發,發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孢子重要通過氣撒播播到云杉幼嫩針葉上侵染。在均勻氣溫14~16℃條件下,潛育期8~11天,6月尾至7月初發病,發生性孢子器。3~5天后發生銹孢子器,7月中、下旬銹孢子陸續成熟,由氣撒播到轉主寄主青海杜鵑上侵染,受侵植株的昔時生葉不顯示癥狀,次年5月尾出現病斑。只有少數病斑在6月初發生冬孢子堆,大多數在第三年6月初才發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環中缺少夏孢子階段。病菌以菌絲體在青海杜鵑葉片里越(夏)冬,每年對云杉針葉的有用侵染時期約20天左右。病害與降雨情況有顯著關系,通常6月中旬延續數日有小陣雨,晴、陰交替,這樣的天氣既有利于冬孢子萌發,又有利于擔孢子傳播和侵染。同時由于陰雨降溫,云杉新葉生長緩慢,延伸感病期,病害較重。若遇延續數天大雨,晦氣于病菌孢子傳播和侵染,病害則減輕。
病害隨海拔高度增添而逐漸加重。伶仃木、疏林、林緣以及林冠上部病情較重,郁閉度大于0.7的林內,病情較輕。統一苗床,苗床兩側苗木病情比中心的重,苗木上層病情重于下層。一年生云杉苗無葉銹病,重要緣故原因是幼苗出土后基本上已錯過擔孢子侵染盛期,同時在苗床上尚有覆蓋物或搭起陰棚,起到阻擋擔孢子侵染的保護作用。在統一立地條件下,三四年生苗,病情重于二年生苗,幼林病情一般重于成年林,純林病情重于云杉與樺木、山柏等混交林。陣勢平緩,土層較厚,職位級較高的林分,病害較輕,反之,病情較重。綜上所述,不同林分因子,不同發育階段,不同樹勢,寄主抗病性有著顯著不同。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1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