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一串紅白粉虱,同翅目粉虱科。分布廣泛,該蟲最早在南美發現,經歐洲傳入亞洲,現我國發生普遍。除為害一串紅外,還為害扶桑、五色梅、旱金蓮、馬蹄蓮、洋蝴蝶、瓜葉菊、菊花、大麗花、月季、佛手、萬壽菊等花卉。成蟲及若蟲群集癌植株上部嫩葉上為……
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分布與危害一串紅白粉虱,同翅目粉虱科。分布廣泛,該蟲最早在南美發現,經歐洲傳入亞洲,現我國發生普遍。除為害一串紅外,還為害扶桑、五色梅、旱金蓮、馬蹄蓮、洋蝴蝶、瓜葉菊、菊花、大麗花、月季、佛手、萬壽菊等花卉。成蟲及若蟲群集癌植株上部嫩葉上為……
分布與危害
一串紅白粉虱,同翅目粉虱科。分布普遍,該蟲較早在南美發現,經歐洲傳入亞洲,現我國發生普遍。除為害一串紅外,還為害扶桑、五色梅、旱金蓮、馬蹄蓮、洋蝴蝶、瓜葉菊、菊花、大麗花、月季、佛手、萬壽菊等花卉。
成蟲及若蟲聚集癌植株上部嫩葉上為害,重要刺吸葉片后頭的汁液為害,導致葉片退綠黃化、發生萎蔫現象。其大量排泄蜜露,是導致煤污病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
形態特征
成蟲個體小,體長1一1.5毫米,淡黃色。前后翅大小相似。翅面覆蓋白蠟粉,暫停時雙翅在體上合成屋脊狀如蛾類,翅端半圓狀遮住整個腹部,沿翅外緣有一排小顆粒。
卵體小,長約0.2毫米,猶如針尖,長橢圓形,基部有卵柄,柄長0.02毫米,初產淡綠色,覆有白色蠟粉,爾后漸變褐色,孵化前呈玄色。
若蟲體長約0.29-0.8毫米,長橢圓形,淡綠色或黃綠色,足和觸角退化,緊貼在葉片上營固著生活。4齡若蟲又稱假蛹,體長0.7-0.8毫米,橢圓形,初期體扁平,逐漸加厚,中心略高,黃褐色,體背有是非不齊的蠟絲,體側有刺。
發生紀律
在北方,溫室一年可發生10余代,白粉虱周年發生。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蟲態在溫室越冬并繼續為害。成蟲羽化后1—3天可交配產卵,也可舉行孤雌生殖,厥后裔為雄性。成蟲有趨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頂以前,成蟲總是隨著植抹的生長不停追逐頂部嫩葉產卵,白粉虱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與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極不易脫落。若蟲孵化后3天內在葉背可做短距離游走,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性能,開始營固著生活。粉虱養殖的適溫為18—21℃,在生產溫室條件下,約1個月完成一代。冬季溫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蟲源,通過溫室開窗透風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遷入露地。因此,白粉虱可通過人為因素伸張。白粉虱的種群數目,由春至秋持續生長,秋季數目達高峰,集中為害瓜類、豆類和茄果類蔬菜。
防治方式
(1)加強種植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制力。科學修剪,合理密植,調治透風透光,實時清園。
(2)培育“無蟲苗”把苗房和生產溫室脫離,育苗前徹底熏殺殘余蟲口,清算雜草和殘株,以及在透風口密封尼龍紗,控制外來蟲源。
(3)溫室、大棚周圍阻止栽植黃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發生嚴重的蔬菜。提倡種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削減蟲源。
(4)保護和利用天敵。有麗蚜小蜂等。
(5)可利用白粉虱對黃色敏感,有強烈趨性,在溫室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
(6)化學防治 可選用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25%滅螨猛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4000倍液或10%大元勛可濕性粉劑等有用果。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