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寶貴觀賞花木,其花色艷麗、香氣馥郁,因其花色黃亮似蜂蠟,故名蠟梅。又因開花時節為陰歷臘月,也俗稱臘梅。蠟梅在我國多地均有種植,而河南省鄢陵縣所種植的蠟梅,以“蠟質厚、香味濃、花期長、顏色艷”而聞名遐邇,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蠟梅在我國大部門地區都能栽植,通常以露地種植為主?,F將蠟梅的露地種植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生活習性
蠟梅喜陽光,耐陰寒,在極端較低溫度-25℃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蠟梅耐旱力強,怕水濕,喜肥,宜選在土層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質種植。在粘性土中生長不良。土壤以近中性或微酸性較好,堿土中生長不好。蠟梅先花后葉,12月至翌年3月開放,花期長。在背風處開放較好,若在風口,小花苞不易開放。
繁殖方式
播種 蠟梅種子成熟時,應立刻采種(6月下旬),隨采隨播,播后遮陰,昔時發芽成苗。如用干種子,需經冬季沙藏催芽,然后播種。通常采取條播,行距25-30厘米,播溝深2-3厘米,寬5-6厘米,按10-15厘米株距,將發芽種子均勻擺播,播后覆土2-3厘米,并用稻草覆蓋或蓋地膜。
鄢陵花農普遍應用營養缽育苗技術舉行育苗。技術要點: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結合苗床整地、熟化土壤,施好肥料,培肥床土,制足缽體,用冬季沙藏催芽的種子開始播種,一缽一粒,播后用細土覆蓋1.5厘米左右,在用地膜平蓋后,再支搭棚架,覆蓋農膜。在4成左右的幼苗頂土后,利用晴晴天氣抽出地膜;在齊苗后視苗床溫度舉行揭膜曬床散濕;以后根據天氣舉行透風、促壯、煉苗等。
嫁接 在嫁接繁殖中,以春季劈接較為普遍,嫁接成活率也較高。一般在3月尾至4月初蠟梅萌芽萌動時舉行,選作接穗的枝條,應該是位于樹冠中上部、生長粗壯、節間較短、葉芽豐滿、無病蟲害、品相良好的枝條,直徑約莫在0.8厘米左右,將其截生長6-7厘米的穗段,每一穗段帶2-3對芽為較好;下端削成兩面臨稱的正楔形,以便于接穗下端插入砧木截面的切口中。將砧木用劈接刀從橫斷面稍偏中心縱切一刀,深度與接穗下切口的切削面等長,深約2-2.5厘米,作為接穗插入的接口,把蠟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瞄準形成層,接好用塑料條捆綁、套袋,半個月后接穗即可萌芽抽枝。嫁接成活后,注重除萌、松綁。
種植管理
一般情況下,移栽應隨起苗隨栽植,起苗要帶土球。栽植時間一般為秋、春季。即11月-12月,落葉后至封冰前;或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土壤解凍至萌芽前。
地栽蠟梅整枝一般采取獨干培育,定植一年后,選留一強壯直立的枝條作為主干,定干高度一般1米以上。每年花后要實時剪枝,通過修剪手段,合理調治樹體枝量、枝式、著生方位,培育樹形骨架,形成立體結構的景觀樹型。蠟梅耐修剪性強,鄢陵花農有“蠟梅不缺枝”的諺語,意思是蠟梅冬季可重剪,促發枝條,形成所需樹形。
為使蠟梅多開花,應采取多次摘心,促其多分枝,形成豐滿的良好樹形。一般在長出兩對芽之后開始摘心,每發兩對對生芽摘心1次,這樣頻頻舉行,很快就能形成豐滿的球型樹冠,到達理想的觀賞效果。進入8月后,截至摘心。如遇暖秋,深秋蠟梅仍不落葉,應人工摘葉,以免初冬氣溫突降致葉片吊死在樹上。同時,摘葉還可促使早開花。為促進花芽分化,應多施磷、鉀肥,控制氮肥,這樣施肥蠟梅開花大,開花也多,而且更香。
重要病蟲害防治
蠟梅葉斑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針尖大小的黑點,并逐漸擴大,呈黑褐色或灰褐色圓斑,嚴重時,病斑連成大片,甚至落葉枯萎脫落。病菌以菌絲體在落葉或枝梢的病斑中過冬,次年發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吹雨濺感染危害。防治方式:1、秋末冬初清除病枝落葉,集中銷毀。2、發病初期,可噴施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5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等。以上藥劑要注重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發生抗藥性。
蠟梅炭疽病。多發生在葉尖或葉緣處,發生在葉片上時,病斑近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8-12毫米,灰褐色至灰白色,有時呈淡紅色,邊緣紅褐色至褐色,后期病斑散生玄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嚴重的病斑易破碎。7月-8月發病,一直延續到秋季。防治方式:1、花謝后發葉前重修剪1次,剪除病弱枝、枯枝、交織枝。加強養護,加強樹勢。2、發病時噴30%溴菌咪鮮胺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5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上述藥劑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