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溫室土壤栽植技術切花月季溫室土壤栽植技術
品種選擇
根據天氣類型、市場需要、設施狀態、資金情況和栽植規模等客觀因素,穩重選擇品種,合理搭配顏色比例,以取得較佳的經濟效益?,F在我國應用的切花月季品種有上百個,同時還可以從外洋直接入口新品種,選擇的余地較大,以是對這方面的工作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好比出口生產:對俄羅斯可以較單一地選擇紅色大花型的品種,對日本和東南亞國家要選擇中小花型的品種,顏色以淡雅為主,而且品種要多些;內銷生產:北方以紅色品種為主,南方則要適當增添淡雅顏色品種的比例。
土地的準備
土壤改良
切花月季較適于pH值為5.6-6.5的微酸性土壤。當pH值高時,可以通過施用草炭、松針土來降低pH值;當pH值低時,可以通過施用石灰來提高。施用石灰后,至少要等1周才能栽植。在生長階段可以通過施肥來調治土壤的pH值。
營養足夠、排水透氣良好的土壤是月季切花培育樂成的下午。栽植前要根據土壤的質地和營養狀態來施用基肥,施用已發酵的有機肥能改良土壤,促進月季的生長。忌施新鮮的廄肥,制止燒苗和引發蟲害。對于過粘重且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能施用廄肥,以防止土壤硬化,應施用草炭、細沙等來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的深度為0.8-1.0m。在準備做畦的位置挖深30cm左右,寬0.6-0.8m的溝,按每667平方米3立方米雞糞或6立方米羊糞或12立方米牛糞的肥量向溝中施肥(也可將上述肥料適當夾雜后施用),并將糞肥與土壤混勻。之后將溝填平,按每667平方米再施入3立方米雞糞或6立方米羊糞或12立方米牛糞和10立方米草炭土或松針土,并與土壤混勻。改植時可以用上述肥量的50%。
土壤消毒
如果溫室未栽植過月季,可以應用多菌靈、五氯硝基苯等殺菌劑和辛硫磷、甲基異柳磷等殺蟲劑舉行簡單的土壤消毒。如果溫室長期舉行月季生產或發現線蟲或根瘤,就需要舉行嚴格的土壤消毒。
化學消毒
通過向土壤中施用氯化苦、溴甲烷、棉隆(二甲硫嗪)和安百畝(NCS)等化學藥劑。利用毒氣在土壤中的擴散來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蟲和雜草種子。為了使氣體在土壤中充分擴散,消毒前舉行土壤翻耕,松散土壤的結構。同時降低土壤的含水量,擴大土壤的悠閑度。施藥后要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保持地溫在10℃以上,并到達藥劑要求的消毒天數。消毒后要翻耕土壤,待殘藥排盡后再定植,以免造成藥害。
由于氯化苦和溴甲烷的毒性大,容易造成公害、刺激性強施用不利便和殘藥清掃慢等緣故原因,已經被許多國家制止使用。
熱力消毒
通過向土壤中噴灑熱水,高溫蒸氣或在土壤中埋設熱水管,使土壤溫度到達60℃左右,從而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蟲和雜草種子。與化學消毒相比,熱力消毒具有無農藥污染、清潔衛生、土壤冷卻后即能栽植的優點,但是需要購置加熱裝備,而且能量消耗大,成本高,特別是大面積土地消毒時更難題。另外熱力消毒會造成土壤營養身分的改變。
整地做畦
將改良和消毒后的土地按畦面寬和步道寬各0.6-0.8m做畦,畦器械走向和南北走向均可。畦高0.3-0.4m,畦面要耙平,以便澆灌。滴灌要預先裝好,如果要覆地膜也要預先鋪好。
種苗定植
選擇種苗
月季種苗有嫁接苗、扦插苗和組培苗三種,一般根據資金情況和環境條件選定。嫁接苗根系發達,生長興旺,切花產量高,產花周期長(5-6年),是栽植的理想選擇;但是嫁接苗對修剪技術要求較高,而且價格較貴,同時還必須考慮砧木的適應性。扦插苗繁殖快,成本低,管理簡單,生產上應用也較多;但是扦插苗的根系較弱,長勢不如嫁接苗,產花周期較短(4-5年)。組培苗生產繁瑣,種苗供應較少,以是生產上很少應用。
栽植密度
因月季的品種、種苗的類型和環境條件而異,目的是保證切花的質量,削減病害的發生。植株高峻的品種可栽植得稀些,而植株矮小的品種可栽植得密些。陽光足夠、空氣干燥的地區要栽植得密些;在陰天較多、空氣濕潤的地區要適當稀植。嫁接苗要栽植得稀些;扦插苗要栽植得密些。每畦栽兩行,行距0.3-0.4m,嫁接苗株距0.3-0.4m,扦插苗株距0.2-0.3m。
種苗定植
整年都可以定植,但以春季較好。由于定植后幼苗迅速生長,植株進入采花期早,昔時冬季切花產量高,生產奏效快。一畦上兩行要相間栽植,以利于植株生長。嫁接苗定植時,要將嫁接口部位向陽,并露出地面2-3cm,防止接穗生根。一棟溫室盡可能栽種一個品種,以便管理和預防病害交織感染。
植株修剪
幼苗期修剪
目的是培育產花主枝。將生出的花蕾在透色后摘掉,把到達40cm的枝條從基部3cm處彎折成為營養枝。如果枝條的長度不夠,待側芽萌發后再彎折。經過三個月左右,營養枝到達3枝以上,新生枝到達切花標準即可采花。第一次采花要注重留茬高度,一般15-20cm,粗枝留得高些,細枝留的矮些。留下的枝條即為產花主枝。除遇上“情人節”等花價高的情況外,一般不要提前采花,否則會影響后期的產量。如果提前采花,之后要繼續培育營養枝和產花主枝。
生產期修剪
生產期要實時抹去切花枝的側芽。第二、第三次采花時,至少要保留2-3片五小葉,繼續培育產花主枝。之后至少要留1片五小葉,確保側枝萌發。產花主枝的多少要根據品種和栽植密度而定,一般3-5枝,也可多達10-12枝。在產花期要將達不到切花標準的枝條繼續彎折為營養枝。
調整期修剪
在植株超高,長勢削弱或調整花期的情況下,要對植株舉行調整修剪。不要采取剪去大部門枝條的做法,那樣容易造成植株生理嚴重失調,根部萎縮,基部新芽生長緩慢,甚至植株死亡。而應在50cm左右處彎折枝條,注重不要扭斷皮部,并將枝條過長部門剪除,從而較大限度地保留葉片數目,使其成為營養枝。經此處理后,新芽萌發較多,要舉行篩選,適當留取切花枝條。
追肥
科學的施肥方式應該根據植物的吸收量和土壤的養分含量以及肥料的利用率來確定整年的施肥總量,然后再制訂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及施肥次數,而且定期對月季葉片和土壤舉行營養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施肥。
基肥的施用已在土壤改良一節中敘述。
追肥一般以化肥為主,大量元素通過滴灌系統每次澆水時施用,微量元素通過葉面噴霧定期施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每年施用純氮40-50Kg,純磷25-40Kg,純鉀25-40Kg,可以采取尿素、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磷酸二銨和硫酸鎂等肥料調配施用。幼苗恢復生長后就要開始追肥,開始用肥量要少,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添用肥量。切花采收后新的花枝萌發出來時,要增施氮肥和鉀肥;花枝現蕾后要增施磷肥和鉀肥;休眠期截至施肥。發現缺素癥(表1)要實時施肥救治。
溫度控制
月季的生長適溫為:晝溫20-25℃,夜溫12-15℃。較高的溫度能增添切花的產量,縮短采到花日數,但同時也會造成花枝長度短,花瓣短而少,花朵小而露芯,降低切花的品質。較低的溫度能增添花枝長度,使花瓣長而多,花朵大且花杯高,提高切花的品質,但同時也會造成切花的產量降低,發育速度慢,延伸采花日數。
冬季生產為了提高夜溫,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可以將晝溫提高到35℃。
降溫可以通過遮蔭、透風、噴水、濕簾和地下管道通冷水來實現(地下管道在畦下45cm深處,每畦4-5根);升溫可以通過暖氣。熱風爐、增施有機肥,覆玄色地膜和地下管道中通熱水來實現。
光照的控制
月季為中性植物,葉片的光飽和點為3.5-5.0萬Lux,光補償點為1.0萬Lux。光照過強將造成月季的枝條變短,花色變淺;光照不足則會使月季的枝條細弱,發生盲花。炎天可以采取適當的遮陽措施,可用遮陽率為30-50%的遮陽網,以降低溫室內的溫度,改善花色和增進花枝,保證切花的品質。冬天要保持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清潔,在保證溫室內溫度的條件下。提早揭去和延晚放下溫室外草苫或室內保溫幕,使植株充分吸收陽光。按每5.6w/m2用高壓鈉燈或日光燈補光,可以提高切花的產量和品質,但由于成本較高,除高緯度地區外,生產上很少采取。

水分控制
月季是喜水作物,土壤缺水會影響切花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過多又會造成根系因通氣不足而影響發育。月季適合的EC值為0.25-0.75mg/cm,土壤水分張力pF為1.8。澆水量取決于土壤的類型,天氣條件和植株的生長狀態,每667平方米溫室一次澆水8t左右。夏天3-4d澆一次水,春秋季5-6d澆一次水,冬季7-9d澆一次水,較幸虧早晨舉行。定植后要盡快澆一次透水,保證幼苗盡快恢復生長。光照不足時要控制澆水量,以防止植株徒長。
澆灌系統較好采取膜下滴灌,這樣既節約用水和人工,又能有用降低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要經常檢查澆灌系統供水是否均勻。
透風換氣
溫室栽植月季,如果透風不良就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炎天應盡可能地擴大溫室的透風量,以降低溫室內的溫度,保證切花的品質。冬天為了保溫,溫室封鎖得很嚴,使溫室內的空氣變得很污濁,因此需要透風來保持溫室內的空氣新鮮;透風的同時又要注重保持溫室內的溫度,以是一般在日間氣溫升高后舉行,以免影響室溫。當溫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很高時,必須用加熱或透風的方式來降低濕度。
病蟲害綜合防治
月季切花生產歷程中,病蟲害的控制應該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由于植株一旦發病就會降低切花的品質,影響經濟效益。前文已經介紹了一些土壤消毒預防病害的措施,除此之外還要實時清算溫室內的殘枝落葉和雜草,定期施用農藥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病蟲害一旦發生,要實時施用農藥救治。農藥的劑型應以水劑和煙霧劑為主(特別是在生長后期),制止葉片被農藥殘漬污染而降低切花的品質。噴藥時不要噴到花蕾上,如果發現葉面有藥漬,采收時要噴水沖凈。表2列出了溫室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藥劑,供參考。

切花的采收
采收因品種、季節和市場需求而不同,對花蕾開放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當地銷售應在花蕾開放或半開放時采收;遠距離運輸時,紅色和粉色品種要在花蕾外面花瓣的邊緣張開時采收,黃色品種要再略早些,白色品種則要再略晚些。冬季采收花蕾開放得要大些,夏天采收花蕾開放得要小些。花瓣多的品種采收時花蕾開放得要大些,花瓣少的品種采收時花蕾開放得要小些。
為了使采收的月季切花開度靠近,冬季每天采收一次,春秋季每天采收兩次,夏天每天采收三次。
月季切花采收后,盡快插入水中并轉移到陰涼處。去掉下部20cm的葉和刺,按長度分級,中小花型枝條較短40cm,大花型枝條較短50cm,每10cm一個品級。20枝捆成一扎,中小花型花蕾按一層擺放,大花型花蕾可按兩層擺放,花蕾處纏上一圈瓦棱紙,紙的上沿高出花蕾5cm。捆好后將花束下部剪齊插入水中4小時,之后送市場銷售或放入冷庫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