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大戟科橡膠樹屬高峻喬木。 又名巴西橡膠樹、三葉橡膠樹,俗稱膠樹。所排泄膠乳的加工品橡膠,是重要的工業質料。在已知的產膠植物中以橡膠樹的產膠量較高,質量較好。樹的經濟壽命可達30年左右。目宿天下上使用的自然橡膠,絕大部門由橡膠樹生產。
橡膠樹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當地人民早已熟悉到橡膠有彈性和防水成果。1493年C.哥倫布曾見海地的印第安兒童玩橡皮球。1736年法國人德?拉?孔達米納第一次將橡膠品帶去歐洲。但在較長時期內橡膠重要只被用于擦掉鉛筆寫的錯字,其英文名rubber即有磨擦對象之意。1839年美國C.古德伊爾發現硫化橡膠法,1888年英國人J.B.鄧洛普發現汽胎,1895年開始生產汽車。今后橡膠在工業上的需要量劇增,才促進了對野生橡膠樹的大規模引種馴化。在此之前,英國人H.A.威克姆曾于1876年從巴西塔帕若斯河左岸的波姆周圍地區(海拔70~90米)采集高產橡膠樹種子7萬粒,運回英國倫敦丘園播種,成苗2397株劃分運往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以后在東南亞種植的橡膠樹絕大部門是這批樹種的后裔。1897年新加坡植物園主任H.N.里德利改善了割膠方式,2021年荷蘭人黑爾滕等在印度尼西亞發現膠苗芽接法,促進了橡膠種植業在東南亞的迅速生長。
中國試種橡膠樹始于20世紀初。2021年云南率先重新加坡引入膠苗8000株試種樂成。以后臺灣、海南島、雷州半島等地也相繼引種。至2021年天下約有110萬株實生膠樹,其中有60萬株割膠,重要分布在海南島。2021年海南島、湛江和云南南部開始生長橡膠栽植,廣西、福建南部和廣東汕頭地區也有少量種植。今后又經30多年的積極,選育出多個抗風、耐寒品種,制訂了因地制宜的抗風防寒種植措施,終于在北緯18°~24°地區大面積植膠樂成。
天下上現有37個植膠國家,多數分布于南緯10°至北緯15°之間,植膠面積共約1.1億畝。2021年天下干膠總產量達375萬噸,重要生產國家依次為:馬來西亞(151.66萬噸)、印度尼西亞(88萬噸)、泰國(55.22 萬噸)、印度(16.59萬噸)、中國(15.26萬噸)、斯里蘭卡(12.52萬噸)等。中國的植膠區重要在海南省和云南省西雙版納。
植株高20~40米。根分主根及側根。主根圓錐形。側根輪生,第1輪離地面10~20厘米,為重要吸收根系;第2輪離地面40厘米以上,起支持作用。葉互生,三出復葉,小葉橢圓或倒卵形,革質,全緣,漸尖,基部楔形,網脈顯著,葉柄長5~14厘米,小葉柄基部常具蜜腺點。花小,無花瓣,單性,牝牡同株,圓錐花序腋生,密被白色柔毛;花萼黃色,5裂;雌花生于花序各分枝頂端,具有綠色花盤,子房3室,柱頭3裂;雄花較小,雄蕊10枚,花藥2室,分兩輪排列于雄蕊柱上。異花傳粉。果為蒴果,球形,常含種子3粒,果殼木質,堅硬。種子橢圓形,長約3厘米,具褐色花紋,種背常隆起,種腹略扁平。
自然橡膠是異戊二烯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彈性、絕緣性、強伸性和較好的防水性、氣密性、重要工業質料。現在天下上的橡膠制品已達5萬余種,重要用于制造飛機、汽車等所用的輪胎。一些發達國家的橡膠消費量(包羅合成橡膠)和鋼鐵消費量的比例為1~1.5:100。橡膠樹種子含油率22~25%,油為半干性,可用作制造油漆、肥皂、醇酸樹脂等的質料;精煉去毒后可供食用。果殼能制活性炭、糖醛等。木料經處理后可制作家具、紙漿、纖維板、膠合板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1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