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別名白骨松、白果松、蟠龍松,是我國的特有樹種,樹形高峻雄壯,分枝扭曲多姿,樹皮白色有光,針葉青翠可愛,適應性強、壽命長,初期生長緩慢,20年以后較快。生長白皮松,既能綠化美化環境,又可開拓藥源,市場前景廣漠。白皮松在甘肅南部、東南部都有分布,小隴山林區海拔1850m以下的地區有小片純林或散生林。白皮松為陽性樹種,喜生于排水良好而濕潤的土壤上,對土質要求不嚴,在中性、酸性、石灰質土壤上均能生長;根深、能抗風;耐旱,耐貧瘠,抗濕能力強,對二氧化硫及煙塵有較強的抗性。本文總結小隴山林區白皮松容器育苗的技術與經驗,供生產者參考。
1 育苗地自然條件及規模
黨川林場位于秦嶺南坡,嘉陵江水系永寧河的上游,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境內,地理位置為106°04′~106°18′E、34°06′~34°26′N。均勻海拔1500~2300m之間,該區屬于大陸性季風天氣,年均氣溫109℃,年均降水量5076mm,年均日照時數20987h,年均蒸發量1420mm,相對濕度69%,年均活動積溫35369℃,年均有用積溫26598℃,無霜期180d左右,生長期200d左右。天氣特征為冬長夏短,春溫高于秋溫,冬冷但無嚴寒,夏熱但無酷署,日溫差大。本區土壤重要為棕壤和褐土,表土層腐殖質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322g/kg,pH值658。育苗地有苗木200萬袋,共計106hm2。安裝微噴設施一套,已用于造林苗木80萬株。
2 播種育苗技術措施
21 采種
白皮松5月開花,翌年10~11月種子成熟。采種時選擇生長在土壤肥力較好地段的發育結實的30~60年生的母樹,當球果變為淡黃綠色時,實時采集,過遲鱗片開裂,種子散落。采后將球果攤曬到果鱗半開時,種子脫粒后,舉行水選,除去秕籽和雜質,風干后裝入麻包或筐內,放入干燥透風室內。50kg球果可采出種子10~15kg,每千克種子6600余粒,發芽率60%左右[1]。
22 作床及裝袋擺放
221 營養基質配制在育苗的前一年秋、冬季,用過篩的腐殖土14m3,耕作土6m3,硫酸亞鐵80~100kg,辛拌磷4kg,充分夾雜后用塑料薄膜覆蓋,第2年春季裝袋,可裝高15cm、直徑6cm規格的容器袋10萬袋。
222 育苗地選擇選擇距造林地最近、陣勢平展、排水良好、運輸利便、水源足夠、便于管理的地段。
223 作床采取南北走向5~10cm高床,床面寬12m,長10m,步道寬40cm左右。育苗地周圍挖排水溝,做到內不積水,外不水淹。
224 容器袋的選擇容器袋選用厚003~005mm的農用無毒塑料薄膜,有底容器袋在容器底部打6~12個直徑為04~06cm的小孔,小孔間距2~3cm,也可剪去兩個底角,以防積水。
225 容器填裝與擺放填裝基質前要將各種配料充分攪拌夾雜,并適當灑水,使基質含水量10%~15%。容器袋要裝實。基質裝至容器上緣05~1cm處為宜。容器裝土后,擺放要整齊平等,容器之間要擠緊,高床周圍要培土,以防容器坍毀。
226 土壤消毒基質中常有大量的立枯病菌,育苗前必須舉行土壤消毒,一般在播種前5~10d,噴灑15g/L的硫酸亞鐵溶液,濕透土層10~15cm,有較好效果。
23 種子處理
春播的種子須舉行砂藏法催芽處理90~120d。將種子與3倍的濕沙置于40~50cm的淺坑,上面蓋草,在嚴寒到來時,坑面要封成土丘,但必須注重透氣性。開春升溫時,要經常檢查,見部門種子萌動露白,立刻點播。經過砂藏的種子,不只發芽迅速,而且苗木生長結實。也可在播前50d左右,將干藏的種子采取溫水浸泡法處理。先用80℃熱水浸種子2h,不停攪拌,之后用5g/L的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h,再用溫水浸種36h,存放在室內(溫度20℃左右)舉行層積催芽。每天翻動一次,適當灑水,以種子微潮但不滲水為宜,晚間可用濕麻袋遮掩,早上開窗30min。天睛時,可在室外曬1h時。也可用05mg/L的赤霉素噴灑,打破種子休眠期。經過處理的種子,一個星期以后陸續發芽,可采取邊撿邊點播的方式,以芽長01cm為播種的較佳時期。
24 播種
當春季土壤5cm范圍內溫度上升到15℃以上(林區每年在5月初)可播種。催芽處理露白的種子要實時下種,每袋播種量以1~2粒為宜,每千克點播3000~6000袋。點播時要小心以防損傷苗芽,且苗芽朝下,播種深度以1cm為宜,切忌太深。播種后,有的容器因漏播等緣故原因而缺苗,一般情況下,播后20d還未出苗者立刻補播。
25 苗期管理
251 病害防治幼苗期由于氣溫高,濕度大,易發生大量病菌。在土壤消毒不夠充分或陰雨綿延天氣時,幼苗易發生猝倒病和立枯病,必須采取預防措施,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常用藥劑及方式有:(1)使用10g/L的硫酸亞鐵溶液,每10d噴1次。(2)使用20g/L的的高錳酸鉀溶液,每7d噴1次。(3)使用800~1000倍的百菌清溶液,每7d噴1次。(4)使用800~1200倍的代森銨溶液,每7d噴1次。以上農藥交替使用效果較佳,距離期為1周,發病嚴重時可多采取百菌清、代森銨。使用高錳酸鉀時,噴藥后15min,必須用清水把苗木沖洗清潔,以防造成藥害。同時,應實時拔除病株并集中燒掉,不得隨手拋棄于苗床及步道上,防止病害伸張。
252 鳥、蟲、鼠防治在子葉出土至種殼脫落期間約20d,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驅趕鳥類,以防鳥危害,螞蟻過多用1000倍液滅蟻靈舉行防治。在播種后至出苗前種子易受鼠害,可用磷化鋅拌松籽、瓜子等餌料誘殺。預防線老虎等蟲害,可用磷化鋅05kg和25~40kg切碎的鮮草加少量水拌勻,在晴天傍晚撒在苗行間舉行誘殺。
253 遮蔭因白皮松幼苗極易受到日灼危險,出苗前期和進入伏天,必須舉行遮蔭,降低土壤溫度和削弱光照強度。理想的遮蔭方式應采取遮光率50%~60%的遮蔭網,搭建高15m以上。林區氣溫低雨量多,可在苗木出齊后選陰天除去遮蔭網。
254 澆水每天早晚各噴水1次,在高溫天氣,土壤干燥時噴水應少量多次,以有用降低土表溫度,免使幼苗受高溫危害,澆灌采取微噴較為理想。255 施肥白皮松1年生苗木一般不施肥,次年在6~7月份追施硫銨、硝銨等氮素肥料,施肥量110kg/hm2,每月1次,施后充分澆水,以防燒苗。在苗木生長后期,截至追施氮肥,可噴磷、鉀肥的浸出液(磷肥30g/L,鉀肥10g/L),防止秋梢徒長,促進苗木的木質化,以便平安越冬。
256 松土、除草雜草是幼苗的大敵,它與苗木爭取水分、養分和光照,對苗木危害極大。除草應把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以人工拔草為主,拔草前澆透水,拔后要噴水,阻止損傷幼苗。
257 芽苗移栽對缺苗的容器袋舉行芽苗移栽。(1)經過消毒催芽的種子均勻而麋集地撒在已整好的苗床上,待幼苗出土后15~20d移植到容器中。一般在種殼將脫落、側根未出現前舉行。(2)用以移栽的芽苗用濕布或麻袋片蓋好,必須邊移邊栽,應在早、晚或陰天舉行,栽植深度要跨越原苗根痕跡處。移栽后立刻灑水,一周內堅持早晚灑水,需要時還應遮蔭。
258 間苗幼苗出齊半月后,開始間苗,但要分幾回舉行,最終以每袋1株為宜。由于白皮松根系發達,可用鉸剪剪除,防止觸傷保留苗木。
259 苗木越冬為防止幼苗在第2年早春發生生理干旱,必須在每年土壤封凍前做好幼苗越冬保護工作。一般在土壤封凍前,可在圃地灌足冬水,土壤稍干時,在苗木周圍壅土1~2cm,還可用麥草、桔桿舉行覆蓋,以利苗木平安越冬。
3 苗木生長狀態
通過3年的白皮松容器育苗實驗探索,培育的白皮松苗木生長結實,長勢良好。1年生苗均勻高為52cm。2年生苗木均勻高125cm,地徑均勻粗0351cm,根系長度32cm;91%的苗木到達甘肅省方標準DB/T5481998劃定的Ⅱ級苗標準,其中的36%到達Ⅰ級苗標準。3年生苗木均勻高213cm,均勻地徑粗0702cm,98%的苗木到達Ⅰ級苗標準。3年可出圃,用于壯苗造林。
4 小結
1)小隴山林區天氣濕潤,夏秋多雨,一定要采取高床,以利排水,防止猝倒病發生。2)白皮松種子休眠期較長,經過試驗對比,采取05mg/L赤霉素處理過的種子與其他處理間存在顯著不同,是理想的激素處理方式。3)林區地表溫度回升較晚,把握播種時機,4月中旬后點播較為理想。4)白皮松幼苗易發生猝倒病和立枯病,應及早預防。5)進入7月份后,嚴格控制水肥,防止2次生長現象,保證1年生苗木平安越冬。白皮松容器育苗在小隴山林區的樂成生產,對于降低苗木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推動白皮松在小隴山林區大面積種植推廣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