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日本紅楓,槭樹科槭樹屬,別名日本紅絲帶,原產日本,我國引種多年。落葉喬木,高可達8米,葉小而密,蠟質有光澤,葉片五裂,猩紅色。喜溫暖濕潤天氣及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堿性土壤中生長不良。春季萌芽比國產紅楓早30天,夏天在40℃高溫下繼續生長,且不易灼傷嫩葉,秋季落葉比國產紅楓晚20天,冬季能耐-8℃低溫。此品種在春、夏、秋三季葉片均為紅色,尤其春秋季節葉色為鮮紅色,仲夏葉片變為棕紅色,被譽為"四季火焰楓" 。
國產紅楓特征
紅楓(Acer palmatum Thunb. ‘Aatropurpureum’)槭樹科槭樹屬,別名紫紅雞爪槭,重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天下大部門地區均有種植。落葉小喬木。樹姿開張,小枝細長。樹皮滑膩,灰褐色。單葉交互對生,常叢生于枝頂。葉掌狀深裂,裂片5-9。裂深至葉基,裂片長卵形或披針形,葉緣銳鋸齒。性喜濕潤、溫暖的天氣和涼爽的環境,較耐陰、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長,不耐水澇。春季萌芽比日本紅楓晚30天,夏天忌烈日暴曬,在40℃高溫下,進入休眠狀態,秋季落葉比國產紅楓早20天,冬季較耐低溫。春、秋季葉紅色,夏天葉紫紅色。嫩葉紅色,老葉終年紫紅色。
種植要點
繁殖
嫁接,先培育砧木,春節用青楓種子播種,待小苗二葉一芽時(約4月上旬)移栽,株行距10×20cm,加強水肥和病蟲害防治管理,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將青楓苗作砧木,用日本紅楓昔時生結實枝芽接,也可待次年3月劈接;扦插,4月15日前后待新枝葉萌發后,剪取二年生帶葉強壯枝,插穗長20cm,剪口要平滑,株行距6×6cm,基質用泥炭和珍珠巖(1:1),全光照噴霧,45天生根,在梅雨季前移栽到整平的松散畦地上,株行距10×10cm,澆透水遮蔭養護,待日高溫低于30℃時去除遮蔭,轉入正常養護。
苗床要求
日本紅楓喜中性和微酸性松散濕潤土壤。苗床清算宜在11月中旬舉行,在田間碎鋪有機農家肥(以豬糞為主)4.5KG/M2,均勻施入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50KG,深耕30cm以上,肥料翻入土底,自然腐熟發酵3月以上。2月上旬開溝作畦,南北向畦寬120cm,溝寬40cm,溝深20cm,以利排水、田間除草、澆水、施肥等。
移栽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月下旬新芽萌發前移栽較佳,芽接小苗栽植密度60×60cm,每畦兩行,2-3年生苗定植,每畦單行,間距100cm,種后一次性澆透水,以后視天氣情況補水。大苗移植,必須在新芽萌發前舉行,以保證成活率,如遇連晴高溫天氣,應加強水份管理,同時對移栽苗舉行遮蔭處理,需要時應重剪枝條,只保留1/2到1/3的枝條,以保證成活率。
養護要點
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養護要勤施薄肥,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否則易使葉色變綠。由于日本紅楓喜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在雨季應加強日本紅楓栽植地排水工作。芽接苗待4月初芽點透紅萌發時,在離芽點0.5cm上部剪去砧木,幼芽期為防風,可用小木棒綁扎;定期施肥,在5月中旬、9(下轉第51頁)(上接第50頁)月上旬和10上旬各施一次復合肥作追肥,落葉后重施一次發酵的有機肥[2]。
病蟲害管理
日本紅楓常見病蟲有白粉病和天牛,一但發現,必須實時防治。白粉病可對部門栽植過密的植物舉行疏枝,以加強透風透光,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粉銹寧(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天牛可用90%敵百蟲、10%吡蟲啉40倍液,在每樹上鉆孔3-4個,每孔距離地面垂直距離20-30cm,呈螺旋狀均勻分布。鉆孔走向與樹桿上夾角30。-45。之間,上述藥液按每厘米胸徑0.5ml用量注射入孔內,注藥后用濕泥封堵注藥孔。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