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毛竹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用途廣、價值高、一次造林永續利用等特征,是經濟效益、生態成果、觀賞價值很高的林種,也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本和南方優勢林種之一。大埔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是廣東省重要的毛竹生產基地,全縣有毛竹林面積8835.5hm2,毛竹產業已日益成為林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道路之一。因此,探討毛竹栽植與管理技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栽植技術
1.1 造林地選擇
毛竹是多年生常綠樹種,喜溫暖濕潤的天氣,適宜生長在年均勻溫度15-20℃之間,年降雨量在1200 -1800mm。對土壤的要求也較高,既需要豐裕的水濕條件,又不耐積水淹浸。因而造林地應盡管選擇海拔800m以下山谷臺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背風向陽的地方為好。土壤應選擇紅壤、赤紅壤、紫色土,這些土壤土層深厚、松散,有機質含量高,養分豐富,非常適宜毛竹生長。防止選擇坡渡過大陡坡和低洼積水地及土質粘重的土壤栽植毛竹。
1.2 整地挖穴
整地利害直接影響到造林質量的崎嶇和成林速度的快慢,通過整地可以締造適合竹子成活和新竹生長的環境條件。造林整地應在造林前的秋、冬季因地制宜的采取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坡度不大的造林地宜采取全墾整地,坡度在15-20°的造林地可采取程度帶狀整地,坡度在25°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采取塊狀整地。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后沿帶開墾,翻土深度40cm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塊狀整地是根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植點,清除各栽植點周圍2m左右的雜草灌木,按栽植點挖穴。無論采取那種整地方式,都須在挖栽植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一般移竹造林穴長1.2m,寬0.5-0.6m,深0.4-0.5m每畝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m或4×5m。根據混交林毛竹可按5米×5米行距,純林可按2 米×3米行距,造林密度為55-110株/畝。
1.3 施基肥
在林地栽植穴之間挖1m長施肥溝,每溝施復合肥0.5 kg,復土密封。
1.4 母竹栽植
栽植時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開草繩,母竹鞭根與穴長偏向平行放置,使根舒展,先覆蓋表土,后填心土,扎實,使鞭根與土壤慎密結合。有條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線撒施已腐熟廄肥20kg或復合肥10-20 kg,后再分層填土壓實。近蔸處竹鞭要壓緊,鞭兩頭要松,以利抽鞭發筍。壓土時注重不要大用力,以免危險鞭根和鞭芽,植穴的上部要蓋成饅頭形,壓實后再1 層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為宜。然后用支架支持牢靠母竹稈,防止風吹搖晃,影響成活,天氣干旱時要勤澆水促活。
1.5 幼林管護
幼林管護是毛竹實生苗造林成敗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造林后嚴禁放牧。每年5-9月鏟撫1次,施肥2次,每株施復合肥0.1-0.2斤,并適度培蔸擴穴松土。通過2-3年養護,即可郁閉,在每年的秋冬疏除過密的竹子,8年即可成竹成林。成林后按豐產竹林的標準舉行經營管護。
2 撫育管理
2.1 護筍養竹
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添產量的下午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實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毛竹地下系統組織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故障新鞭鞭延,而且帶來嗣年出筍量削減,成竹質量差。
2.1.1 鄭重挖冬筍
用材竹林培育中,若濫挖冬筍,就會直接影響來年出筍量削減。因受天氣、營養等因素限制,會有一部門冬筍不能出土而死亡,故在“冬至”前挖掘淺鞭冬筍。科學鄭重的挖取,掘取后必須覆土填平。可在覆土前放入少量腐熟的餅肥,但需防止肥料與竹鞭直接接觸,以免危險竹鞭,影響來年出筍量
2.1.2 全心管春筍
四至五月是毛竹春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強管護。嚴禁挖掘結實春筍,清明,谷雨是出筍盛期,要實時疏除退筍,竹林中常出現不能成竹的筍稱為“退筍”。“退筍”亦應實時挖掘,既可增添收益,又可防止竹林養分消耗。識別退筍的特征是:一是竹筍生長緩慢,筍梢松散、無光澤;二是早晨筍尖上無“露珠”和筍殼上的毛枯萎。此外,春筍出土后,竹林內嚴禁放牧,同時要做好筍期中的病蟲害防治。
2.2 修山
修山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散布于林地,使其腐爛為有機肥料。修山每年舉行1-2次,時間是7-9月,只舉行一次的時間較幸虧7月初。
2.3 墾復
墾復就是用鋤頭在竹林內挖松土壤,目的給竹鞭行龍締造條件,提高竹鞭孕竹量。墾復時間以7-8月份較佳,大埔民間有“7月挖金,8月挖銀”之說。竹林翻地,一是在7-9月淺鋤,深度10-15厘米;二是冬季墾復,深度20-30厘米,成林多只舉行冬季墾復。墾復時要求去“三頭”,即挖去竹蔸、樹蔸和撿去石頭。林地平緩可以全面翻地,坡度20-30度的竹林宜帶狀翻地,35度以上竹林一般不宜翻地。
2.4 竹林施肥
以廄肥、堆肥、綠肥、塘泥、垃圾等有機肥為主,輔以一定量的化肥。施肥可分三期舉行,即冬季結合墾復施用遲效性有機肥作“長竹肥”,發筍前一個月左右施用速效性氮肥作“長筍肥”,5-6月份施用速效性氮肥加入一定量的磷鉀肥作“長鞭肥”。竹林常用溝施和穴施兩種方式。溝施時,沿等高線開挖8-10厘米深度的淺溝,溝間距1-1.5米,將化肥均勻撒入溝內后覆土;穴施時在竹株上方距竹根約有20厘米處開一深10厘米左右的半圓形淺溝,將化肥施入后即覆土。注重化肥不要與竹鞭接觸,以免灼傷鞭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