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梅野生于我國西南山區,現南北各地遍及栽培,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域栽培較普遍,生長也較好。華北地域在朝陽處也可露地栽培。梅壽命長,我國南邊有千年生的老梅樹。浙江天臺山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已達1300余年;云南昆明黑龍潭,尚存唐梅;杭州超山有宋梅,相傳為蘇東坡手植。
喜光,喜暖和潮濕氣候,亦較耐寒;泥土以肥沃疏松,腐殖質富厚的沙質壤土為佳,土質粘重,排水不良之地,易爛根致死。故植梅宜選擇朝陽干燥,通風精采的處所。
(一)植物學常識
屬薔薇科,櫻屬。落葉小喬木,樹形開展,疏枝斜橫,小枝綠色。單葉互生,卵形或廣卵形,先端漸尖,邊沿有細齒。2~3月份先葉開花,單生或2朵簇生,花冠有白、紅、淡綠諸色,清香宜人。果實球形,呈黃或青色。
重要變種:
1.綠萼梅,嫩枝綠色;花萼片淡綠色,花冠綠白色,有單瓣與重瓣之分。是撫玩的寶貴品種。
2.冰梅,又稱玉蝶梅。花冠白色,蝶形,重瓣;花萼絳紫色或紅褐色。
3.杏梅,亦稱鶴頂梅。小枝暗紫色;葉形較大,卵圓形;花朵也較大,赤色或淡赤色,重瓣,花梗極短;花萼赤紫色,略向外反曲。花期較晚。
4.紅梅,亦稱宮粉梅。花冠粉赤色,碟形,重瓣。栽培品種較多。
5.黃香梅,亦稱湘梅、黃梅。多為灌木狀;花冠5~20余瓣,心瓣較黃,花形小而繁密,香氣甚濃。
6.照水梅亦稱垂枝梅。枝條拱垂,具有奇特之傘形樹冠;花朵向下,別具特色。
7.龍游梅,枝條自然扭曲如游龍狀;花冠白色,重瓣。
8.朱砂梅,花冠紫赤色,單瓣或重瓣。耐寒性稍差,繁殖亦較難。
(二)取材與培養法子
人工繁殖:梅花凡是回收嫁接法繁殖,因實生苗往往不易通報母本的優良性狀。嫁接分枝接與芽接兩種,枝接于春季2~3月或于秋季10~11月舉辦,砧木用梅的實生苗或用桃、李、杏的實生苗,桃砧極易成活,但壽命較短。接穗選用優良品種結實枝條的中部,長5~6厘米,保存2~3個芽,切接或劈接均可。接穗插入砧木,兩者的形成層要密接,接穗必需插至砧木切口的底部,不要留有曠地。然后用塑料薄膜條閣下平衡用力捆綁,再用薄膜條從下向上纏住砧木切口,使接合處不會淋進雨水。
嫁接部位最好向北背蔭,只暴露接穗頭的切口,其它全部覆土。切接成活后,跟著芽的生長,砧芽也萌發,應趕早抹芽。芽接于8月上中旬舉辦,接芽選取當年新梢中部的芽,尖梢或基部的芽都不宜利用。芽穗宜留葉柄,去葉片。操縱要領是手捏接穗的基部,從接芽下面1厘米處向上削切,芽穗宜稍帶木質部,芽位于芽穗中心,為防備接芽干燥,可放于濕毛巾上。在砧木距地面3~5厘米處,接于直立部位,以陽光不能直射的北側為宜。
第一刀稍帶木質部豎切2厘米,第二刀將切削的部門留下1B3~1B2截斷,將接芽插入削切部位,砧木與接芽的形成層必需密接,再用塑料薄膜條從芽的下面以勻稱強度閣下捆綁,不要包住接芽,但削切接口不要留曠地,以防備雨水淋入。芽接后約10~15天,成活則葉柄呈黃色脫落,不成活則葉柄呈玄色,芽接成活后的翌年春季,當芽伸長前解去捆綁的塑料薄膜條,從接合處以上1厘米剪斷砧木,并隨時抹去砧芽。蘇州地域建造梅樁,用果梅老根與優良品種的撫玩梅舉辦靠接,亦能接活。安徽省徽州等地回收壓條法繁殖,結果也很好。
(三)上盆進程
選盆:梅花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一般不宜太淺,斜干式、曲干式多用中深的馬槽盆或圓盆、方盆、六角盆等;懸崖式則多用千筒盆。
用土:梅花對泥土要求不嚴,但以疏松、透水、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盆栽常用經凍酥的摻拌30~40%礱糠灰的塘土壤作為造就土。
栽種;宜在11~12月舉辦為好,開花后亦可。一般宜斜栽,便于造型時取勢。栽前可舉辦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時盆底可安排基肥。
(四)整姿技能
加工:梅花的造型多回收"粗扎細剪",骨干到達1厘米直徑即可攀扎,側枝也可粗扎一下,用棕絲、金屬絲均可,別的均采納修剪造型。對付每年新生的花枝,按照造型需要,也可用棕絲攀扎一下。骨干及大枝的加工宜在冬季,新枝的加工則宜在秋季9月份,留意不要碰傷芽。
樹形:對付梅花的形態,昔人有過許多批評標準。如"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斜橫疏瘦,與老枝奇怪者為貴"。"梅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等等,我國的梅花盆景正是遵循上述原則舉辦造型的。一般來說骨干宜斜橫,枝葉宜疏展,但也不是一味稀疏,要做到疏中有密,疏密恰當,方富有畫意。我國各門戶盆景中有很多傳統的梅花盆景式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游龍式:為徽派盆景的傳統式樣,即骨干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彎,狀如游龍,側枝均出自骨干的凸彎上,也作必然的彎曲,閣下對稱,上下在同一平面上,很富趣味。
2.三臺式:亦為徽派傳統式樣,骨干作2~3個彎曲,上部枝葉分成三片,坎坷交織,層次理解,每片作成程度的饅頭狀,端莊而平穩。
3.劈干式:為蘇派盆景的傳統式樣,將粗大而不成型的梅樁劈開,去除部門木質部,并舉辦雕鑿加工,以到達"否極泰來"的結果。
4.疙瘩式:為揚派盆景的傳統式樣,是在梅的幼苗期將骨干打一個結或繞一圓圈,日久便形成疙瘩狀,顯得蒼古怪異。
5.順風式:亦為揚派的傳統式樣,即將梅的全部花枝扎向同一側,猶如風吹旗飄的結果。
6.垂枝式:亦為揚派的傳統式樣,即將梅花的全部側枝扎成下垂狀,別具風韻。上述傳統的建造式樣僅供參考,本日梅花盆景的造型更多的是將梅株攀扎修剪,作成不拘一格的自然式。
安場面合:梅花宜安排于陽光富裕,氛圍暢通的場合。梅花雖較耐寒,能傲霜凌雪開花,但仍性喜暖和,適生于南邊氣候,如在北方嚴寒地域造就,冬季宜置于室內越冬。澆水:平時要保持盆土潮濕,留意不干不澆,防備盆中積水。從5月中、下旬起至6月上、中旬,即花芽萌發至形成期間,須舉辦"扣水"處理懲罰,即讓盆土干到老葉微卷,新梢萎縮時再澆水,如此重復數次,將新枝生長點粉碎,使新梢遏制伸長,以增加花芽的產生,爾后再逐漸規復正常澆水。施肥:應留意施肥季候,一般在翻盆時可在盆底安排骨粉、豆餅等作基肥,5月中、下旬花芽形成前施1~2次餅肥水作追肥,8月上旬再施1~2次,入秋再施一次追肥即可。修剪:要使梅花盆景既古樸蒼勁,又長勢結實,開花繁多,修剪極為重要。
因為梅的花芽是在當年生新枝上形成的,故每年開花后應隨即將老的花枝截短,僅留2~3個芽,并留意使芽向外側生長,才能使翌年花繁色艷,梅花的修剪可分為下列幾種:1.疏枝:即將各類影響樹形美觀的交錯枝、平行枝、重疊枝、對生枝、徒長枝以及過密、瘦弱的枝條疏剪去。做到"老枝不動,留強去弱"的疏枝原則。2.短截:即在疏枝的基本上,將花后一年生枝條截掉上部。截短的程度要按照造型需要及生長勢來定,長勢好的能少截一些,長勢差的則可多截一些。按照造型的需要,有時可適當留下少數長枝。短截時還要依據枝條的偏向、角度,選擇芽口的偏向,以到達疏密有致。3.摘芽:即在4月前后當年生葉芽長到3厘米閣下時,按照芽的部位、疏密及樹木造型的需要,摘去一部門不需要的芽。對付老干上的芽則隨發隨摘。4.摘心:即在6月下旬新梢長到必然長度時,將頂芽摘去,以節制枝條的生長,一般長度宜在15~30厘米。對付萌發力較差的梅花,可提前舉辦摘心,促其從頭萌芽。梅花的樹齡過大時,往往樹勢變弱。
為使衰退的梅樹"返老還童",可采納下列法子:①逐年分批地剪去骨干上的側枝,可能將側枝逐年舉辦短截,直至從基部去除,以到達更新的目標。②更新粗枝,須留意傷口的掩護,以防備病蟲害的侵入。③將梅盆下地造就,最好選擇通風透光、泥土肥沃疏松之地,并同時對枝條舉辦疏剪。翻盆:梅花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時間以3月開花后為好,冬季11~12月亦可。翻盆時去掉舊土1/3~1/2,剪去枯根,修短過長的老根,換以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或凍松的塘土壤,摻拌礱糠灰及沙土。
病蟲害防治:梅花的病害重要有炭疽病、白粉病、縮葉病、煙煤病等。蟲害重要有梅毛蟲、蚜蟲、天牛、軍配蟲、刺蛾等。病害可用0.5%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可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噴灑防治。梅干如發來日誥日牛幼蟲蛀入樹干,可用敵敵畏1份加輕柴油0.5份,以棉團蘸塞蟲孔,再以濕泥封口。用藥物防治蟲害時,制止利用樂果,不然會造成落葉,甚至導致滅亡。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6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