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姹紫嫣紅”景觀:梅花紅色 是喜慶、祥瑞、幸運之色。據《西京 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 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一 種冰魂物已優,朱唇點注更風騷”,可 見紅梅之寶貴。成片栽植紅梅,更可 見爭芳斗艷、力挽春回的梅花精神。
——“綠萼飄香”景觀:“梅格 已孤高,綠萼更幽絕”。綠萼梅花瓣 呈淡黃、乳白之色,因其萼綠且枝 短而得名,又稱“綠梅”。花香馥郁, 蕾似碧玉,幽靜文雅。
——梅之香:我國傳統賞花習 俗,以香為重,而梅花“香非在蕊, 香非在萼,骨中香徹。”梅花之香不 同于蘭之幽香、荷之清香,是一種 冷凝而清芬的幽香,故梅香有“一 任群芳妒”,“孤壓群芳頂”之贊譽。 漫步梅林,幽香浮動,更有“風遞 幽香出,禽窺素艷來”,“一種清香, 占斷百花香”之感傷。梅花的香味 尚有殺菌消毒、提神醒腦、降血壓 等成果。
——梅之姿:疏影橫斜,老干 虬枝,向來是詩人畫家青睞梅花的 對象。因品種不同,梅花的姿態: 有枝直挺秀,適宜群植的銀紅臺 閣、淡暈宮粉等;有枝條橫伸,較 宜孤植的淡寒紅、小歐宮粉等;有 枝態蕭灑,宜飾水岸的垂枝梅;有 小枝自然扭曲,可造型制盆景的 龍游梅等。而在小院中部署藝梅, 三五株叢栽,或與松、竹及山石組 配,即似“無聲的詩”,又呈“立 體的畫”。
——梅之韻:梅花傳神之處在 于韻。宋·范成大《梅譜》:“梅以 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 枝怪石者為貴。”以是畫家筆下的 梅花總離不開“橫、斜、疏、瘦”,今人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 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 之“梅韻四貴”。
梅花在古典園林中——
梅花以其品種多、姿態美和文 化內在深厚,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 重要的造景素材。在皇家園林、私 家園林、寺觀園林等均被普遍應 用。歷代帝王宮苑多植梅花,《西京 雜記》載,漢修上林苑,植梅花多 種。南朝·梁簡文帝作《梅花賦》, 謂靈苑之中,奇木萬品,梅花特蚤。唐明皇寵妃所居置“梅亭”。明·羅 倫述宮苑梅花:“玉堂不讓孤山趣, 雪里冰肌對紫薇”。
梅花亦很早被民間選作樹種, 西漢·楊雄《蜀都賦》:“被以櫻, 梅”。直到宋代,陸游仍贊美成都梅 花“二十里中香不停”。南朝·何遜 對道旁植梅有“街霜當路發,映雪 疑寒開”詩句。
歷代私園和民間宅院用梅花造 景較為常見,尤其是明清時期江南 一帶私人園林建成的梅花景點,異 彩紛呈,如揚州“梅莊”,杭州孤山“放鶴亭”,南京辟園“梅屋烘晴”、 瞻園“歲寒亭”,常州紅梅閣“紅梅 春曉”等為其代表。
梅花壽長、質凈、花香、韻勝, 為寺觀園林中常見樹種。多被植于 大殿前庭,增添正經、圣潔氣氛,或 孤植、散植于側院美化環境。我國 現存古梅多保留在各地寺觀內,有 的單獨成景供觀賞。
梅花在現代園林造景中——
中國梅文化深厚的秘聞,使梅 花造景成為中國園林的特色之一。 現代園林應充分借鑒古典園林梅花 造景的藝術手法,巧妙運用它在庭 院結構、園林空間、修建環境等處 理上的顯著效果,形成令人賞心悅 目的幽雅景觀。重要有以下幾種:
——梅花專類園:以梅花為主 體,采取群植、片植形式,瀏覽梅 花的群體美,宣傳豐富多采的梅文 化,使之成為具梅花特色的專類花 園。當今梅花專類園:有生產梅子 或賞花為主的,如江蘇吳縣鄧尉觀 梅、廣東羅岡觀梅、安徽歙縣觀梅 等;有賞梅為主的,如昆明黑龍潭 公園“龍泉探梅”、杭州“靈峰探梅” 等;有網絡梅花品種資本、開展科 研為主,兼旅游旅行的武漢東湖磨 山等綜合型梅園。
梅花品種多,花期不同。梅園 應注重品種搭配,分區栽植早花品 種如龍游梅、寒紅梅等,晚花品種 如虎丘晚粉、款項綠萼等,而多數 品種花期集中可連片栽植。這樣, 可延伸群體花期,形成交替開花的 優美景觀。也可將花期臨近的品 種,按花色分區栽植,花開之時,梅園里紅一片、綠一片、白一片,別 有風味。
—梅花與自然風景組合:梅品》云:“梅在淡云、曉月、薄 煙、細雨、清煙、佳月、斜陽、微 雪、曉霞中觀賞格外傳神;尤其月 夜、雪中賞梅,韻味別具。”
梅花與水體設置可營造疏朗、 雅致的意境。垂枝梅、龍游梅栽在水 邊,姿態蕭灑,照水靈動,觀賞效果 倍增。武漢東湖磨山梅園設有多處 臨水觀梅小品,成為游人留影佳處。
雪與白梅同現,常令詩人興奮。有 似混淆二者的,“似雪是花花似雪,梅 花又向雪中開”。有令二者競賽的,“梅 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石相配,能締造生動有趣的畫 面。如云南小石林風景區,在奇峰怪石 之間,散植幾株宮粉型梅花,對比強烈, 梅奇石更艷,石伴梅而活。無錫梅園有 一組象征“福祿壽”太湖石,圍繞紅苞 綠萼梅樹,疏影橫斜,恰似一幅幽雅的“三仙賞梅圖”。
——梅花與小品搭配:在亭、臺、 樓、閣、橋、榭旁,孤植或叢植梅花, 不僅協調,而且突出了小品的幽靜和梅 花的清麗。如昆明大觀樓左側孤植一株 玉蝶型梅花,冬日一樹銀花,使名樓更 為光耀;磨山梅園冷艷亭亦與梅花相 映成趣。運用這種擬畫法設置小品空 間,傳承了我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技法。
——梅花與植物設置:梅竹合植, 可謂“竹間璀璨出新枝”。梅柳相配,剛 柔相濟。梅樹與草坪組景,效果特佳。 如磨山梅園路旁有一塊草坪,五株寒紅 梅叢植于草坪一側組成主景,近植梧 桐、側柏、桂花等,立側面通透、爽朗。 又如,以竹為背景,蘭花、菊花為地被 陪襯,幾株梅樹粉飾其間組成景觀,既 突出了“四君子”主題,又給蕭瑟嚴冬 帶來了清麗氣息。亦可將松、竹、梅合 栽,稱之為“歲寒三友圖”。
以梅造景、借景、點景、框景、移 景,都能組成如詩如畫的美景,且氣概 多種多樣。我國梅花資本豐富,梅文化 內在深厚,因地制宜運用于現代園林 中,可締造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 給人以美的享受。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6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