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 資訊 桂花樹是我國傳統的十臺甫花之一,是我國特有的集綠化、美化、香化為一體的園林觀賞樹種,其形、色、香、韻俱佳,是園林造景藝術中普遍運用的 植物質料。一般街道、庭院、鄉村、山塘和水庫旁均可栽植。

桂花樹品種根據其自身顯示的喬木性狀或灌木性狀,加以人工種植后,劃分以單干、叢生、半球形和其他造型等形式.用作園林綠化的庭蔭樹、行道樹、綠籬和地被。其中以單干桂花在園林中應用較為普遍。
一、單干桂花樹栽植技術
用單干桂花作綠化樹、行道樹時,要求生長高峻,覆蓋面廣,整形美觀。要考慮枝丫不易被人攀摘,而且能讓行人、車輛通行無阻。一般選用喬木性狀強的桂花品種,突出顯示其干性特征,并從小開始培育。
(一)繁殖育苗
采取種子播種育苗,是培育單干桂花的重要繁育方式。桂花樹實生苗生長結實,根系發達,生命力強,壽命長,尤其是樹干發育良好.適宜用作行道樹或庭蔭樹。桂花產區多以此法培育單干桂花大苗。這樣,桂花生長速度快,樹身發育好,能到達速生豐產的目的。詳細方式見第四章第一節播種繁殖育苗的相關內容。
(二)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培育單干桂花樹的重要措施。通過修剪,有設計地將樹體營養舉行重新分配,使太過渙散的養分集中起來,重點供應某個生長中心。培育單干桂花樹,要實時和合理地舉行整形修剪,才能使樹體結構合理.形成單一主干,使同化能力強的枝葉著生在樹干的有利位置上,促使大量養分用于主干增粗的生長.調治和控制樹干和樹冠生長、開花與營養生長、生長與朽邁更新之間的矛盾.并能使其長成所需要的樹形,到達理想的高度。還可削減病蟲害,從而使桂花生長快,樹干直.樹形美,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到達美化環境的效果。
單干桂花樹的整形修剪,可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如苗期、幼樹期和成年樹期,劃分采取不同的整形修剪方式。由于單干桂花在圃時間較長,并需要多次移植,整形修剪可結合移植修剪一起舉行。
單干桂花苗期,重要是培育主干。對一二年生苗,讓其自由生長,將直立枝留作主干,將分枝和側枝留作輔養枝。對3年生苗,主干中下部的分枝和側枝一律剪除。主干中上部的分枝、側枝,可視主干需留的高度而決議其取舍。在開始幾年.主干上不留粗壯枝.細弱小枝,可以甩放不管。當主干高度合適后,在其上選留3~4個主枝。通常被選留的枝條,均要舉行輕截.損壞它原有的消耗中心.改善營養液運輸偏向,使營養供應主干頂端生長中心.促進主干的高生長,使樹木按種植目的定向培育。在各枝條上,除出現與選留延伸枝發生競爭者要舉行控制修剪外,別的各枝可以不剪。主干基部,若有萌蘗,宜盡早剪除,以免影響主干生長.使水分和營養集中,促進上部枝條發育,形成理想的單十樹形。
幼樹期的整形管理工作,重要是培育主干.擴大樹冠。為了保證主枝的生長,迅速擴張樹冠,一切故障主枝生長的競爭枝,必須實時控制和疏除。主枝和重要側枝的帶頭枝,應選留壯枝壯芽,使之直線延伸,削減彎曲,以保證其生長優勢。對擾亂樹形或突出于樹冠外圍的徒長枝和競爭枝,要實時回縮或疏除。對樹冠內的交織枝、重疊枝和內膛枝.以及枯枝和病蟲枝,也要實時疏除.以利于透風透氣。這樣.留下的枝條。分布均勻,疏密有致。幼年桂花樹,一年中有多次抽梢的習性,應合理利用。昔時抽發的春梢.重要用于產花;夏梢用于擴冠.大部門應予保留;秋梢易遭凍害,應實時剪除。
在進入始花歲數時,整形大要完成。今后可結合苗木移植,處理好生長和開花的關系,繼續完善樹形。在修剪上,對過密的外圍枝要疏剪;對徒長枝舉行回縮;對重疊枝、交織枝和纖弱枝,應回縮或疏除;對干枯枝和病蟲枝,應一律剪掉。這樣,才能形成透風透光良好的樹冠結構及優美的樹姿,并到達立體開花的效果。
(三)苗木移植
桂花樹綠化苗需要在 苗圃地培育多年.才能出圃應用。因此,桂花樹的適度移植可以促進其須根發達.樹體美觀,提高栽植成活率。
1.移植地區準備:桂花小苗移植前,必須對移植地深耕細耙,要求到達“三耕三耙”.改良土壤的物理性子,使土壤松散,加強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好氣性細菌的活動,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同時給苗木根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切忌邊翻地,邊做床,邊育苗。
在對移植地深耕的同時,應施人底肥.如豆餅和菜籽餅等,每667平方米施入量為100~125千克。如施腐熟的豬、牛、雞糞等有機肥料,每667平方米施入量為1500~2
000千克,以滿足桂花苗木在生長期間所需的養分。施肥翻耕后,做成寬1.5~2米、高20~25厘米、長5~10米的苗床,以便于操作管理。苗床間的步行道,底寬30厘米左右,雙方稍低,中心略高,以利于排水。
2.移植時同:一般以冬末春初移植為宜。這時桂花苗尚未萌動抽新芽。移植遲了,桂花長出新梢,會影響桂花的恢復生長。在桂林地區,桂花小苗的移植在11月尾至次年2月份都可以舉行。這時移植,桂花苗木的根系恢復快,并迅速長出新根,根部傷口愈合良好,無緩苗期,在春季的生長季節能實時抽梢,可加速生長歷程,既可節約管理用度,又能使苗木盡快恢復生長。經過移植的苗木.須根發達.樹體美觀,移栽成活率高。
3.苗術移植:1年生桂花 樹苗高達25厘米時,次年早春即可舉行第一次移植。移植時,先去掉弱苗,將強壯的小苗就地移植在條播的距離行中或其他苗圃地,株行距可定為20厘米×20厘米。2年生苗高60厘米,或3年生苗高120厘米時,可舉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為l米×1米。起苗時,要盡管多帶土,以保持根系完整。而且要適當剪去過長的主根。待桂花苗干徑到達3~4厘米時,可以舉行第三次移植,株行距為2.5米×2.5米。移植時要挖好土球,土球的直徑和高度一般為25~30厘米×25~30厘米。苗術要隨挖隨栽.并保持土球完好.防止損傷根系。栽植完畢.隨即澆一次透水.以保證桂花苗成活。
(四)科學施肥
桂花樹是常綠樹種,一年內枝梢生長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如小實時彌補養分,則樹體生長不良.開花也會受影響。土壤中的可供養分有限,需要通過施肥予以彌補。科學地施肥,能促進桂花生長,加強樹勢,調治開花。
單干桂花樹在苗圃栽植期,每年需施肥3~4次。早春.芽開始膨大前根系就已開始活動,吸收肥料。因此,在早春萌芽前施入腐熟的豆餅、豬糞和禽糞等速效性氮肥為主的肥料,可促進春梢生長。秋季桂花開花后,為了恢復樹勢,彌補營養,宜在花后至入冬前在樹盤內施入腐熟的廄肥。其間可根據桂花生長情況。施肥1~2次,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并配合施用磷、鉀肥,促進桂花的樹干增進和樹冠的擴展。
作為綠化苗木的桂花樹,施肥能夠使苗木根系發達和集中,移栽后易于成活。施肥時,必須把肥料施在根系能吸收的地方,如把肥料施在直徑為1~2米的樹盤內,不能離樹冠太遠,否則根系向外太過擴展,晦氣于土球的挖掘,苗木的移栽成活率也會受到影響。但也不應施于樹干下,以免灼傷樹木,也晦氣于肥料的吸收。所施的肥料,以兌水施用或淺耕覆蓋施用為好。盡管不要深挖土壤,否則挖掘土球時,容易出現土球松散或帶不起土球的現象。基肥的施用,應結合苗木移植舉行。在移植坑穴內,放入豬糞、優質塘泥及垃圾作為基肥,并與土壤拌均勻后再覆土。根系不宜直接與肥料接觸,以免傷根,降低成活率。新移植的桂花.由于根系的損傷,吸收能力較弱,因而追肥不宜太早,以免影響苗木的移植成活率。
二、造型桂花樹栽植技術
根據楊康民、張林有關桂花樹造型苗木方面的研究及實踐,造型桂花樹應選擇生長快速、枝條柔韌性強、利便結扎造型、干皮薄嫩和編結容易愈合的桂花品種,如丹桂品種群中的堰虹桂和金桂品種群中的速生金桂這兩個品種.培育花墻、花柱、花球和花瓶等四種桂花造型苗木。現將制作桂花花墻的方式介紹如下:
(一)花墻造型的制作方式
第一,選用4株堰虹桂品種桂花苗木,按每個花墻長2米,寬40厘米的設計要求,栽種到花墻的周圍,以此組生長方形模式花墻的基礎。同時,在4株定點苗木的旁邊,各綁扎牢靠兩株苗木.劃分組成四個三角形支持點,再進一步加強每個花墻的牢靠度。
第二.把兩兩配對的堰虹桂品種苗木,在其苗干基部10厘米處.相互交織成60。角,用棕絲或塑料帶綁扎牢靠成對,等距離安放多少對在前、后排2米處線條近旁。循線條挖淺溝,放入苗木并實時扶正,培土,把它們栽好。在操作歷程中。要注重把握前、后排茁木要栽在統一條直線上,始終保持有40厘米的間距。
第三,苗木栽好后,下一道工序就是要把花墻前、后排的交織苗干,各自編結成一個個菱形的網眼。方式如下:先從花墻前排一側基部開始,由下而上,把一定高度范圍內的交織苗千.順序編結成一個個面積大小相等的菱形的網眼,并在各交接處用棕絲或塑料帶綁扎牢靠好。等一兩年后,交織苗會愈合成“連理枝”。此時需要將棕絲或塑料帶加以剪除。厥后造型苗木同此處理。綁到終點.回過頭來向高處推進。綁好正面,再轉向后頭,繼續綁扎,直至編結到頂梢為止。
第四,要做好花墻兩面散亂枝條的理順和結構放置工作。自先,把前、后排花墻夾層咀的枝條.逐個地從網眼內拉出來。接著,把分布在墻面下的粗枝以及向上枝條,逐個地向沒有枝條或枝條少的偏向拉過去.而且用棕繩或鰻料帶綁扎同定好。至于花墻頂部的“探頭”枝條,則所有用大排剪加以修平。實踐證實:如果能夠做到花墻兩面頂梢的交會點.也正好是花墻寬度(即厚度)的中心點,就可以確保今后花墻的生長穩定。
第五,實踐還證實:統一南北向栽植花墻非常需要。由于這可讓花墻器械兩側每天上、下午都能有充分的光照時間。再有,花墻相互間也應保持至少2米的間距,防止花墻下層樹冠遭受到臨近花墻的遮蔭影響,造成“脫腳”現象。
(二)養護管理
花墻造型養護管理的下午,在于花墻下部不脫腳,枝葉分布均勻且無孔洞,保持綠色墻面的完整與美觀,花墻土球不松散,利便起苗運輸和栽植成活。重要措施如下:
第一,每年冬季期間的水肥管理,特別是水分管理,要注重把握和控制好。可以適當扣水,防止水分失控和枝葉徒長,造成花墻上下生長的不平衡。
第二,每年冬季,用大排剪剪平花墻頂部所有“探頭”枝條,保持整體高度為2米,借以收到控上促下的生長效果。與此同時,把墻面上昔時生旺長的枝條.繼續用棕絲或塑料帶綁貼到比較希罕或有孔洞的墑面上去,以此保持綠色墻面的完整與美觀。
第三,在堆土栽植花墻的基礎上,每年夏天用利鍬對花墻根系舉行一次切根處理,促使花墻土球根系麋集生長,成為市場上脫銷而不松散的“熟球”。
(三)設置應用
造型花墻具有劃分小區、隔離空間的作用.兼有綠化、美化和香化等多種效果。雖然同是綠籬的制作,但造型花墻的作用、成活和生長效果,又遠遠勝過普通的綠籬。
三、桂花樹其他栽植技術
(一)桂花綠籬的培育
綠籬,是園林綠地周圍,應用綠色植物組成的有生命、富有季相變化和田園氣息的.具有隔離和提防作用的活籬笆。
組成桂花綠籬,需選擇灌木性狀突出的桂花品種,如 四季桂等叢生多干形桂花樹。桂花綠籬的整形修剪,是提高其 景觀效果的下午。
1.修剪季節:桂花整形修剪的關鍵時期,是春梢萌芽期。在春梢生長期,適宜舉行選枝促控,制作框架;在春梢生長興旺時期.適宜舉行全面整修。
在夏梢生長前期,要繼續整修,注重對強梢適當摘心,降低分枝部位。如果下部側枝偏弱.也可在此時適當重截復壯,然后到夏梢生長末期(或秋梢生長期)舉行全面整修。秋梢生長前期的剪法,同夏梢生長期修剪。
2.修剪方式
(1)昔時修勢:由于定植昔時枝葉量一般較少,因此,為了恢復樹勢,促進根系生長,通常只對苗體較大、枝葉偏多的大苗,舉行適度短截,以利于恢復生氣。其他苗木均可任其自然生長。
(2)第二年修剪:第二年萌芽期間,先以大多數苗木高度為準,將其重要梢頭剪去1/3。再以此為標準,在綠籬兩頭定樁位線,使全籬株高平等。在截除主莖(中心枝)時,要將剪口落在劃定高度以下的第一個分枝之上,這樣既可阻止主莖傷口外露,又可促進愈合,使帶頭枝正常生長。以后每次修剪時,都要注重控制植株高度,運用抑強扶弱、壓上逼下、控前促后等手法,確保綠籬整體上部不強,下部不弱,高度平等,籬基不空,籬頂和兩側均較平直,即可基本定型。
(3)每年正常修剪:隨著新梢的萌芽和生長,不停對局部旺枝舉行短截,勿使遠離籬體。同時,還要確保基部長勢,嚴防衰退枯竭。因此。對于綠籬的修剪必須縱覽全局,兼顧上下左右的長勢與長相。對于基部可能出現的裸禿早衰,尤需勤予檢查,更新于未衰之前。在修剪方式上要冬夏并舉,輕重結合,以生長期修剪和適度重剪為主。一般每年修剪四次左右。
(二)球狀桂花的培育
球狀桂花樹是園林綠化中.經常用于灌木層設置的植物質料。它可用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式來育苗。桂花(特別是四季桂品種群各品種)自然長成灌術的能力很強,只要適當整形修剪,即可形成球狀樹冠。
四季桂幼齡期頂端優勢顯著,應及早對其主干舉行短截,盡管保留光合效率高的昔時生新葉,促進分化新枝。短截的時間以萌動前為佳。待頂部長出的二次梢木質化時,將其摘除;不久每個新梢又可長出2~4個新生幼芽.保留2~3個外芽,使樹冠不停擴大,分枝倍增,以利于不停開花。對叢生狀直立枝,可采取牽、拉、壓、扭等方式,使其角度張開,樹冠擴大,形態豐滿。新長出來的幼枝相符造型的要求后,應及早摘除不需要的嫩枝,以節約養
分;所保留新枝(將來的主干)的頂生二次梢在半木質化時仍可摘除,促進多生新枝,擴大樹冠。一般培育三年后,球狀桂花樹就可以成型。
繁殖方式
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輕壤土為好。土質太粘宜適當摻些砂土以調治土壤質地。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發生,還應在作床時噴灑農藥舉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暢,實踐證實,雨后積水,較易使穗腐爛,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應實時注重排澇。
二、塑棚與蔭棚的設置
封鎖育苗簡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蔭棚套塑棚。插床寬度1.10米(現實利用率為1.0米),用兩頭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從床面到弓頂為0.5米,為使弓形竹片拉緊,弓與弓之間應用細竹扎縛,塑膜棚兩側用土壤壓緊,不能留有清閑,但塑棚兩頭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啟閉,以防透氣漏風。在塑膜棚上面要蓋雙層蘆簾,蔭棚高度1米,這樣塑棚與蘆簾之間有50厘米的空間,便于空氣流通,降低塑棚內溫度。此外塑棚周圍還應圍蓋單層簾子,以防側方陽光照射。
三、扦插時間
5月中旬到6月下旬為較適時期(秋插可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有些地方以為桂花早春就萌發新梢,可提前到4月份舉行扦插,實踐證實,當時插穗木質化程度雖然較高,但氣溫地溫均較低,扦插后不易生根,插穗容易腐爛變質。
四、插穗的選擇與處理
用昔時萌發的嫩梢舉行扦插。為使插穗結實豐滿,在冬季必須對采穗母樹舉行肥水管理。在采穗前1--2個月施2--3次速效肥料舉行催條,如春季干旱還應注重灌水,實踐解釋:豐滿和組織充分的枝條容易形成根的原始體,生根快,成活率高,而消瘦的枝條則相反。
插穗的長度8--10厘米。剪取的插穗應迅速放入室內透風陰涼處,并實時噴霧狀水,濕潤葉面,保持插新鮮狀態。整修插穗時應保留頂葉5--6片,為阻止扦插時過于擁擠以及防止葉片相互嵌合,可以將葉子剪半。
據觀測,桂花插穗大多在節上生根,而在節間生根較少,因而插入土中部門較好留1--2個節,如插穗末尾恰幸虧節上那對生根更為有利。
有萘乙酸處理插穗是促進桂花早生根和快生根的有用措施,扦插前用500PPM萘乙酸快浸比不處理的要提前7--8天生要。
五、扦插
插穗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株行距6*10厘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如果生根之后即移出,即把插床看成中心過渡,則密度還可加大,以便充分利用塑棚。
桂花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礎。桂花插穗在生根前首先形成根的原始體,爾后長出不定根,其插穗發根不是在愈合組織部位而是集中在節上,少數在節間的皮層部位。據觀測,均勻每株發生側根19條,其中在節上生根13條,在節間皮層部位生根6條。若有二節生根,其中以下節生根較上節生根為多。
據形狀觀測,桂花也和其他樹種一樣都形成愈合組織。愈合組織位于插穗在末尾,在皮層部位與木質部之間形成瘤狀突起,并于插后15-20天形成,如果未經萘乙酸處理,愈合組織的形成還可能推遲。形成愈合組織約莫穩定7-10天便開始發生新根。
扦插和嫁接
桂花的繁殖方式有播種、扦插、嫁接和壓條等。生產上以扦插和嫁接繁殖較為普遍。
扦插繁殖技術簡單、繁殖數目多、速度快、成活率高、成本低,是苗木生產者和 花卉興趣者采取較普遍、使用較普遍的繁殖方式。
扦插時間:可在3月初至4月中旬選1年生春梢舉行扦插,這是較佳扦插時間。也可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選昔時生的半熟枝舉行帶踵扦插,但它對溫濕度的控制要求高。
插穗的剪取與處理:從中幼齡樹上選擇樹體中上部、外圍的結實、豐滿、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將枝條剪成10—12厘米長,除去下部葉片,只留上部3—4片葉。有條件的再將插穗放入百萬分之五十至一百的GGR6號溶液中浸0.5—1小時,對插條生根大有利益。
插壤準備:用微酸性、松散、通氣、保水力好的土壤作扦插基質。扦插前用多菌靈、五氯硝基苯等藥物對插壤消鴆殺菌。
插后管理:重要是控制溫度和濕度,這是扦插能否生根成活的下午。較佳生根地溫為25—28℃,較佳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以上。可采取遮陽、拱塑料棚、灑水、透風等設施控制。其次要注重防霉,因高溫高濕易生霉菌,每周可交替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噴灑殺菌。
嫁接繁殖具有成苗快、長勢旺、開花早、變異小的優點,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之一。
培育砧木:多用女貞、 小葉女貞、小葉白蠟等l—2年生苗木作砧木。其中用女貞嫁接桂花成活率高、初期生長快,但傷口愈合不好,遇大風吹或外力碰撞易發生斷離。
嫁接在清明節前后舉行。生產上較常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劈接法,二是腹接法。接穗選取成年樹上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的結實、無病的枝條為宜,去掉葉片、保留葉柄。采取劈接法的,應在春季苗木萌芽前,將砧木自地面4—6厘米處剪斷再行嫁接。接穗的粗度與砧木的粗度要相配,接穗的削面要平滑,劈接樂成的下午在于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要對齊、綁扎要緊實。采取腹接法的,不需斷砧,直接將接芽嵌于砧水上,待嫁接樂成后再斷砧。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嫁接,盡可能做到隨取穗隨嫁接。從外地取穗的,務必保持穗條的新鮮度。嫁接以選晴天無風的天氣為好。嫁接后要注重檢查成活率,搞好補接、抹芽、剪砧、排除綁扎帶、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二、壓條繁殖
除了扦插和嫁接以外,桂花亦可播種繁殖。但由于有的品種不結實或結實少,加上采取播種法育成的苗到開花的年限較長,需要10多年才開花,變異大,以是苗木生產者和家庭養花興趣者都很少采取這種方式。桂花的種子約在5月成熟。采種后可在二個時段舉行播種:一是采后即插,它可削減種子貯藏這一工序,到秋季就有部門種子發芽出苗。它的缺點是幼苗越冬管理難度大,易遭凍害。二是采種后先經沙藏,至第二年春天從沙中選出種子后播種。4月份發芽出苗。采取這種方式的優是:幼苗生長快、苗期管理難度小。采取播種育苗,在苗期要注重防冶苗木立枯墑,加強水肥管理,實時間苗補苗、中耕除草,搞好遮陽降溫順防寒防凍等工作。
桂花壓條繁殖。壓條時間應選在春季芽萌動前舉行。因桂花枝條不易彎曲,以是它一般不采取地壓法,只采取高壓法。采取高壓法時,選優良母株上生長勢強的2—3年生枝條,在枝上環剝0.3厘米寬的一圈皮層,再在環剝涂以百萬分之一百的GGR6號溶液或相同劑量的萘乙酸,再用塑料薄膜裝上山泥,腐葉土、苔蘚等,將刻傷部門包裹起來,澆透水,再把袋口包扎牢靠。時常注重觀測,并實時補水,使包扎物總是處于濕潤狀態。經過夏秋二季培育會長出新根。在次年春季將長出根的枝條剪離母體,拆開包扎物,帶土移入盆內,澆透水,置于陰涼處養護,待萌發大量的新梢后,再接受全光照。
種植管理
經插種、扦插等等途徑培行出來的1年生桂花幼苗,因抗旱抗寒抗瘠能力差,不宜立刻作綠化苗使用,應先移栽到圃地內繼續培植2—5年,待其長成中苗后,再移栽。現將種植管理要點簡介如下:
整地。選擇光照足夠、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通透性強、排灌利便的微酸性(PH值為50—6.5)沙性壤土作培植圃地。在移植的上年秋、冬季,先將圃地全墾一次,并按株行距為1米x1.5米(2年后待其長粗長高時,每隔一株移走一株,使行株距變為2米x1.5米)、栽植穴為0.4米x0.4米x0.4米的規格挖好穴。每穴施入腐熟性平的農家肥(豬糞、牛屎)2—3公斤、磷肥0.5公斤作基肥。將基肥與外面壤土拌勻,填入穴內。肥料經冬雪春雨侵蝕發酵后,易被樹苗吸收。
移栽。在樹液尚未活動或剛剛活動時移栽較好,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舉行。取苗時,盡可能做到多留根、少傷根。取苗后要盡快栽植,需從外地調苗的,要注重保濕,以防苗木脫水。栽好后要將土壓實,澆一次透水,使苗木的根系與土壤密接。
水肥管理。移栽后,如遇大雨使圃地積水,要挖溝排水。遇干旱,要澆水抗旱。除施足基肥外,每年還要施3次肥,即在3月下旬每株施速效氮肥0.1—0.3公斤,促使其長高和多發嫩梢;7月每株施速效磷鉀肥0.1—0.3公斤,以提高其抗旱能力;10月每株施有機肥(如農家肥)2—3公斤,以提高其抗寒能力,為越冬作準備。
修剪整形。桂花萌發力強,有自然形成灌叢的特征。它每年在春、秋季抽梢二次,如不實時修剪抹芽,很難培育出高植株,并易形成上部枝條麋集、下部枝條希罕的上強下弱現象。修剪時除因樹勢、枝勢生長不好的應短截外,一般以疏枝為主,只對過密的外圍枝舉行適當疏除,并剪除徒長枝和病蟲枝,以改善植株透風透光條件。要實時抹除樹干基部發出的萌蘗枝,以免消耗樹木內的養分和擾亂樹形。
松土除草。在春、秋季,結合施肥劃分中耕一次,以改善土壤結構。越冬前壘蔸一次,并對樹干涂白一次,可加強抗寒能力。每年除草2—3次,以免雜草與苗木爭水、爭肥、爭光照。
防治病蟲。桂花的病蟲害較少,重要有炭疽病、葉斑病、紅蜘蛛和蠣盾蚧等,可用波爾多波、石硫合劑、退菌特、甲基托布津、敵敵畏、三氯殺螨醇等藥劑舉行防治。
四、桂花大樹移栽要點
移栽時間:以1月中旬至2月上旬為好。此時樹木處于休眠狀態,移植后不久,活動力轉強,易成活。忌夏天移栽。
截枝:它有處于降低樹內的養分消耗量和水分蒸騰量。截枝量的多少依樹齡大小和生長勢強弱確定。上百年的老樹因生長勢弱要少留枝或不留枝。生長勢強的和樹齡小的可適當多留些枝。在截枝時先要除去病蟲枝、徒長枝和交織枝。之后,用凡士林或波爾多液涂抹傷口,以阻止病蟲危害和雨水侵蝕。
斷根:為提高桂花大樹移栽成活率,在移植前的1—2年春季劃分斬斷1/2的根,斬斷處離樹樁距離為樹樁直徑的2—3倍,再在斷根上涂抹百萬分之五十至一百的GGR6號溶液或0.1%吲哚乙酸溶液,覆好土澆透水,讓其長出新根。
取樁:開挖簡直定土球大小,一般為樹樁地徑的4—6倍.確因地徑太粗難以起運的,也不得小于3陪。邊挖邊用濕草簾和草繩捆扎土球,以防松散。樹的大根用鋸子鋸斷,并在鋼口涂以GGR6號等生根粉。挖好后,用濕草簾和草繩包好捆實,草繩捆至樹干2.5米高。
運輸:運輸時要輕裝輕放輕卸。裝車時要將大樹牢靠好,并隔以緩沖物,防止樹木碰撞,以免傷及皮部、碰散土球。途中要注重保濕。
栽植:在栽植的1個月,先挖好栽植穴,穴的規格為土球的1.5—2倍,再在穴內填入菌根土,并攔腐熟性平的農家肥5—10公斤,速效磷肥2公斤,灌水備用。栽植時用吊車將大樹吊下輕輕放入栽植穴內,用鉸剪剪開包裝草簾和草繩,再回填廄土,踩實、澆透水。
管護:1、支牢靠架:在大樹主干周圍架設三角架,防止因人畜碰撞和刮大風引起大樹搖動。2、架蔭棚:4月以后,在大樹三面(除西北方以外)架設蔭棚,防止陽光直射灼防皮部并削減水分蒸騰量,10月天氣轉涼可拆除。3、澆水:剛栽下的大樹,根系受損,吸水力弱,因此,澆水量不宜過多,以免根系發才霉腐爛。但也不得太少,否則會造成樹體失水而死亡。4、輸液:輸液可滿足附體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能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輸液一般在4—9月舉行。輸液前先在大樹基部用木匠鉆由上向下呈45度角鉆3—5個輸液孔,深至髓心。再配制藥液,用每升水溶人ABT6 號生根粉0.1克和磷酸二氫鉀0.5克配成。將裝有藥液的瓶子掛在高處,并將樹干注射器插入輸液孔,打開輸液開關,液體即可輸入樹體內。待藥液輸完后,拔出針頭,用棉花團塞住輸液孔。在下次需輸液時夾出棉花團即可輸液。輸液的次數及距離時間視干旱程度、溫度崎嶇和植株需水情況定。待植株完全脫離危險期后,用波爾多液封好輸液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