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石蒜又名:水麻,酸頭草,一枝箭,蒜頭草、婆婆酸,蟑螂花,龍爪花、新米夜晚花、毛蟹花、野水仙、紅花石蒜、三十六桶。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草圖經》:"辛,溫,有小毒。"
②《綱目》:"辛甘,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風,水腫腹水,癰疽腫毒,疔瘡,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黃疸。
①《本草圖經》:"主敷貼腫毒。"
②《綱目》:"疔瘡惡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搗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③《綱目拾遺》:"治喉風,痰核,白火丹,肺癰,煎酒服。"
④《中國藥植圖鑒》:"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癥。"
⑤《陜西中藥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癰腫。主治小便晦氣,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⑥《閩東本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體虛,無實邪及素有嘔惡的患者忌服。
選方
①治雙單蛾:老鴉蒜搗汁,生白酒調服,吐逆而愈。
②治痰火氣急:蟑螂花根,洗,焙干為末,糖調,酒下一錢。
③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鮮石蒜五分至一錢,煎服催吐。
④治水腫:鮮石蒜八個,蓖麻子七十至八十粒。共搗爛罨涌泉穴一晝夜,如未愈,再罨一次。
⑤治疔瘡腫毒:石蒜適量搗爛敷患處。
⑥治便毒諸瘡:一枝箭搗爛涂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
⑦治對口初起:老鴉蒜搗爛,隔紙貼之,干則頻換。
⑧洗痔漏:老鴉蒜、鬼蓮蓬。搗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內先熏,待半日湯溫,傾出洗之,三次。
⑨治產腸脫下:老鴉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
⑩便毒諸瘡。用石蒜搗爛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凈,以生白灑煎服,汗出為好。
⑾產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⑿小兒驚風,一叫而絕。用麻線把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后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用石蒜、車前子,平分為末,水調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病兒蘇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3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