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這株盆景‘瓊樓玉宇’去年加入瀘州農信杯精品盆景展評時得到金獎,當初有位老板出價三萬多元我也舍不得賣……”9月3日,在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鎮高洞村七組正華盆景園里,盆景培育大戶梁正華父子倆正專心致致地為一盆盆“瑰寶”修枝,更換造型。在盆景園里,一株株山樹根經過父子倆的能手掩飾后變得英姿颯爽、形態萬千。
梁正華在為盆景修枝造型
梁正華說,園里的近2000株盆景都他八、九十年月時從周圍的大山里采挖的山樹根,經過20多年的全心培育,現在已經成為一株株“金疙瘩”了,成型盆景的總價值近400萬元。現在,梁正華父子靠著經營樹根盆景和培育小花小草,年收入近20萬元。
改變運氣 板車工轉行盆景培育
梁正華今年58歲,家住納溪區棉花坡鎮高洞村七組。
2021年,家庭貧窮的梁正華18歲便到離家10公里的納溪縣城拉板車掙錢養家生活。一個有時的時機,梁正華去瀘天化公司的園林館幫別人搬運盆景時,見到大山里絕不起眼的山樹根,經過園林師傅的全心“包裝”后,釀成了一株株瑰寶。
“你別小看它是一盆小樹,市場上要賣好幾百元,搬運時要小心,碰壞了你賠不起哈……”
這不是山里四處都可以見到金彈子樹(俗名牛奶奶)嗎?居然一盆能值幾百、幾千。從當時起,粱正華就對盆景種植發生了粘稠興趣,只要一有空,他便主動去瀘天化公司的園林館協助,悄悄學習苗木培育技術。一年后,梁正華便學會了盆景修枝、造型和苗木繁殖、扦插、嫁接等技術。
為了進一步把握盆景培育技術,梁正華還向瀘州天化園林館的先生借《中國盆景》等雜志來彌補理論知識,先后又到成都、重慶等地學習盆景種植技術。期間,梁正華險些跑遍了成都、重慶所有的園林苗木市場,向經驗豐富的盆景先生請教技術的同時,詳細了解了盆景市場行情。
2021年春,粱正華開始著手舉行盆景種植。為了節約開支,梁正華經常天剛蒙蒙亮就帶著掘樁對象進山尋找適合盆景培育的山樹根,只要能挖到一株造型好的山樹根,再苦再累他都很高興。“當時許多造型好的樹樁都被村民挖來看成柴燒,有的在山上白白爛掉,著實惋惜,只要稍作加工就可以釀成一株好的盆景。”粱正華說,隨著從事盆景培育的人增多,周圍及周邊的山里能作盆景培育的山樹根險些被挖光了,他只好到敘永、古藺等地的大山里去采挖或收購有價值的山樹根。經過近10年的全心培育和能手打造,梁正華培育2000多株盆景。2021年頭,梁正華把一部門盆景投入到市場,昔時就帶來了三萬多元的經濟收入。
“這些盆景是我一手培育的,每天都要為它修枝、澆水,有的已經陪同30多年了,兩天不來看看它就總以為心里不扎實。”梁正華說,這些年他都采取一邊培育一邊出售的循環培育的形式,讓盆景保持2000株的規模。
子承父業 做大盆景培育產業
“我們園里九成左右的盆景都取材于山上的金彈子樹的小型灌木,由于它的掛果期較長,樹型穩定,是培育盆景的理想樹種。”梁正華的兒子粱建波今年30出頭,但他從事盆景培育已經有18個年頭了。梁建波15歲初中結業后就追隨父親學習盆景種植技術,現在在納溪仍至瀘州盆景培育圈都算得上一把能手。憑著一身能技術,梁建波從盆景種植到自繁自育小花小草,闖出了一條綠色致富路。
“金彈子莖干剛勁挺秀,自然虬曲,色澤如鐵,形態奇異,清奇古雅,管理粗放,也是觀葉、觀果、觀形的極好盆景素材,是中國盆景傳統派別之一的川派盆景的重要樹種。”粱建波說,從毛坯樹根扦插、嫁接、造型,再到苗木花卉的培育,都是父親手把手教他的。“年輕人想法多,在尊重植物原造型的基礎上,做到有取舍,兒子培育的盆景很創意。”粱正華說。
“盆景培育的投入不小,僅購置這些花盆就投資了80多萬元,大的花盆一個就需要近1000元,這個盆景園我們父子倆已經投入了150多萬元了。”為了做大產業,梁正華父子生長了10多畝梔子花、桂花、茶花等小花小草。“小花小草雖然價格低,但好脫手,也俏銷,有時一天能賣近1000元。”梁建波說。
前景堪憂樹根盆景轉型花卉盆景
“盆景根藝被人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和‘凝固的音樂’,它只適合在樓頂或室外栽植。”談起盆景的前景,梁正華說:“雖然現在盆景的銷售不是很理想,但盆景藝術是中華園林的一支魂寶,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些山樹根盆景我已培育三十多年,和我有深厚的情緒,我要繼續培育好這些瑰寶。”據梁正華介紹,山樹根盆景在六、七年前很俏銷,但現在市場比較降低。
“隨著近年來城市電梯樓增多,樓頂花園大幅度削減,很城郊平房也改為小青瓦房,放置盆景的空間大幅度縮小,盆景銷售量也大幅度削減。爾后價值幾千、上萬元的盆景尋常國民家庭買不起,也不會買。”梁建波從2021年就開始探索如何讓盆景藝術與市場結合,走進大眾國民的生活,從綠化走向美化。
“盆景市場交易不穩定,一株山樹根盆景的市場售價從三五百到兩千多不等,有時也只有幾十元,但每周末都又不得不去,中止了以后就沒有市場了。”為了讓2000多株盆景走向市場,梁建波每周末都把自己的盆景運到瀘州花卉市場銷售,隨便也賣一部門小花小草,增添收入。
2021年秋的一個周末,梁建波在銷售盆景時聽到兩個客戶議論說:梔子花開起來很香,想在陽臺上種幾株,但去買花盆來自己栽比較麻煩。這句話讓粱建波眼前一亮,在盆里栽植梔子花不就可以讓小盆景進入到尋常國民家了嗎?
說干就干,通過網上找“名師”指點,買種子在自家地里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年多的積極,第一批梔子花小盆景投入市場便帶來了豐盛的利潤,“雖然一盆花只能賣20多元,但種植周期短,尋常國民都能接受,較多的一戶給我買了100多盆呢。”粱建波說。
現在,梁建波父子已生長小花小草苗圃10多畝,僅此一項可收入近10萬元。
“高洞村有50多戶村民從事盆景培育,樹根盆景總數近兩萬盆。現在盆景培育戶除了培育盆景外,都兼顧生長了花卉、苗圃等產業,實現了從樹根盆景向花卉盆景的順利轉型。”棉花坡鎮高洞村黨支部書記孫道華介紹,僅盆景花木產業就能為全村帶來近1000萬元經濟收入。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3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