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膠州市立足于打造青島西部特色新區,負責貫徹黨中心、國務院關于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城市可持續生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各項目的政策,突出地方特色,著力推進節約型、生態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在園林中建設城市,在城市中鐫刻園林,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三河圍繞、古韻悠長”的園林城市名目。根據“高標準、有特色、創一流”的目的,堅持設計先行、突出特色、多措并舉,推進點、線、面、條、塊有機結合的綠化系統建設,形成了以道路綠化為骨架,以公園綠化為節點,以水域綠化為景觀,以風景林地大環境綠化為導向的城市綠色風景線。近3年,我市共投入園林綠化資金3.78億元,新增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362公頃,綠地面積1206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67%。
特色建綠,突出建設的品位檔次
“三河一湖”是展示膠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視覺打擊點。我們將河流管理與水系景觀建設有機結合,將歷史文化融入河流整治,系統地實施“水清柳綠”工程,城市水環境不停改善,實現自然資本與人文資本的相得益彰,打造了城市亮點。以突出三里河古文化為主題,以自然生態休閑為主導,以建設開放式城市公園為定位,2021年投資1.3億元,對三里河舉行整治刷新,合理組織地形、水體、園路、修建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觀要素,展示出了“一心二橋三園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名目,同時,通過實施三里河周邊地區建設,恢復和建設了植物園、青年水庫生態園、高鳳翰遺址故宅等生態園林和歷史事跡,與三里河公園沿岸景觀相勾通,形成了以三里河公園為龍頭的生態景觀區。對護城河、云溪河清淤刷新,舉行護壩、蓄水、綠化,形成沿河生態林和景觀帶。加強東部滯洪區建設,徹底解決困擾我市城區的洪澇災難,7平方公里湖面的大園林景觀已經形成。
設計控綠,突出設計的指導作用
高標準設計是搞好城區綠化的“龍頭”。我們牢靠樹立“設計就是財富”的理念,高起點體例各項設計,約請王志綱工作室體例完成《膠州城市生長戰略報告》,對《膠州市城市總體設計》舉行修編,成立了“一城四區兩翼”平衡式空間生長戰略。注重環境與生長,資本與生態相互協調的原則,突出生物(植物)多樣性和生態城市特色,重新修訂《膠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設計》,設計結構為“一環、兩湖、三河、四區、多園”總體框架,形成城市各種綠地結構平衡、成果健全、結構完整的綠地系統,對實現成立國家園林城市的既定目的,奠基了堅實的基礎。
全員植綠,突出社會的配合參與
搞好園林綠化建設,單靠財政投入是不夠的,必須發動全社會的氣力才能完成。一是廣辟資金渠道。采取市財政投入一部門,向上級爭取一部門,社會各界募捐一部門,認養認管緩解一部門的設施,籌集綠化建設和管護資金,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體,全社會氣力配合投入園林綠化的新名目。現在,有15家單元對市區15處公共綠地舉行了認養認管,面積達25.41萬平方米。二是開展任務植樹活動。通過普遍發動和宣傳發動,每年植樹節,四買辦子成員、機關干部、企事業單元職工、駐膠軍隊、人民整體、個體營業者等各種群體,紛紛著力出資,積極加入任務植樹,形成了全民著手增綠、愛綠、護綠的粘稠氣氛。近3年,共有近40萬人次加入了任務植樹活動,開拓了三八林、青年林等多處任務植樹紀念林,設立了艾山、青年水庫等任務植樹基地,綠化山地近千畝,任務植樹百萬余株,植樹成活率和保留率均達94%以上,盡責率到達89%。三是積極推廣節約型園林。建設節約型園林是修建資本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載體,是城市可持續生長的生態基礎。
刷新增綠,突出景觀的休閑娛樂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推進苗圃、公園、陌頭綠地建設措施,人居環境質量不停提高。加強苗圃、花園等生產基地建設,各種苗圃到達5家,總面積149.44公頃,占建成區面積的4.46%,城市綠化苗木自給率到達83%。加強園林綠化植物引種、育種工作,培育和生產出適應內陸自然條件、具有特征、抗性優良的品種,使我市常用園林植物物種到達162種。對膠州公園、云溪公園、白水泉公園等6處公園舉行綠化刷新,完善整體景觀,綠化面積到達80.81萬平方米。結合老城刷新、企業搬遷,設計建設和刷新鄭家小莊、大同、水寨、莊里頭等29處游園綠地,使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可步入一個游園,進一步滿足了市民休閑、晨練、娛樂的需求。結合清算違法修建,對騰退出來的土地,優先實施綠化建設,2021年以來,通過清算違法修建,共增添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在道路建設歷程中,我們堅持道路和綠化建設同步舉行的原則,大力推廣以喬灌木栽植、立體綠化為主的節約型園林、經濟型園林,形成了全新的綠化系統。現在,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到達100%、達標率為81.82%,位于老城中心的湖州路,中心設置18米寬的景觀綠化帶,成為景觀林蔭大道,被市民譽為“晨是健身路、午是林蔭路、晚是鴛鴦路”。
依法護綠,突出管理的科學有用
我們堅持改造,不停創新,走出了一條法制化、社會化、科學化園林綠化建設管理的新路子。一是建章立制。負責貫徹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山東省垣市綠化管理條例》等有關劃定,市政府結合現實,制訂出臺了《膠州市城市綠化管理設施》、《膠州市綠線管制和綠色鈐記制度實施設施》、《膠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設施》,制訂了《關于解決城市綠化工程設計許可證的暫行劃定》,使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執行綠化設計公示制、招標投標公然制、完工驗收監視制,形成了全社會大家參與綠化、自覺管理綠化、建設美好家園的粘稠氣氛。二是創新管理模式。體例完成《膠州市綠地管理系統》軟件,采取國際上先進的B/S(瀏覽器/服務器)互聯網模式,將全市各公園綠地、隸屬綠地等5大類綠地和140株古樹名木的詳細數據所有輸入該系統,實現了城市綠地資本的動態管理。出書《膠州古樹名木》一書,詳實介紹了我市140株古樹名木的相關情況,廣州路與徐州路交織口在道路建設時,因古樹的存在,專門設立交通導流島加以保護。三是加強行業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侵占綠地、亂伐樹木、損壞綠地行為。嚴格執行“綠線”管制和“綠色鈐記”制度,設計區內所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對建設工程隸屬綠化項目設計方案舉行嚴格的審核,審核通過的加蓋綠色鈐記,否則,不予解決設計許可證;對各種工程建設的配套綠化用地,執行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保證了綠線管制制度的有用實施。四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我市自2021年被評為“山東省園林城市”以來,就把成立國家園林城市作為建設生態市、改善人居環境的著力點,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生長設計綱要,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總體思路。2021年11月,市委、市政府制訂了《成立國家園林城市三年設計》,并下發了《關于成立國家園林城市的決議》和《成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重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城”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專門負責成立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成立綠化目的責任制,市政府與各有關部門、單元和鎮(街道做事處)簽署了目的責任狀,劃定綠化地區、任務、工期,由督查部門負責監視檢查,確保了任務的落實。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全市綠化工作會議,在放置工作任務的同時,對綠化做出孝順的單元和小我私人給予獎勵,對任務完成不好或完不成的單元給予轉達指斥,并在目的審核中給予扣分的處罰,不停加速了我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措施。
綜合治綠,突出環境的全面提升
成立國家園林城市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我們根據《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的劃定,大力實施了“藍天、碧水、清潔、流通”四大工程。一是藍天工程。引進新奧膠城燃氣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城市燃氣項目,燃氣普及率到達99%。實施供熱管網刷新和分戶控制刷新,關停、鐫汰設計區內燃煤鍋爐、茶爐,集中整治餐飲業和汽車尾氣,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加強水、空氣、噪聲等環境因素的監測力度,城區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提高。二是碧水工程。抓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資7800萬元、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全面運營,污水處理率到達80%以上。制訂城市排水設計,根據先急后緩的原則,推進污水管網刷新。綜合整治城區內河和水環境,查處違法排污企業、推行清潔生產等,進一步改善水環境。三是清潔工程。完善垃圾網絡、處理系統,投資4800萬元、日處理垃圾30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通過了國家一級無害化處理場驗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到達100%。出臺《膠州市關于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實施方案》,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實現了城區環境衛生“全覆蓋、無空缺、無死角”的目的。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管理“十亂”現象,“以弱勢思想管理城市”的城管模式在天下推廣;做好城市亮化,城市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四是流通工程。投資1億元實施“八路四管網兩河流”工程,開通常州路、瀘州路、錦州路,翻建溫州路、高州路及污水管網,修建北京路東段,買通城市交通瓶頸。投資1500萬元,對三里河上游舉行景觀綠化和給排水建設,將三里河公園景觀做了進一步的延伸。投資4780萬元對城區276條面積63.76萬平方米的背街小巷舉行整治,完成了城區所有破損道路、人行道板的整修,改善了住民的出行環境,得到寬大市民和上級領導的平等認可。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