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中華紅葉楊又稱速生紅葉楊、紅葉楊、變色楊。中華紅葉楊葉面顏色兩季三變:初夏,整株葉片均為亮麗的玫瑰紅色;6月中旬~9月下旬,頂梢及新發側枝頂端為鮮艷的紫紅色,下部成熟葉則釀成紅綠色;11月,整株葉片逐漸釀成杏黃或金黃色,直至落葉。 中華紅葉楊是天下上唯一的彩葉楊樹新品種,觀賞性和速生豐產性兼備,在園林彩葉樹種中天生景觀效果速度較快;普遍用作園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適景樹種,如與其他黃、綠喬灌木樹種設置,更會顯示其鮮艷精明的效果。 扦插育苗 扦插前一星期,將種條分段分級剪切,一般長度為13厘米~15厘米,至少保證3個芽,第一個芽離剪切處1厘米。把根部、中部、梢部門級扦插,以便管理。根部、梢部留30厘米左右使用,或根據種條粗細、芽子豐滿情況剪切使用。為使插穗出苗整齊,防止剪切的脫水,扦插前把剪好切好的插穗實時放入預先準備好的缸內或水池內,先加清水后放插穗,上面蓋上木板用石塊壓實,浸泡一星期。 中華紅葉楊上凍前或解凍后都可扦插,特別是土壤解凍后要實時整地,上足底肥,精耕細耙,盡早扦插。早插有利于插穗在地溫順天氣適宜的情況下生根發芽,使其提前進入萌動生長期。 扦插方式是:株行距通常為25厘米×60厘米,每隔120厘米作畦一個,每畝地約備插穗4450根,扦插過密過稀都晦氣于苗木生長。插穗扦插時順畦微斜,第一個芽向上,深度是澆水后插穗以上部門露出,扦插時洪水浸灌,使其每個插穗都澆到水。 地膜覆蓋是培育大苗壯苗一年出圃的科學措施,比常規育苗生長提前20天左右,增高50厘米~100厘米,增粗0.5厘米以上。蓋膜前根據本地區雜草發生種類,用除草劑對土壤外面舉行封鎖處理。隨噴藥隨蓋膜,地膜一般寬100厘米。 由于地膜覆蓋,插穗比常規育苗發芽早。要經常檢查發芽出苗情況,根據氣溫崎嶇適時使未出膜的嫩芽出膜,以防嫩芽接觸地膜燙芽造成損失。出苗時要實時用出圃苗壓膜,保持水分,增添地溫。 苗期管理 根據土壤、天氣等自然條件,適時澆水。一是苗未出土至幼苗長到30厘米左右時,地表要濕,有充分墑情,不板結;二是當苗木進入速生期,約7月份前后,需水肥量大,要保證供水,洪水漫灌,保持地表不干。 苗木1厘米左右時或6月下旬,結合澆水追肥,3次為宜,每畝用優質尿素25公斤,半月一次,第一次離苗8厘米左右,追肥5公斤,打坑淺施;第二、三次距苗15厘米左右追肥各10公斤,打坑深施,均勻施入苗木周圍,施肥后澆水,使尿素充分行展肥效。 樹苗高約3.5米~4米時或進入8月下旬,要控水控肥,防止樹苗徒長、皮層嫩、木質化程度低,因冬季低溫使苗木遭受凍害或只高不粗,形成次苗、殘苗。 幼苗出土后要勤檢查、多觀測,幼苗整齊出土約10厘米左右時,要中耕鋤草保墑,注重不要觸動幼苗。地膜覆蓋田一般在地膜未蓋處中耕,幼苗周圍圍土壓草保摘。 由于苗圃扦插過稀或自然緣故原因,苗高約30厘米左右時側芽會萌動出杈,較幸虧萌動時拿小刀輕輕將芽從上向下刻掉,不要用手掰,以免損傷嫩葉影響苗木生長。以后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實時除萌,防止出杈,培育大苗。 病蟲害防治 育苗前翻耕苗圃地時,用50%甲基乙柳磷顆粒劑按每畝1.5公斤~2公斤標準拌細土后,一半翻耕前撒圃地,另一半用于耙前垡頭地塊,育苗后澆水,使藥劑有用因素充分擴散到土壤中,以有用殺滅地下各種害蟲。 在插苗前,將種根用50%多菌靈和15%甲基托布津按1:1的比例,200倍~250倍夾雜液浸根1小時~2小時,拿出稍晾后再插,可有用防治根腐病和黑斑病。 中華紅葉楊抗病蟲害,一般不發生病蟲害或病蟲危害很輕。個別地區或苗圃因受立地條件限制和自然環境影響,蚜蟲、食葉類蟲害很可能發生,因此5月份前后用對硫磷、甲胺磷等農藥一次,以后根據當地蟲情測報,結合苗圃病蟲害發生情況舉行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