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涯流。
這是一首詩,又是一幅畫,照樣一曲千古絕唱。如果把它交給揚州人,變換一下藝術形式,不用問,一定是一件絕妙的揚派盆景。
我們到達揚州后,便一頭扎進了揚州盆景園。
盆景起源于中國,以“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飲譽天下。以揚州、泰州為代表的揚派盆景,是一大主脈派系。剛進入盆景展區,我們就吃了一驚,好大一個盆景園!足有上千只盆景,崎嶇錯落,左右呼應。有的在綠蔭草坪上被曲徑環繞;有的在石幾藤架上被柵欄緊護;有的在鮮花叢中盡顯風騷;另有的在花墻內猶抱琵琶半遮面……偕行中懂盆景的朋友如獲至寶,顧昐間贊不停口。
一對龍柏樹的明代遺物,一個叫“龍騰”,一個叫“虎躍”,雖經驗了近400年的風風雨雨,卻依舊是相敬如賓,青春常駐。從樹本和主枝造型上看,可窺見揚派開創氣概之一斑。你再看,樹冠中心微凸部門,呈兩塊云片狀,一個叫“明末遺風”,一個叫“明末遺韻”,是揚派盆景在明末形成氣概的代表作。
繼續移步向前,在一片“云海”中穿行。只見一大群優美可人的“云”中仙子迎著我們款款而來。那婀娜多姿,饒有云鶯飛翔之狀的名叫“云鶯出岫”,如動感彩云的稱作“彩云飛”,有些陽剛之美的為“騰云”,透著秀逸之美的喚作“瑞云”,恰似水袖舒展的為“凌云”,靜中有動的叫“巧云”,挺秀優美的是“祥云”。這各式的云是揚派盆景中較具代表的一族,它們中既有清代中后期遺留下來的佳作,也有現代繼續者獨具匠心的精品,多數都在國內外盆景展評中獲過獎。
一只形貌怪異的盆景突入我的視線,我忍不住近前細賞。這是一只以圓柏為型材的盆景,主干與樹冠呈不等邊三角形,主干干枯無皮,葉色碧綠。朋友告訴我,這即是頗聞名氣的“歷盡滄桑”。這種酷似白骨的樹干名叫“舍利干”,是借鑒日本盆栽藝術,經去朽處理后頻頻涂刷石硫合劑形成的。它存枯為堅,帶一點裝飾手法,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樹木色質鮮明而富于對比。這種古老和怪拙的風姿,活化出雖死猶生的景致,將歲月滄桑陪襯殆盡,令觀賞者嘆息唏噓。
我不明確,主干都枯死了,它靠什么存活呢?朋友指著主干上一條赭紅色的細線說,就靠它,它是在世的營養皮,術語叫“水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命線。實在,盆景的制作手段并不龐大,不外乎剪截和捆扎,一把鉸剪一根線繩就足夠了。揚派盆景重要靠捆扎,行話叫“扎片”,待樹本扎到一定程度,再用鉸剪削剪就成形了,固然這很費功夫,不是三兩年辦得到的。
說著,我們來到一只超大型水旱盆景前。這是一只以五針松為樹本,牝牡雙枝結連理的罕有杰作,名為“云壑松風”。其盆為長方形,漢白玉石材制成,雪白無瑕,足有10來平方米,盆底襯有花卉山石,水旱分布恰到利益。兩棵五針松交頸相擁,雄株粗壯偉岸,頷首將情侶牢牢護住,雌株嬌小玲瓏,小鳥依人般緊偎著雄株,仰面眼去眉來。它們雙雙棲息在一堵花墻內,身后即是一扇矩形透窗,很容易使人想起《西廂記》里兩句唱詞:“月移樹影動,疑是美女來。”
突然間,我意識到,今日之游不啻修了一堂盆景課,還得到了精神上的極大享受。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