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分布與危害
分布天下。
產生在大花萱草及其他萱草的葉片上。發病初期葉面上發生淡黃褐色褪綠黑點,擴展后病斑為橢圓至梭形褐色斑,斑中心后期灰白色,與健康組織接壤處為淡黃色暈圈,幾個病斑相連后葉片易風折。
病原
半知菌類百合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Ferr。產生紀律病原菌以菌絲及分生孢子于泥土及病殘體上越冬。翌春以分生孢子借氣流及水滴舉辦初侵染,潛育期7~10天,可反復侵染2~3次。降雨頻繁年份發病重,初始病源的幾多和降雨的頻度是發病的重要條件。溫度20~32℃有利于發病,以25~28℃為最佳。
防治要領
(1)增施有機肥,北方防寒;南邊雨水多實時排水,防備濕氣滯留,適量增施磷鉀肥。
(2)實時修剪病枝葉和排除病殘體,會合深埋或燒毀。
(3)化學防治:可按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防范和增補營養,提高撫玩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隔斷7-10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