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梅花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株高4米至10米,樹干灰褐或紫褐色,新枝多為綠色,其枝條除正常的直枝外,尚有垂枝、龍游等變革。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廣卵形或卵形,頂端尖,葉長4厘米至10厘米,邊沿有細而銳的鋸齒,兩面均生有柔毛。花1至2朵著生于枝條的葉腋間,具短梗,花色有白、淡綠、粉、紅、紫等色,有些品種花瓣上尚有彩色斑塊或條紋,每朵花具雄蕊多枚,其長度與花瓣相等或稍短,花朵具芬芳。由于品種的不同,其花萼、花瓣形狀相差很大,并有單瓣與重瓣之分。按照各地氣候的不同,每年的1月至3月持續開放,一般先開花后展葉。
梅花的繁殖可用桃、杏或梅花的實生苗作砧木,以枝接或芽接的要領舉辦嫁接,成活后留意打頭摘心,以節制植株高度,等3至4年后骨干長到符合的粗細時就可以建造盆景了。也可用生長多年,植株矮小,形態古樸的老梅樁建造盆景,可在春季花謝后移栽,挖掘時將主根截斷,多留側根,并對老干舉辦整形,剪除部門枝條,先栽在地下或瓦盆中“養坯”,等成活后根系發育完善,萌發新的枝條后再通過修剪和蟠扎的要領,建造成形態各異的盆景。
梅花盆景傳統的造型有徽派的游龍式、三臺式、提籃式,揚派的疙瘩式、順風式、垂枝式,蘇派的劈干式等,另外尚有懸崖式、臨水式、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枯干式、附石式等不同形式,也可將松、竹、梅合栽于一盆,謂之“歲寒三友”。栽種時留意三者大小的搭配,使之坎坷有序,犬牙交織,并按照需要在盆面部署奇石,使其清新典雅,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傳統的梅花盆景以樹干蒼老古樸,枝條稀疏,植株清秀為美,因此在造型時要做到樹干傾斜而彎曲,枝條也不要太密,還可在枝干上以錘擊、敲打、斧砍的要領做些疤痕,以增加古趣。跟著期間大成長,不拘一格,形態多變的自然式梅花盆景更受人們的喜愛,甚至尚有人將梅花盆景做得枝條繁密,每逢花期密密麻麻的花朵開滿枝條,給人以朝氣勃勃,發達向上的感受。建造此類盆景時應做到枝條多而不亂,枝與干、枝與花之間調和統一。
梅花盆景的造型多在春季花謝后舉辦,要領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修剪時可將直而無姿的枝條剪去,保存形態美好、曲折有致的枝條,對付幼樹或需要保存的直枝可用蟠扎的要領,使其彎曲,以到達“疏影橫斜,古雅清奇”的藝術結果。
梅花喜暖和潮濕和陽光富裕、通風精采的情況,耐嚴寒和干旱,怕澇。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富裕,氛圍暢通的處所,若陽光不敷,則影響開花。生長久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制止盆土積水,不然會造成爛根。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梅花花芽生理分化的前期,要適當節制澆水,等新生枝條梢尖有輕度萎蔫時再澆水,還可用手將新梢尖捏蔫,如此重復屢次可粉碎生長點,以節制枝條生長速度,有利于花芽分化。進入7月可正常澆水,以滿意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若遇雨天留意排水防澇。生長久每15天閣下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5月至6月各增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之類的磷鉀肥,以利于花芽的形成。北方地域在初冬移至室陽光富裕處養護,保持0℃至6℃的室溫,每2天閣下向植株灑些清水,以增加氛圍濕度,防備枝梢枯萎,但泥土不必過濕。12月花芽開始萌動,可再施2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和適量的氮肥,以促使花大、味香。花謝后舉辦一次修剪,剪掉病蟲枝、過密枝及其他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將老枝短截,每個枝條僅留2至3個芽,以促發新枝,當新生枝長到20厘米時舉辦一次摘心。幼樹每1至2年,老樹2至3年翻盆一次,可在春季花謝后舉辦,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精采的沙質泥土,并摻入少量的骨粉或在盆的下部放幾塊動物的蹄甲做基肥。新栽的植株放在蔭蔽處緩苗一周閣下再移到陽光富裕處養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