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露地栽植養殖
發布時間:2024-06-05 04:10:58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牡丹(拉丁學名:Paeo 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騷瀟灑,雄壯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植類型中,重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天姿國色”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看成中國的國花。2021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臺甫花第二名。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寶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植歷史。在中國栽植甚廣,并早已引種天下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易冷畏熱,喜燥惡濕、植高敞向向陽則性舒”,總體歸納綜合了牡丹的生長特點。但在天下栽植分布看,牡丹已跨出了暖溫帶的華北平原主原區、中溫帶的黃土高原、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及珠江三角洲三大天氣帶。這說明牡丹在長期栽植中,已具有較廣的適應幅度,正逐漸形成適應性強的品種群。牡丹比較耐旱、耐寒,能耐-29.5℃的絕對低溫,在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稍耐陰,如在夏天中午太陽直射西曬時遮去陽光,則有助于其花色艷麗和盛花期延伸;宜在透風良好、陽光足夠的地段生長,以中性微酸至微堿的松散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也可在改良后的土壤上正常生長,忌粘濕、低洼、鹽堿地;壽命可在百年以上,老株經過復壯,仍可開花興隆。
定植:牡丹應當在秋季移栽,有“春季栽植牡丹、到老不開花”之說,在黃河流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中旬移植;而在黃河流域以南或以北,應適當推遲或提早栽植時間。總之,應根據當地情況,栽植時間要適時,這樣栽植后根據部傷口愈合快,容易生根;栽植過早容易引起“秋發”,而過晚則傷口愈合慢,容易受凍,影響成活,且成活后影響苗生長勢,而且成活后長勢恢復慢。
需選擇肥厚松散,向陽或半陰的地段,舉行栽植。切忌栽于低洼之處。栽前土壤應舉行氯化苦消毒,施入大量足夠腐熟的有機肥后深翻。栽前牡丹的病根和斷根要剪去,用0.1%的硫酸銅溶液或5%的石灰水溶液舉行根部消毒,將根部浸溶液中半小時后取出,用清水沖洗清潔。牡丹根質肥厚、脆而易折、栽前應在避陰處晾幾天,直到直根變軟后,舉行栽植。定植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深度為根與莖的交接處與地面平齊。將牡丹周圍踩實,不要使根部懸空。栽后澆水,入冬后再澆一次防凍水。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6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