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桃樹缺素癥狀及防治
在日光溫室、大棚中黃瓜常顯示出萎蔫癥狀,時常導致植株死亡,隨著黃瓜栽植面積的增添,萎蔫型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影響黃瓜產量。現將日光溫室、大棚黃瓜常見的幾種萎蔫型病害發生癥狀與防治對策介紹如下。
1發病癥狀識別
①黃瓜低溫障礙黃瓜葉片失水引起的急性凋萎形成的生理病害,黃瓜葉片急性凋萎是指在短時間內,黃瓜整株葉片突然萎蔫,失去結瓜能力。2005冬至2006春該病在萊陽大棚黃瓜栽植區發生較普遍,輕病株葉片由下而上逐漸萎蔫,但頂部葉片未萎蔫,剖莖觀測莖基部維牽制穩定色或略帶淺黃色,未星散出致病枯萎病菌,屬生理性萎蔫。重要緣故原因是秋冬或早春栽植的大棚黃瓜因遇陰雨雪天較多,尤其低溫延續時間長,地溫低,凡根系不發達或生長較弱植株一遇晴天,日間棚內氣溫很高,瓜葉的蒸騰作用強,根系吸不上足夠水分和營養,導致,葉片突然萎蔫,嚴重的全株死亡。
②嫁接黃瓜根腐病嫁接黃瓜在一個月內發育正常,摘心后至收獲期開始發病,接穗黃瓜病情希望較緩慢,初期葉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葉片萎蔫,早晚或陰天恢回復狀,延續數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且逐漸向上擴展,抑制側枝生長至黃瓜發育不良。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莖基部呈水浸狀,變黑潰爛至全株枯死。發病輕的外部病癥不顯著,砧木和接穗的維牽制也未見變色,但細根變黑腐爛,主根和側根一部門變為淺褐至褐色,嚴重的根部所有變為褐色和深褐色,病株后期基本部發生縱裂且在不規則的縱裂中心發生灰白色的黑帶狀菌絲塊,根皮上可見密生的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該病是擬莖點霉菌造成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定植嫁接黃瓜易發病,地溫15~30℃均可發病,以20~25℃發病重。
③黃瓜枯萎病黃瓜在整個生長期都能發病,以開花抽蔓到效果期發病較重。發病初期病株顯示為葉片從下向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中午更為顯著,早晚尚能恢復。數日后整株葉片枯萎,不再恢復常態,在濕潤環境下,病部外面也常發生白色或粉紅色的霉層。該病是鐮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5~6年,病菌從黃瓜根部傷口和根毛端細胞侵入,在維牽制導管里快速生長,排泄分解酶和毒素,使植株萎蔫,導管變褐。
④黃瓜根結線蟲病地上部癥狀為植株矮小,發育不良,在土壤干旱和水分供應不足時,中午前后可出現萎蔫癥狀,根部癥狀是在須根和側根上,可形成大小紛歧的瘤狀根節,根節開始乳白色,到后期釀成淡褐色,剖開根節,內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該病是根結線蟲引起的一種根部病害。線蟲以卵或2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線蟲從黃瓜根尖上侵入,定居在生長錐內,并排泄刺激物形成巨型細胞和根瘤。線蟲生計的適溫為25~30℃,一般沙質土壤危害重。
2防治對策
①選用抗病品種現在抗病品種嚴格說來,均屬中等抗病。如津雜2號、濟雜1號、中農5號、長春密刺、新泰密刺等。
②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平方米處理畦面。定植前再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kg,混入細干土30kg,混勻后均勻撒入定植穴內。
③執行輪作黃瓜連作較好不跨越3年,輪作距離期3~4年。
④嫁接換根用黑籽南瓜做砧木舉行嫁接,不僅防病,而且尚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⑤防治方式對由黃瓜低溫障礙引起的葉片急性凋萎,注重提高地溫,特別是夜間地溫要保持12~15℃或以上,如果夜間棚內地溫長期處于8~10℃,當日間晴天時,棚溫會很快上升,應采取緩慢升溫措施。如日出后中午棚溫上升至30℃以上,應用草簾子距離式遮光,使黃瓜的生理性能逐步恢復,制止出現葉片突然萎蔫。
防治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日本曹達株式會社)8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美國杜邦公司)8000倍液灌根。
防治枯萎病可用2%農抗120水劑(武漢科諾生物農藥有限公司)250倍液灌根,也可用50%的惡霉靈可濕性粉劑(煙臺鑫潤精致化工有限公司)3000倍液灌根。
防治根結線蟲病,在定植前用15億/g阿弗羅鏈霉菌及其活性物(商品名治線寶)顆粒劑(青島膠南綠州開發區生產),每667平方米溝施2~3kg,在生長期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石家莊農藥化工廠)1500倍液灌根。
以上藥液要交替使用,一般每株藥液0.25kg,隔10~15天灌1次,連灌2~3次,可減輕發病。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