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這種粘土上生長的臘梅,花色較淡,花期較晚,生根雖粗,但須根很少,移植后成活率就不如街北的高。街北小樓后的土壤是輕壤土,所育苗木,花朵多,香濃郁,須根多,植株結實。臘梅先花后葉,在新枝上開花,12-3月開放,花期約兩個月。在背風處,開花較好;若在風口,小花苞不易開放。臘梅雖是灌木,但也能活至百年。聽說周圍有50—60年生的大臘梅樹樹高達3米余,干粗15厘米以上。
臘梅在當地多行露地種植。接活后,如遇干,就要澆些水每年在早春或冬季施肥一次,在離樹約20厘米周圍,挖15厘米深的淺溝,埋上一鏟腐熟的廄肥或糞(大糞較好);或在相對的兩面施肥,而留另兩面到下年再施。
施肥后,較好澆水一次接活后,若不修剪,1年可長高1米,粗達1厘米。這樣的枝條,可作切接時的接穗用。為使臘梅多開花,形成良好的樹形應注重修剪和整形,使它多分枝。一般是每在長出3對芽之后就摘心(去頂)一次,有時甚至在長出1-2對芽時就摘心。
修剪一般在3-6月,7-8月后截至,使長出長的枝條,以留日后開花和作接穗用。花謝后,要實時剪枝,每枝較長只留15-20厘米,這樣可使枝條長得粗壯。當地花諺:“臘梅不缺枝”。意思是說,臘梅可重剪。到了10月,應屆落葉期,如仍不落葉,即可用人工摘除,以促其早日開花,同時為了保證次年盛開花,常將花在凋萎脫落之前摘除,不使結實。
如果想得到較高峻的臘梅樹(當地叫“高樁”),則在修剪初時須注重留頂,到了一定高度,才適當去頂,以促使分枝,讓它自然生長,形成樹冠,以后再修剪和整形。
移栽多在冬、春,須帶土團。當葉芽萌發長大后,即宜移栽。移栽前,可先摘去已經萌發的芽,約經5天后,待隱芽萌動脹大時再移植。定植的程序(上肥、整地、挖坑、澆水、泥漿、封土等)與一般樹木同。如要用作冬季室內觀花,可在12月間先把臘梅從地里挖出,帶土團植于盆中。在入盆前,把土團沾上泥漿。以后,干時稍澆水。不用上基肥,也不用澆肥水。等花開謝后,就栽回地里,以便恢復樹勢。
造型藝術上的處理當地常用的方式,大致有捏形、疙瘩梅上附懸枝梅及疙瘩梅等。
1。捏形臘梅可捏成各種形狀,較常見的是捏成“屏扇形”。捏成“屏扇形”的臘梅,姿態優美。而且樹冠捏扁后,占地很省,包裝和運輸都較利便;冬季上盆后,在室內可貼墻放置捏形之前,要有一個準備階段。接活后,頭兩年要舉行重剪(苦剪),使之離地很近,生出多數分枝。第三年不要修剪,讓其生長,以備第四年捏形。
捏形時期宜在3-4月間,當芽剛萌動時舉行。由于捏取時要動刀和盤、折,故過早或過晚,都不適宜。如過早,其時芽還沒有萌動,經動刀后就不易發芽,如過晚,則芽已長大,捏時易被碰掉。
動刀的方式,可分為“滾刀法和“龍刀法”。“滾刀”是使主枝螺旋上升,每3刀繞成1圈;愈向上,各刀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龍刀是使枝干在一個平面上變化,在枝干相對的雙方各刻1刀或2刀,使枝干拐左拐右同側之間的距離,也要越向上愈小。
刀刻枝干時,刀口應由上向中心下方斜斜切入,深度約達枝干直徑的三分之二。然后小心地用手把它彎折(不要折斷),巧妙地利用在切口彎折處開裂的木質部的尖頂住,就不會恢回復狀。
較后,用立桿扶住,用麻繩縛好,再把各枝條的頂梢所有捏成朝下狀。這樣,可使樹形更為美觀,還可抑制頂梢的生長勢。切口要涂泥。在一個月限期內,如果泥脫落了,還要補涂上。這樣,就形成了“基本骨架”。到5-6月,再舉行新枝的捏形。這時枝軟,不易扭斷,以是不需動刀,只要用手扭捋一下即可。
為了不使小枝恢回復狀,可用竹簽把葉子互插起來,或在葉片基部相互卡住。捏時,要使枝頭向下,并注重填補清閑。有時在捏新枝之前的一個月,還需適當摘心。基本定型后,要經常修剪,以保持捏成的形狀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