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桑樹污葉病重要為害葉片,多發生在較老的桑葉后頭,嫩葉上很少見到。我國北起遼寧,南至臺灣、云南各植桑區均有發生。
癥狀
初生小塊煤粉狀黑斑,隨病情擴展,在對應的葉外面也發生同樣大小的灰黃色至暗褐色變色斑4嚴重時病斑融合或充滿葉背,造成整張葉片變色。該病常與桑里白粉病夾雜發生,在葉背形成黑、白相間的混生斑。
病原 sirosporium mori(h.& p.syb.)m.b.ellis=clasterosporium mori h.& p.syd.稱桑旋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匍匐于葉后頭,吸盤附在葉面上,以菌絲從氣孔侵入到葉組織內吸收營養。分生孢子梗褐色,多從匍匐菌絲上或氣孔中長出,直立或叢生,圓筒形,大小33—56×4—6(um),頂端生數個小突起,且多在近基部生隔膜2—3個;在每個小突起上發生分生孢子,有的從菌絲上直接發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形狀紛歧,基部大,端部細,著生在分生孢子梗上的有倒棒狀的,也有圓筒狀的,共具隔膜2—7個,大小25—37×4—6(um);著生在菌絲上的基部細,端部粗,呈棍棒形,具隔膜4—7個,大小45—65×3—5.5(u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重要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葉組織上越冬,翌年夏秋兩季在越冬菌絲上發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早先侵染,后在新病斑上又發生分生孢子舉行再侵染。潛育期26天左右,從初侵染到再侵染歷時2h天左右。該病多發生在晚秋落葉前,山桑系葉片硬化早的品種易發病,透風透光差,夏、秋季干旱發病重。
防治方式(1)選栽湖桑28、29、38、39等抗污葉病的品種。(2)晚秋落葉前,摘去桑樹上殘留葉片作飼料或漚肥,削減下年菌源。(3)飼養秋蠶期間先采枝條下部的葉片,防止葉片老化發病。(4)加強肥培管理。夏伐后適時增施肥料,秋季干旱時實時澆灌,使桑葉鮮嫩。(5)發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