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第八屆鄢陵蠟梅梅花文化節于1月12日在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開幕,文化節將持續至2月20日。文化節設置精品展、產業論壇、生產基地觀摩等環節,為業內人士面臨面交流、探討壯大蠟梅產業措施等提供了一個平臺。
蠟梅在宋代才開始從梅花中區分出來,并正式命名為蠟梅,自此被歷代文人詩人吟詠不停。薄如蟬翼、色如蜜蠟,這是我們對蠟梅的傳統認知。作為冬季開花的稀缺優良園林植物,蠟梅在色、香、姿、韻等方面均顯示精彩。不外,中國花卉協會蠟梅梅花分會主席張啟翔以為,與梅花、茶花、荷花等傳統名花相比,當今國人對蠟梅仍“知之甚少”。雖然蠟梅品種推廣的普通化程度還不夠,但產業開發在國內已打開事態,出現多元化名目。
【園林應用模式日漸多樣】
“蠟梅花朵小,花相較疏落,單株花感不強。與其他植物搭配,結合升沉變化的微地形,形成壯觀的蠟梅林景觀,具有面積大、品種多、花期長、花感強、花香濃等特點,能形成壯觀的花色景觀。”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陳瑞丹說。蠟梅專類園是被業內人士普遍看好的重要應用模式之一。
在鄢陵花博園室外展區,成片蠟梅林現在正值盛花期。今年文化節開幕當日,氣溫低、大霧彌漫,為游園賞梅締造了一種別樣的氣氛。
放眼望去,冰凌包裹的黃色蠟梅花綴滿枝條,格外晶瑩、別致。漫步園區,大片積雪尚未消融。鄢陵縣縣長李東嶺稱,真是憂傷云云真切感受一番踏雪尋梅、霧里看花的意境。
現在,國內已成立了一些大型專業園和旅游區,專類園建設效益顯著、模式日趨成熟。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園林花卉中心主任宋興榮介紹,四川是天下蠟梅分布與種植中心,現在蠟梅栽植種植面積逾2萬畝,年銷售總收入1.5億元。
在四川省,形成了眾多著名的賞梅圣地,好比,成都擁有幸福梅林、杜甫草堂梅園,平武縣平通鎮的印象梅園面積1.1萬畝,達州市達川梅博園面積5萬畝。這些賞梅勝地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逾3億元。在全省鄉村振興、優美鄉村建設中,蠟梅成為農家樂、優美鄉村的重要花卉種植品種。全省數千個鄉村旅游景點和優美新村都在大量使用蠟梅。
成都為重現“花重錦官城”盛景,已在總長8.5公里的清水河沿岸綠帶上,成片補植梅花和蠟梅。“昔時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古詩描繪的詩意場景正在重現。
蠟梅2021年成為達州市花。據《達州市蠟梅產業生長設計》,2021年達州蠟梅栽植面積要到達30萬畝,實現年產值21億元,成為天下較大的蠟梅質料生產及深加工基地和天下較具特色的蠟梅鄉村旅游集群。
固然,現在天下蠟梅種植面積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張啟翔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天下梅花種植面積250萬-300萬畝,蠟梅僅10萬-15萬畝,而蠟梅題材的專類園尚不足30個。由于生長不充分,蠟梅市場開發潛力為業內人士普遍看好。
【臘梅普通盆栽產品異軍突起】
動輒上百年的古樁、精巧仔細的造型、令人咂舌的價格,這是一樣平凡人旅行蠟梅展的基本印象。在花市上,蠟梅普通盆栽難覓蹤跡。與杜鵑、月季、百合等品種相比,蠟梅也缺乏多樣化大眾產品。國人“知之甚少”,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緣故原因。
在鄢陵花木交易市場,道路兩旁擺放的一盆盆蠟梅盆栽正值盛花期,吸引來往客人紛紛立足觀賞。他們三五成群,對蠟梅盆栽品頭評足,無不興味盎然。
走進溫室,一陣陣花香撲鼻、香甜濃郁。貨架上,擺滿了不同規格的小型盆栽。較小的盆栽僅有一根小枝、掩飾著三五朵黃色花朵。“兩年生小苗,標價100元。”貨主介紹。
來到新科梅園,一個數百平方米的溫室內,險些全是普通蠟梅和梅花盆栽。數目偉大的蠟梅盆栽不僅規格齊全,而且花蕾麋集、植株結實,可謂品質優良。
鄢陵為中國蠟梅之鄉,現在蠟梅生產面積1.7萬多畝,蠟梅重點生產村30個,年產蠟梅近3300萬株(盆),年產值2.57億元。
一直以來,鄢陵蠟梅開發應用以園林觀賞苗木生產為主,每年通過當地園林企業外運大量精品苗木,供應天下市場。此外,古樁盆景、造型盆景培育也是一個重要生產偏向。
市場上,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蠟梅產品卻相對供應不足。
現在,普通盆栽產品的涌現,讓蠟梅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許多古樁都是野外采集的。如果只培育高端的古樁產品、造型產品,一定沒有那么多資本,對野生資本也造成極大損壞。同時,普通消費者還買不起。許多人都喜歡蠟梅,要讓蠟梅普通化、真正讓普通國民消費得起,需要大力培育中低端的普通盆栽產品。”鄢陵縣林業局原局長張文科說。
現在,鄢陵蠟梅生產企業、栽植戶正越來越重視普通盆栽產品生產,力爭在觀賞苗木生產之外,開創一條同樣廣漠的市場途徑。從一盆盆蠟梅盆栽前圍觀的人群中,記者看到了蠟梅大眾盆栽產品的市場前景。
【切花產品供應更為足夠】
除了觀賞苗木、盆景盆栽兩大產品形態之外,蠟梅切花無疑較被寄予厚望。
雖然現在只是作為花材,在插花花藝行業廣為人知,但隨著產量擴大,蠟梅切花將在花市更為常見。
外岡蠟梅園是蠟梅切花產品生產的佼佼者。
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外岡鎮的外岡蠟梅園面積1600畝,是定位于集文娛產業、現代農業、近郊休閑三大平臺為一體的特色近郊休閑園區。
走進園區,猶如瀏覽一幅江南畫卷,有坡有水,嚴寒冬季,滿園亮黃,蠟梅飄香。賞蠟梅之外,這里的蠟梅切花生產在全上海也是唯一的,上海花店的蠟梅切花花材基本上都來自于此。
“利用2年生砧木,嫁接5年以上,就可以采收切花,每畝年產量6000枝。”上海市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杜永芹說。
切花采收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早晚品種不同而定。“一般情況下,枝條上1/3花蕾開始綻放,即可采收。”
不同于其他草本,蠟梅切花采早了開不出花,采晚了觀賞期大打折扣。對于蠟梅切花采收,宋興榮云云形貌:花枝2/3左右花蕾多層,花瓣松動,外層花瓣有睜開趨勢,并有5%-10%的花朵開放,即可采收。
結合生產實踐,杜永芹還介紹,采收時需花枝末尾斜向剪切以擴大切面,增添花枝吸水能力;剪切后,需盡快冷藏或放置在保鮮液中,以延緩衰敗;運輸中需要特別注重,由于蠟梅花朵易脫落。
此外,作為專業切花生產基地,外岡蠟梅園還推行分級制度,按不同品種、不同規格、質量品級嚴格舉行品級分類。
對于專注于觀賞苗木、盆栽盆景的生產者來說,蠟梅切花產品顯然具有偉大的吸引力。事實,這是走近大眾消費者的有用途徑。
更優蠟梅切花品種、更多蠟梅切花生產基地,令業內人士甚為期待。
【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生長】
無論是觀賞苗木、盆景盆栽生產,照樣切花生產,壯大蠟梅產業,技術創新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張啟翔看來,國內蠟梅產業勢頭穩、名目好,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在育種、生產、應用等環節險些都有偉大提升空間。
“品種性狀變異紀律未完全把握,組織培育和扦加入藝不能到達高效程度,標準化種植、容器化和規模化生產技術不足,品種少且沒有規模化品種應用,蠟梅園景觀建設程度待提高,切花貯運和保鮮技術未完全解決,蠟梅國際出口未打開事態……這些都是制約產業壯大的因素。”張啟翔說。
以育種為例,蠟梅現在以黃色系為主。張啟翔以為,紅色、粉色蠟梅一定會更受迎接,也完全可以培育出來。這一說法得到云南省梅花研究中心主任華珊的相應。她介紹,在昆明黑龍潭公園,早些年從四川引進了一批蠟梅,經常出現顯著變異。
“蠟梅常見的色變從花心開始。黑龍潭公園蠟梅色變卻從花瓣外緣向內,逐漸釀成粉紅色。統一花枝,不同花色的花朵很常見,甚至一個節點同時掩飾著兩朵花色截然不同的花朵,非常迷人、神奇。”華珊說。
“如果這種變異能夠穩定,培育出紅色蠟梅,無疑尤為值得期待。”華珊表示。在各地,各種育種、種植技術創新一直都在開展。蠟梅為灌木,如何讓其性狀更為多樣?四川農科院開展了蠟梅喬木、速生蠟梅、蠟梅行道樹等生產技術研究。他們從速生品種、種苗來源、定干支持、水肥管理等方面培育蠟梅行道樹,讓蠟梅長勢更旺,樹干挺直粗壯;采取重剪手段,培育的速生蠟梅生長速度為普通蠟梅的1.5倍以上,5年生植株地徑可達9厘米。
在其他生產技術上,記者此次旅行鄢陵梅園發現,不同于以往重要采取地栽模式,大部門苗木都采取容器種植技術。將來,蠟梅產業技術研發有哪些值得發力?在張啟翔看來,加大品種變異紀律研究,成立蠟梅資本圃和品種圃,著力研發專類品種、切花品種、盆栽品種、高產干花品種等,解決品種化生產問題、做到苗木品種化銷售,研發容器苗生產技術、執行不同級別苗標準化生產,突破貯運和保鮮技術瓶頸,都是尤其需要突破的創新技術。
技術創新持續發力,才能引領蠟梅產業壯大。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