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珙桐,又名水梨子,鴿子樹。是天下珍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植物學家稱為“林海中的珍珠”、“植物活化石”和“綠色熊貓”。又因其花開之時,每逢山風吹來,其花像一群群躍躍欲飛之白鴿,因而被譽為中國“奇樹”。種子處理——露天低溫催芽法。珙桐種子后熟期長,發芽十分困難,一般2年-3年才開始破殼發芽,經常是未到發芽時間種子已爛,現實上基本不發芽,為了縮短時間,播種前必須對種子舉行處理。
我們采取的露天低溫催芽法可使種子出芽時間縮短到一年以內,且發芽率達98%以上,做法如下:將采收下來的珙桐毛種(包羅中果皮、外果皮)不做任那邊理,直接將其置于冬天嚴寒的露天環境中,讓其自然冷凍,以加速其生理轉化,并于次年3月將毛種直接播入土中。毛中堆放地氣溫根據測定,如果在6.9℃時,發芽率約為98.3%。在零下2.5℃時,發芽率可達99.3%。可見,氣溫越低發芽率越高。經過上述設施處理過的種子雖然可縮短到一年內發芽,但依然存在管理上的麻煩,為了削減播種后的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在現實操作中一般是采取露天挖坑埋藏法對毛種再次舉行催芽,直到冬天才將它取出播入土,此時不少堅硬的種子已開裂,播種2個月-3個月幼苗就可出土。詳細做法是:在露天地上挖淺坑,將經過了露天低溫處理過的毛種倒入坑中,每25厘米覆土10厘米,一般情況不必采取人為措施,讓其日曬雨淋,如遇長時間干旱則應適量灌些水,使毛種保持濕潤,埋種子處若有積水應實時傾軋。播種。播種珙桐的土壤應選擇排水良好但又濕潤而肥沃的沙壤土、中壤土,土壤酸堿度以酸性至中性為佳。切忌在干旱、瘠薄的粘土中播種。播種前土壤要消毒,消毒的重要藥品有:硫酸鏈霉素(72%)、代森鋅、多菌靈、托布津、福爾馬林等。
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4月,若經過露天埋藏的種子需在該年11月中下旬播入土,較遲不得跨越次年1月。不管是春播或冬播,都不必去掉外果皮和中果皮,用毛種直接播入土即可。播種方式一般采取條播,種子上面覆土5厘米。播種后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不管冬播或春播,次年3月幼苗均可破土而出,在低海拔地方出芽更早些。幼苗的管理。珙桐種子破殼后不耐水濕,剛出苗時,在陰濕條件下,根、莖、子葉都易腐爛,死亡率高,而排水良好的坡地則死亡率低,因此種子破殼出芽后到真葉出現前土壤不能太濕,如遇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應做好排水工作,同時還需要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鋅500倍液噴灑苗木。在海拔較高地帶,珙桐種子在均勻氣溫-0.56℃,旬均勻氣溫-0.43℃時就開始萌動發芽。月均勻氣溫1.8℃,旬均勻氣溫2.5℃時幼苗就開始出土。而剛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溫,因而應特別注重晚霜對幼苗的危害,如遇寒潮應用薄膜覆蓋,但注重通氣。真葉出現后就可施用0.5%-1%化肥或濃度很低的農家肥,并實時除草,昔時可達30厘米-50厘米,第二年秋可到達60厘米-150厘米,珙桐苗木在高度達30厘米以上且地徑達0.4厘米以上時就可出圃栽植。
珙桐扦插育苗及出圃栽植。珙桐扦插育苗宜用嫩枝做插穗,于5月-7月舉行,高壓可于春季在一年生枝條的基部舉行,苗木移栽宜在落葉后或翌春芽苞萌動前舉行,起苗時不能傷根皮和頂芽,對過長側根、側枝可舉行適當修剪。珙桐根系發達,栽后易活,一般在截至生長后就可栽植,但以11月至次年3月為較佳,近距離的可在雨季造林。栽植時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伸并灌足定根水。
幼苗長到30厘米以上,地徑粗達0.4厘米時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時間宜選在落葉后或翌春萌芽前,注重起苗時勿碰傷根皮和頂芽。對過于細長的側根和側枝可舉行適當回縮修剪。珙桐根系發達,移植時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須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層搗實,根莖培土應比原土位高出15至20厘米。移栽完畢要澆透定根水,使土壤與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應架設遮陽棚,使小苗平安過夏。珙桐喜涼爽濕潤天氣環境,較好是與其他闊葉喬木或常綠喬木混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3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