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造型技法是樹木造景所必不能少的手段。 我們可通過各種造型技法來完成理想的樹木盆景造型。在這里將重要介紹主干造型技法、枝片造型技法、根部造型技法、整體造型法。 一、 主干造型技法 主干造型可以通過傳統的蟠扎(棕絲和金屬絲)、修剪和主干的人工快速造型處理及栽植時主干的傾斜等方式舉行。這里只介紹主干的快速造型法。1、樹干雕飾 通過人工措施造成樹干老態, 方式許多, 如鐫刻樹干、錘擊樹干、撬樹皮、撒樹皮、朽蝕法等都是有用的。(1)鐫刻樹干 在樹木盆景制作中, 往往需要借助鐫刻來顯示一種雖死猶生的殘缺美, 即所謂枯干式,又稱舍利干。這種殘缺美并不是干身樸陋, 木質腐朽脫落, 而是經鐫刻后的樹干造型, 其雖由人做, 卻宛如天成, 有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國及日本的盆景藝術家常用松柏類樹種做成舍利干, 把大自然中樹木枯榮并存的 景觀, 濃縮在伸手可觸的盆景中, 顯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鐫刻樹種的木質部應具有慎密、堅硬、耐腐朽、不易老化剝落、保留時間長等特點。可鐫刻的樹種較好是真柏、 刺柏、 側柏, 其次是 黑松、日本 五針松, 再就是雜木類的木、雀梅、 枸骨、 三角楓、柞木及觀果類的石榴、觀花類的梅樁等。鐫刻的樹干要有一定的歲數。 既可在枯死的干上鐫刻, 也可在活的干上舉行鐫刻。鐫刻時要把握好觀賞面的選擇, 枯與榮的對比, 水路(樹木的吸水線)的取舍, 形體的描繪, 線脈的轉折銜接, 粗細的對比, 截面的處理, 等等。①鐫刻要領 鐫刻前先準備好對象, 常用的鐫刻對象有劃線筆、電鉆、不同型號的鐫刻刀, 榔頭、鋸, 粗細木砂紙、防腐劑等。 先截去多余枝干, 然后確定較佳觀賞面。一般較佳觀賞面簡直立應具備下列特征: 主干宜左右彎曲, 而不是前后彎曲, 且變化較為顯著, 裸露較多, 頂冠的重心略向前面傾斜, 而不是向后倒。 當較佳觀賞面成立后, 應構想雕描繪面。可用鉛筆勾畫構想草圖。處理好枯榮比例。一般情況下, 活體大于枯體, 如因原質料限制或個性特色的需要, 也可以枯為主, 枯面要相對集中, 重要在冠下、冠內或冠外, 其他處略有粉飾作呼應。操作時要勇敢仔細, 制止鐫刻失誤。 構想好后即可鐫刻。鐫刻時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其一是舍利干與水線的關系處理。柏樹舍利干的制作首先要考慮吸水線的位置、寬度及走向問題。吸水線是生命線, 它是一棵樹生長供養的通道, 處理是否合理是一件作品能否樂成的下午。一般來說水線的位置要在正面能望見, 不能完全位于樹干的后頭。水線的寬窄因視詳細的樹形而定, 樹大則水線寬, 樹小則相應窄些。在切割水線時, 一般先要留得寬一些, 水線隆起后再行邊緣的修飾。 切割后的水線邊緣較好用愈合劑涂擦, 以防皮層水渙散失, 并可促進愈合, 如是春季還可以防止天牛的危害。水線切割的時機應在氣溫20~25℃ 的春秋季節為好。其二是舍利干不同部位的線條變化。舍利干是木質化的效果, 所顯示的是木質紋理的變化, 包羅深與淺、粗與細、凹凸的對比, 線條的愚昧轉折、走勢的流通。制作時要捉住直線條變化的特點, 重點是具有扭曲特點的木質紋理; 樹干與樹枝交結處的紋理。其三是不同情況的斷面處理。舍利干制作歷程中往往遇到的斷面較多, 難度較大, 初學鐫刻者一般不熟練, 造型時心中無數, 會將斷面處理成凹陷的圓形窟窿, 或隆起的平滑圓頭甚至炮彈頭狀。平滑圓潤則顯匠氣無味,實不能取。正確的制作方式是將斷面設于主干頂端, 制作時根據木質纖維的走勢特點, 以破平立異為原則, 制造長與短, 收與放, 虛與實的參差效果。如是扭曲的樹干一定要營造出旋轉的動勢; 如斷面有斷枝杈或結節之類, 造型時可借形、借勢, 締造出富有變化的舍利干形象(下圖)。總之要根據詳細的條件來決議造型。

旋轉與舍利干 ②制作順序 a. 根據構想的草圖, 用彩色筆將需鐫刻的部位描出來。 b. 用切割刀將表皮剝掉, 將需要鐫刻的木質裸露, 其水路部門切線要平整、滑膩、流通、利于水線的愈合隆起和美觀。 c. 用鐫刻對象把大的塊面描繪出來, 用筆勾畫重要溝槽活動的偏向, 再舉行計劃。大的型體成立后, 再舉行局部的精雕細刻, 削除粗加工遺留的人工痕跡。鐫刻完畢后, 用不同型號的砂皮紙沿溝槽上下摩擦。摩擦結束后, 還需擠壓磨光。如鐫刻部位較濕, 可晾數日,等外面干燥后再打磨。一個月后, 鐫刻的木質基本干透, 再涂刷石硫合劑數次。(2)劈干 對一些型體臃腫的黃楊、梅、三角楓等, 可根據需要舉行對劈、斜劈造型。例如, 一株 瓜子黃楊較粗壯, 上下過渡或鋸口較大, 顯得拙笨機器, 可用鋸刀將其一分為二做成兩株(下圖 , 也可用斜劈方式砍去。又如生命力強的刺柏, 先栽植, 在生長季節用棍劈打枝杈, 使其裂開, 任其生長,3~5 年后效果甚佳。(3)錘擊樹干 劈干 當樹木的某一段粗細過渡不理想, 為了使年輕的樹木變得疤痕累累、歷盡滄桑, 可用木棒在適當位置上距離錘擊, 錘擊容易促使傷口上的樹木細胞增進、膨大, 這種方式較幸虧樹木生長興旺的初夏舉行, 有益于傷口的愈合。但錘擊的方式應慎用或盡管不用。(4)撬樹皮 在樹樁或 苗木生長旺季(5~6 月), 在樹干的一定部位用尖刀插進樹干的樹皮內, 順韌皮部輕輕撬動, 使樹皮與木質部逐步脫離, 注重用力不能過猛, 撬皮面積也不要過大。這樣經過一個生長季節的愈合生長, 樹干便長出崎嶇不平的瘤疤。2、彎曲 將一棵直立樹干或直伸主干, 通過加工造型舉行彎曲, 是增添藝術內在和瀏覽效果的一種有用方式。常用的有垂吊、鋸折、刺干等方式。(1)垂吊法 是一種常用的彎曲方式, 較簡捷, 一般多用于小樹干彎曲加工。詳細操作是用繩索或鉛絲拴住一塊重物, 吊縛在欲彎曲樹干的某一部位, 經1 ~2 年, 即能彎曲定型(下圖)。吊扎時, 吊垂的彎度, 一定要大于原定的彎曲度。 因彎垂樹干拆去垂物后, 有向上回升的習性。 垂吊法(2)鋸折法 這種方式, 常用于較粗的樹干, 此時垂吊法往往不能解決問題, 可用此法。一般在春天, 樹木開始萌芽, 樹木內的液體已正常活動, 這時鋸折有利于鋸口的愈合。鋸折的方式一般有單鋸口彎折和多鋸口彎折兩種。①單鋸彎折方式是在樹干彎折處的外側, 鋸一道切口, 深達樹干直徑的23 , 再將樹干向內側彎折, 僅以少許木質與皮層毗鄰, 用鉛絲或棕絲綁扎鞏固, 不使搖動。然后, 另行鋸削一個性狀與鋸口相吻合的木楔, 牢牢塞在樹干彎折外側V 形缺口中, 外面包以較薄的苔蘚或草泥, 并保持濕度。2~3 年后, 斷處可愈合定型。 ②多鋸口彎折方 法是在樹干彎曲處的外側, 鋸5 ~10 道切口, 深度達樹干直徑的13~12 , 然后將樹干向內側彎曲, 用鉛絲或棕繩綁扎鞏固。這時, 鋸口也呈張開狀, 但比單鋸口的張開度小得多, 可以不加木楔, 直接包上濕潤苔蘚或草泥即可。(3)刺干法 一般在冬末春初, 樹液開始正常活動前, 或芽的萌動即將開始前為宜。常用方式有槽刺和穿刺。①槽刺制作時在樹干彎曲部位鑿一條較長的縱向深槽, 然后強行彎扎。 ②穿刺是常見的方式。制作時用尖銳的刺刀, 縱向刺透樹干, 并從上至下劈裂, 使彎曲部位出現一條長縫, 然后再彎扎, 如下圖 所示。此外, 還可以圍著樹干, 由下向上舉行轉刺, 每轉120°刺一刀, 轉一周刺三刀, 而第四刀的方位正好與第一刀相同。轉刺時, 各刀的上下間距, 越往上越縮短, 各相鄰的劈縫, 可以上下交織。根據這種方式刺過的樹干,用手將其豎直扭轉, 成扭旋狀, 然后緊靠樹干釘一根木樁, 將扭旋樁樹干緊扎在木樁上, 鞏固好, 使其不能自行回回復狀。1~2 年后, 樹干的扭旋縫完全愈合, 即可拆去木樁。 穿刺法 二、枝片造型技法 枝片造型技法是樹木盆景造型歷程中, 使枝托成形的一定規范和章法。這里以嶺南盆景的枝片造型技法為對象, 重點研究枝托的形態、出托的位置、角度以及枝的氣質和神韻。一件盆景作品樂成與否與其枝片造型技法運用的利害程度有著親熱的關系。事實上自然形成的上佳樁頭很少見, 大多數屬普通樁頭。因此, 要把一件普通樁頭培育成精品盆景, 就要合理地運用枝片造型技法和各種身手去彌補其先天的不足。一托好的精髓枝片能起“ 一好遮百丑” 的作用。有經驗的盆景制作者往往會善用枝片技法, 從而使作品增色不少。(1)枝片造型技法在構圖中的作用 樹木枝條的生長多屬外展形, 只有向外擴展才能求取足夠的生長空間。外展枝片的是非決議了樹形的構圖形式。左右均長, 呈等腰三角形構圖, 給人的感受穩重、堅硬。一邊枝片長, 一邊枝片短, 呈不等邊三角形構圖者, 則形成機動、險要的態勢, 具有動感。上、下、左、右枝片的是非紛歧, 形成多邊形構圖, 給人的感受是變化多樣, 構圖新穎。樹形外輪廓的幾何形狀變化會形成不同的構圖形式。(2)枝片的起點和出片角度 枝片的起托位置和出片角度是由制作者根據成型后的樁高和造型要求決議的。在確定枝片位置前, 一定要做到胸有定見, 要考慮到作品成型后的高度, 一般以相符黃金支解定律為第一枝片的起點位置為好。 自然萌芽的枝片與干身的夾角多為向上的45°角。盆景造型枝片一般都要求與干身成角大于45°, 這就要人為地在枝條未老前將其彎曲, 形成合乎造型的枝角, 才能適合造型美的要求。(3)枝片的是非跨度 枝片的是非跨度, 習慣上是第二節比第一節長, 粗度比第一節細, 這樣才合乎收尖過渡自然的造型美感。但這不是一成穩定的, 要在枝片的成型歷程中加以節律性的交換, 才能使枝片出現節奏變化, 成為優美的造型枝片。一些長度特別的外展枝片, 如飄枝, 就要運用長、短跨度相結合的設施, 加速枝片的到位, 以便縮短樁景的成型時間。相反一些已長到一定高度的枝片, 就要有目的地舉行制約, 通過短截措施, 減緩枝片的成型高度, 使全樁成型時到達統一。(4)枝片的脈絡 枝條有主脈和次脈, 也稱主枝與側枝(圖5)。主脈要求變化強勁, 變化的節奏顯著, 過渡自然, 長、短跨度互用。橫角枝, 即是側枝的分枝, 相對主枝和側枝而言就要適當麋集, 特別是成型階段, 橫角枝要成簇, 方能顯出樹相的老勁(圖5)。(5)枝片的種別1)雞爪枝枝形剛勁虬曲, 枝脈曲節、角度大、變化強勁、偏向多變、形似雞爪, 如圖6 所示。一些互生葉片的樹種屬此范圍。實用于蒼古、雄渾、厚重的樹形。2)鹿角枝枝形輕盈、流通、瀟灑、自然, 葉片對生的樹種屬此范圍, 實用于高聳、秀氣、蕭灑、瀟灑的樹形, 對生枝下剪時, 要一長一短打破紀律, 以求變化, 如下圖 所示。 鹿角枝3)轉頭枝枝形轉頭, 次脈與主脈偏向相反, 其作用能起到彌補枝托空膛的效果, 同時有逆勢, 加強枝的力度和動感, 如圖7 所示。4)自然枝與自然界中樹木生長的枝條相仿, 出枝多成45°角, 一般用修剪等方式改變其生長形態, 多用于高聳的斜干樹形, 如圖8 所示。5)攤手枝也稱平行枝, 枝與枝之間基本平行, 次脈與主脈均沿程度偏向生長, 形成云片狀枝形, 多用于云片式和迎客松式的造型, 如圖9所示。6)飄枝枝的主脈在平行中稍向下飄, 以求得較佳的曲線美, 節與節之間交換出枝角度, 加強節奏感, 但不偏離主脈中軸線, 此法在造型中較為常用, 如圖10 所示。7)探枝主脈曲折升沉, 與飄枝有相似的地方。較大的特點是在眾多比較統一的造型枝中異軍突起, 打破原有構圖曲線, 成為多邊形的構圖, 常用于大樹型、古榕型、懸崖型,如圖11 所示。8)拖枝主脈圓轉活動, 與干身走向相同, 多用于曲干式的造型, 如圖12所示。9)跌枝主脈在前景中突然向下曲折跌宕, 變化強烈, 下跌后流通自然, 多用于高聳的樹型, 如圖13 所示。10)瀉枝主脈一出枝即彎曲成活動下瀉狀, 其間少曲節變化, 有如江河直下, 一瀉千里, 多用于高腳高聳形樁中, 如圖14 所示。11)垂枝主脈、次脈都呈軟弧狀下垂, 枝條流通自然, 少有曲折變化。多用于自然界垂枝式的樹種, 如圖15 所示。12)風吹枝受定向風的吹襲, 枝條的主脈、次脈的流向、氣焰統一, 風動感強烈。干勢、枝勢與風的流向相同的稱順風式, 反之, 則稱為逆風式, 如圖16 所示。(6)枝的起承盤旋、相承相破中國書法講求的是線條的起承轉合, 行筆的圓轉流通、抑揚頓挫, 字與字之間的爭讓、顧盼。盆景中枝的造型也就是線的造型, 盆景與書法有著親熱的聯系, 書法的理論往往實用于盆景的創作。樹木盆景造型講求枝條造型的力度和美感, 順、逆、落、起、展、折、制、頓、伸、屈等運用到枝條的造型中就發生了力的變化, 其間的起承轉合, 蘊藏著線條節奏變化的無限魅力。 承與破在國畫畫理中是對立統一的。花鳥畫中的平行相破法, 女字小三角法, 三筆破鳳眼法, 四筆破井字、破十字法, 在盆景制作中既可用為枝條的破法, 也可用為構圖的破法。 在雙干、多干、森林的造型中, 可以合理地運用上面的枝、干相破法, 使造型有所突破, 從而給人清新脫俗的感受。 三、根部造型枝法 樹木盆景中的根是樹木賴以生計的重要組成部門, 很洪程度上決議樹木生長的優劣。從造景角度來講, 根的造型也是顯示樹木盆景美的重要部門。因此, 養好根, 除有利樹木生長外, 更能加強樹木盆景造型藝術的感染力, 使之加倍完善。可以說沒有好的根形, 就稱不上盆景佳作。 上一節已介紹了通過嫁接技術培育根系的方式。本節在根部造型枝法中, 重要介紹懸根法、墊根法、盤根法、擠壓法、圍套法。(1)墊根法 選擇結實的盆景樹根, 將所有根系掘起, 洗掉土壤, 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重保留周圍側根), 清算成放射型, 用扁形物體, 如木板、瓦片等, 墊在根手下端, 再用棕絲或易腐繩帶將根系均勻地縛扎在墊物上。在培育歷程中應盡管保留樹冠, 促使根系生長, 數年內即可培育成理想的平展根形。(2)盤根法 選用根部柔軟易于盤曲的盆景質料, 如榕樹、 榆樹等。春季挖起所有根系, 洗去土壤,保留適于盤曲的長根, 將錐形棕(錐形體)塞入根部中心, 把根沿棕外圍離開, 再編排盤曲長根, 注重粗細有別, 自然得體, 使根型呈喇叭狀, 再用易爛繩帶縛扎。將盤曲處理的樹木素材植于地下, 或植于稍大的泥盆中。經過盤根培育, 并逐漸提根, 多少年后, 即可培育出奇異而美觀的盤曲根型。(3)擠壓法 在樹木生長歷程中, 不停采取物理方式, 對基本主根舉行抑制擠壓, 使其形成板根狀。 選用生長快、根系發達的樹材, 如三角楓、榕樹、 樸樹等, 掘起后, 洗去土壤, 保留側向主根, 將側根向周圍分成5~7 根, 根底呈“喇叭狀”, 并將錐形物體塞入根下養護。成活后,扒出主根, 用自制刀形鐵板和螺釘, 劃分將離開的側根夾持擰緊, 兩年后拆卸夾板, 即可塑 造成別具氣概的板狀根。(4)圍套法 用圍套的方式, 控制根的擴張, 迫使根系向下生長, 培育不同形式的懸垂根。春季掘起結實的樹材, 洗去根部土壤, 剪除短側根, 保留下垂根系。向周圍擴散的根, 可用易腐爛繩綁扎一下, 選用高筒泥盆栽植, 上部再用厚塑料或油氈將根部圍起來, 舉行培育。兩年后,枝的起承回轉拆除圍套物, 即可形成品格怪異的懸垂根。在以后翻盆歷程中, 可逐漸把懸根裸露于盆面,提高觀賞價值。 四、整體造型法 樹木盆景整體造型內容包羅總體造型設計, 即樹干、樹型的設計, 枝條或枝片結構, 結頂形式, 露根處理, 盆面裝飾以及景、盆、架的設置等。整體造型也可稱樁景設計, 它是一個想像歷程或叫形象思想歷程, 歸納為觀測—構想—靈感—繪圖四個階段。(1)設計歷程1)觀測即感性熟悉。我們常看到, 有經驗的盆景制作者在給大家做樹模時, 面臨一棵苗木或老樁, 不急于著手, 往往先往返頻頻觀測, 熟悉這棵樹的整體形狀、體量大小、樹干趨向、枝條分布等, 以得到對這棵樹的感性熟悉或第一印象。2)構想也叫形象思想, 隨著觀測的不停深入, 制作者開始根據自己的審美觀想像將制作的盆景的圖案: 這棵樹怎樣造形好? 是懸崖照樣曲干式? 自然型照樣規則型? 顯示什么意境, 如何來顯示? 干該怎么處理, 枝片如何取舍? 枝片如何結構, 放在什么盆里好看? 配什么架子較美觀、協調? 這是一個腦力勞動歷程。3)靈感這是一個突變歷程。制作者在經過頻頻觀測、構想的基礎上, 終于在思想中形成了一個理想的藝術造型, 這就是所謂靈感的出現。制作者的“ 腹稿” 完成了, 便會胸中有數。余下的就是將思想中的藝術造型通過著手操作, 以現實的形式顯示出來(物化成藝術作品)的歷程了。4)繪圖 有繪圖能力的制作者或盆景大師, 經常將腹稿繪在紙上, 以便按圖施藝。(2)兩種途徑1)以形賦意野外挖來的樹樁, 大多數是枝干現成, 需在原型的基礎上加以刷新, 來到達所設想的意境, 謂之因材設計。有的刷新小一些, 有的刷新大一些。2)意在筆祖先工培育的苗木, 主干細軟, 枝條豐滿, 一般情況下, 宜于舉行各種姿態的整形加工, 就像白紙一樣, 隨意勾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其中觀葉樹種著重造型, 觀花觀果樹種則重要在于花艷果美。(3)樁景造型的特點 延續性、穿插性、可變性和機動性是樁景造型的特點。從選樁開始, 到挖樁、養胚、修剪、蟠扎、上盆、展前養護等始終都貫串著造型工作, 只不外這項工作在制作前和制作中更顯著集中而已。如果一棵老樁或苗木, 原本設計懸崖式, 但懸崖枝條不慎在搬動中碰斷或平時因蟲蛀而枯死了, 而靠近上端的枝干又有些可取的姿態, 不妨改成斜干式、曲干式或臥干式。因此, 樁景造型有很大的機動性。縱然腹稿打成了, 著手制作中隨時改變造型和立意也未嘗不能。面臨一棵活苗,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統一小我私人也可以有幾套方案。 這其中就有造型方案選優的問題。下面以一實例, 談談整體造型的設計方案。 實例分解: 如圖17 所示, 此樁是一較為普通的 樸樹樁材, 其主、副干較直且變化不大, 干身結實光直, 無過渡枝, 但坡腳順暢有力, 形與勢較理想, 只要全心打造, 可成為較理想的作品。根據該樁特點, 可設計幾套造型方案。 方案一: 曲干樹型 欲使兩干走勢略有變化, 應將原樁小干截去, 主、副干及根同時短截, 加強此樁的養護_管理, 特別是第一枝干的培育, 充分利用主、副干的依托, 展現粗壯挺秀、莊重舒展之勢, 方案二: 臨水式 將此樁直立栽入深盆之中, 主干為延伸飄長枝, 副干為結頂枝, 重點加強主、副干的培育, 使主、副干過渡自然、曲折多變, 有起有伏、消息結合。如能使此樁向右自然延伸, 調整樹木重心, 到達整體構圖的平衡, 則更為自然蕭灑, 如圖19 所示。 方案三: 半懸崖式 將原樁順時針放至半懸崖狀, 將主干、副干、小干, 以“蓄枝截干” 方式逐段舉行剪裁。干身與主干接壤處的“ 鼓肚” 作節疤處理。然后地栽養胚, 待培育成型后截斷過長粗根, 配以深盆或中深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