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公路、鐵路、礦山、水利等工程建設中,經常伴有大量的開挖土石方,而這些土石方開挖損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大量的裸露邊坡,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失衡。這些工程所形成的邊坡靠自然界自身的氣力恢復生態平衡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基本無法恢復。因而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對邊坡舉行工程防護與生態綠化處理,以防止邊坡損壞、水土流失,并修養水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是削減生態災難,保護環境的需要。邊坡綠化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土質、天氣條件等),并結合本地區草木的生長情況以及邊坡的坡度、坡面的巖石性子等情況確定邊坡綠化的施工工藝。下面是邊坡綠化常用的幾種施工工藝及其操作步驟。
1.噴砼(綠色)工藝
坡度較陡,且穩定性較好的坡面采取此工藝。
①噴砼(綠色)施工工序:制作安裝坡面錨釘及泄水孔→掛網(加強筋毗鄰)→噴砼(綠色)→砼養護→拆除腳手架。
②噴砼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噴砼工藝流程圖
2.噴混植生工藝
①施工工序:坡面處理→鋪網釘網→噴混植生→回填栽植土→養護
首先噴射不含種子的夾雜料,噴射厚度6~8cm,待第一次噴射的夾雜土到達一定強度后,緊接著第二次噴射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后的泥炭土、腐殖土、粘結劑、纖維、緩釋復合肥、保水劑攪拌均勻后的夾雜質料。
②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噴混植生工藝流程圖
3.客土吹附工藝
在坡面較陡巖面或巖土面上利用噴播裝備將經過一定比例夾雜的客土噴射到掛有鐵絲網的坡面上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其注重點有:
①鋪網:選用網孔為4×4cm或5×5cm的鍍PVC或鍍鋅菱形鐵絲網鋪設坡面,長度根據需要裁剪,坡頂延伸不低于50cm,開溝并用樁釘牢靠后回填或埋入截水溝中。坡頂牢靠后自上而下鋪設。左右兩片網之間搭接寬度不小于10cm。釘網:針對石坡面情況采取“L”形Φ6~8或其它型號的鋼錨釘或竹錨釘,錨釘長度根據現真相形劃分采取150~400mm。
②客土吹附:將過篩腐殖土、草纖維、泥炭土、緩釋營養肥、粘合劑、保水劑、水等夾雜質料用噴播機充分攪拌,然后通過噴播機將質料及種子送至坡面,噴附到預先牢靠在坡體上的鐵絲網上。
工序流程:坡面處理→鋪網、釘網→覆土、噴射客土及種子→養護
4.液力噴播工藝
在坡度到達小于一般土壤穩定坡角,且自己具植物生長的土壤,具備了人工回填土后液力噴播完成植被建植和恢復的條件時可采取液力噴播工藝。液力噴播工藝是將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加入過篩的腐殖土、草纖維、粘合劑、保水劑、緩釋復合肥等攪拌均勻后,均勻噴射到邊坡外面上,噴射厚度2~3cm。
工序流程:坡面修整→覆土或客土吹附→液力噴播→養護
5.植生袋法
利用邊坡巖面自己的凹陷處,在凹陷處下部采取植生袋圍堰,圍堰內填土,栽植灌木為主,植生袋內裝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耕植土、有機基質、保水劑、肥料。或在坡面外側直接用植生袋梯形疊砌,形成一層植生袋面層,通過該植生袋內種子的生長來綠化邊坡。
工序流程:植生袋灌注→植生袋堆砌→植生袋加固→養護
6.魚鱗坑開挖工藝
在條件許可的邊坡通過風鎬或小爆破來開挖適當的魚鱗坑,在坑內填土,栽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魚鱗坑開挖一般要求:坑0.5×0.5m,坑深0.5m,間距2m,交織開挖呈梅花狀。
工序流程:風鎬或小爆破成坑→槽內裝填栽植土→栽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7.栽植槽工藝
在陡峭的巖質邊坡面上利用工程錨桿牢靠和鋼筋混凝土梁板形成栽植槽,在槽內的栽植土上栽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的一種邊坡綠化工藝。
工序流程:搭設腳手架→錨桿成孔、制作→鋼筋混凝土梁板槽澆筑→槽內裝填栽植土→栽植喬灌木及爬藤類植物綠化→養護
工程邊坡因其情況龐大,綠化施工要同時考慮各種因素,它涉及工程力學、植物學、土壤學、肥料學、園藝學、環境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該領域將取得長足的提高。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