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植物學常識
竹類是屬于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Bambusoideae)的木本植物,種類繁多。按照竹類生長環境可分為:叢生竹,散生竹,混生竹三大類。叢生竹喜暖和,多分布在我國南邊;散生竹較耐寒,長江流域為個中心產地。適于盆栽的竹類,凡是有佛肚竹、花孝順竹、鳳尾竹、琴絲竹、方竹、金絲竹、米竹、羅漢竹、紫竹、湘妃竹等。以矮小叢生竹為主,大型竹經矮化后亦可裝飾盆景。
竹類植物有地下莖(鞭根)和地上莖(竹稈)。地下莖近實心,須根著生鞭節上,鞭根節上出土的芽稱'竹筍',竹筍生長發育形成新竹。地上莖稱'竹稈',多為空心,很少為實心(如實心竹),竹稈上有節,每節有稈環和籜環之分,兩環之間稱節內,甚短,僅數毫米;兩節之間稱節間,節間較長,從數厘米至數十厘米;竹節上生枝,小枝上著生竹葉,凡是每小枝頂部具1~3葉或多葉,竹葉為窄披針形,四季翠綠,嬋娟挺秀,大雅宜人。
竹類植物喜生長于背風朝陽之地,要求潮濕氣候、疏松肥沃、排水精采的泥土,以沙質壤土最好,忌積水。石礫土、鹽堿土、重粘土都不適宜生長。因竹種不同,對氣候,土質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取材與培養法子
人工繁殖:竹類的繁殖凡是采納母竹移植、竹兜栽植、埋鞭、筍栽等無性繁殖法,也可用種子育苗繁殖。母竹移植的時間以春季2~3月為好,選擇2~3年生的結實竹母,連同鞭根挖起,母竹留枝2~3盤,余均砍去,栽于暖和潮濕、土層深厚疏松之地,或上泥盆扶植。
竹兜栽植:選用1~2年生的結實竹母,在離地面15~20厘米處截斷竹稈,將竹兜挖起,包裝好舉辦移植,此法運輸利便,水分蒸發少,竹兜、鞭根不易損傷和失水,栽后易于筍發成竹。所出新竹也較細小,盆栽較為適宜。
建造竹類盆景,大、中型竹種在鞭根、竹兜栽植后,可采納剝籜法使之矮化。剝籜法即在竹筍出土后,高達10厘米閣下時,舉辦剝籜手術處理懲罰,小心把筍籜(即筍殼)從籜環上剝去,在生長旺盛期剝籜最好,凡是以清晨或中午剝籜最為適宜,每次剝去1~2個籜片,剝籜數次即可。通過剝籜法子,使筍期節間分生組織早日遏制生長,提前發出枝葉,可到達限制生長、節間變短,竹形矮小的目標。一般顛末剝籜處理懲罰,可使3米多高的竹子,矮化成30厘米閣下的小竹,以適應盆栽撫玩的需要。另外,在竹筍生長久,回收節制灌水法,也可抑制高生長,到達矮化的目標。
(三)上盆進程
選盆:竹類宜用釉陶盆或鑿石盆,盆不宜深,但也不行過淺,視竹的大小而定。盆形以選用長方形或橢圓形為宜。
用土:竹類栽培以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為好,以利鞭根的發育。盆栽常以腐葉土和沙土殽雜利用。
栽種:以春季為好,上盆時要疏剪枝葉,并盡管掩護好根鞭的須根。上盆后,務必留意庇蔭和保持盆土潮濕,還須常在葉面噴水,以防備竹葉枯卷。
(四)整姿技能
加工:竹類建造盆景,除了人工矮化以外,重要通過修剪與設置來造型,修剪造型宜在新竹長定后舉辦,一般將過密的枝條或植株舉辦疏剪,將接近基部的側枝剪除,以顯出綠竹的蕭疏與挺秀。
樹形:竹類盆景造型均宜叢植,但一般桿數不宜過多,3~5稈即可。在設置時,務須留意主次理解,坎坷適宜,疏密恰當。在多桿叢植表示竹林風韻時,分列上要有光鮮的節拍感,切忌均勻一律。竹類還可配以山石,模仿中國畫的'竹石圖'。配石常回收峰狀的石筍石,以象征'雨后春筍'之意。也可取用玲瓏剔透的石料,如太湖石一類。竹類裝飾水旱盆景時,可表示水邊竹景,別具風味。竹類還可與松樹、梅花合植,浮現'歲寒三友'畫境,但竹子不宜作主體植物,而宜選擇矮小的植株作布景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