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蠟梅中文別名: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于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后葉,芬芳,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縮短,并具有鉆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嚴冬綻蕾,斗寒傲霜,顯示了中華民族在強橫眼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示,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寶貴花木。但其病蟲害防治也必不能少。
臘梅常見的菌害有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白紋羽病,常見蟲害有日本龜蠟蚧、蚱蟬、大蓑蛾等。
一、 臘梅炭疽病
癥狀:病害多發生在葉尖和葉緣處,病斑近橢圓形,淡紅色至灰白色,邊緣紅褐色或褐色,其上散生玄色小點,病斑易破碎。炭疽病為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種盤長孢菌。臘梅亦稱蠟梅約有10種病害發生較普遍。重要是葉部病害其中炭疽病、黑斑病較常見,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較少發生。
防治: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削減侵染源。發病嚴重時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二、 臘梅葉斑病
癥狀:葉面病斑初為圓形,褐色,隨后逐漸擴大為不規則形,病斑中心變淺褐色或灰白色和深色。后期病斑中心散生小黑點。葉斑病是真菌中的一種盾霉菌侵染所致。
防治: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削減侵染源。發病嚴重時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三、 臘梅黑斑病
癥狀:被損害的葉片上,病斑近圓形或相互融合,呈不規則形,初為褐色,后中心逐漸褪為近白色,邊緣仍為褐色。病斑兩面著生稀散的暗褐色霉叢以外面為多。黑斑病為真菌病害病原菌為洋臘梅鏈格孢子菌,病菌在病落葉上越冬。
防治: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削減侵染源。發病嚴重時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四、 臘梅白紋羽病
癥狀:重要發生在基本和根頸。發病初期,病部皮層組浮腫、松軟出現近圓形褐色的病斑。之后病部開始呈水漬狀腐爛,深達木質產部,并有黃褐色汁液滲透。后期病部組織干縮縱裂,木質部枯朽。病部外面有優柔的根狀菌索纏繞,初白色,后變化為灰褐色或棕褐色。寄主受害后發病初期顯示為樹勢虛弱,自頂梢向下葉片變黃而逐漸調萎,枝條枯萎,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
1、選用無此病菌的土壤和肥料。
2、嚴格執行苗木檢疫制度。苗木用1:1:100波爾多液浸根1小時后,用清水洗凈栽植。
3、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改良和松散土壤,防止積水受澇。清除植株周圍雜草、樹根以削減病菌來源,促使植株根系發達,生長興旺。
4、刮去病部腐爛變色的組織,切除腐朽根并銷毀。對傷面可用70%酒精、0.1升汞液消毒,再涂以,堿銅油。亦可灌注70%五氯硝酚鈉可濕性粉劑250倍液,較大植株,每株15-20千克。
5、對嚴重病株應實時挖除并集中銷毀。在病穴內灌250-300倍五氯酚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代森銨水劑400倍液消毒。
五、日本龜蠟蚧
日本龜蠟蚧可危害數十種花卉,其若蟲和雌蟲在葉片和枝條上吸食液汁,常造成植株枯葉黃或煤病孽生。在長江流域,其雌蟲于5月中旬在大量產卵,6月中旬孵化。雄成蟲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量化蛹、羽化。此蟲可隨帶蟲苗木的調運而將蟲子傳到其他地方。
防治:
1、如果少數植株受害,可用人工將其從枝干上刮除。
2、在若蟲大量孵化后,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3、用紅點唇瓢蟲,置被害花木上捕食蚧蟲。
4、引種苗木時要負責檢查,發現幼蟲寄生,應徹底刮除。
六、蚱蟬
蚱蟬可危害梅花、桂花等多種花卉。其若蟲在土中吸食根部的汁液,成蟲危害性更大,常造成枝條枯死。
防治方式:
1、注重征采和殺滅剛出土的若蟲和剛羽化的成蟲。
2、可于炎熱的夜間在樹干四周燃燒火堆;同時振動樹枝,使蟲投火自焚,并將落于火堆旁的蟲捕殺。
3、用面團洗出的粘性面筋放在竹竿竿頭,粘捕成蟲。
4、在危害最盛的季節實時剪除產卵枝銷毀。
七、大蓑娥
大蓑娥又名躲債蟲,民間稱之為“吊死鬼”。是危害多種花卉的害蟲。植株出現此蟲時,可見葉片被其幼蟲吃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可將枝條上的葉子所有吃光,只剩葉脈,危害甚烈。
防治方式:
1、大蓑蛾的護囊較顯著,可以隨時摘除,清除其幼蟲。
2、7月中旬用90%敵百蟲原藥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