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泡桐是我國的特產樹種,具有很強的速生性,是平原綠化、營建農田防護林、四旁植樹和林糧間作的重要樹種。泡桐木料紋理通直、花紋美觀、色澤好看、材質輕軟、密度低、尺寸穩定、不翹不裂,是生產單板材如膠合板、拼板、集成材等較優良的質料。泡桐材保溫、隔熱、絕緣性能優良,共振性非常好,輻射阻尼高,內摩擦小,是優良的弦樂器用材,可與聞名的樂器用材魚鱗云杉媲美。
下面為你介紹泡桐苗木在種植管理中一些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一、泡桐炭疽病
癥狀與發病紀律:泡桐炭疽病重要危害泡桐葉片、葉柄和嫩梢。當泡桐幼苗長出1~2對真葉時開始發病,葉片受害初期,病斑為失綠的點狀,后擴大為褐色近圓形,周圍為黃綠色,直徑約1毫米。在雨后或濕潤時,病斑上常發生粉紅色分生孢子堆或玄色小點。后期病斑常破碎,病葉早落。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浸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組織內越冬成為翌年的首次浸染源,在生長季節中可以頻頻浸染多次。一般在5月至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進入發病盛期,可持續到8月30日。在泡桐苗木生長季節,高溫多雨、排水不良、透風透光不良、苗木生長較弱等有利于炭疽病的發生。
防治方式:在選擇苗床地時,應考慮選擇距泡桐林較遠的地方;苗床地不宜連作,若必須重茬時應徹底清算圃地,并將病苗及枝葉銷毀,以削減首次浸染;加強苗床的田間管理,苗床地周圍開設排水溝,以降低苗床濕度;實時間苗、除草和追肥,促進泡桐苗木結實生長,提高抗病能力;在5~6月可噴施波爾多液防治炭疽病,也可噴施65%的代森鋅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800倍液,每15天噴1次。
二、泡桐黑痘病
癥狀及發病紀律:泡桐黑痘病是真菌性病害,由泡桐痂圓孢菌浸染所致,4月中下旬可見病斑,5~6月為發病盛期,葉片、小枝上有黑痘出現,每年的7~8月發病嚴重。發病后,葉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徑0.5~2毫米,病斑中心破碎呈穿孔狀,常沿葉脈發生。葉柄、葉脈、嫩枝上的病斑突起呈瘡痂狀,初期病斑為淡褐色,濕潤時發生白色霉層,較后變為黑褐色,病葉卷縮,病梢枯死。
防治方式:選用楸葉泡桐、豫雜一號、山明泡桐等優良泡桐品種。育苗要阻止苗床地連作或在泡桐林周圍育苗。埋根苗穗要注重檢疫,阻止從病苗上剪取。苗床地在播種前可每畝撒1~1.5公斤敵克松,舉行土壤消毒。種子播前可用0.3%的敵克松原粉舉行拌種。加強苗期管理,留苗密度要適當,每畝留苗800~900株。實時澆水施肥,促進泡桐苗木整齊、結實生長,加強抗病能力。苗期每15天噴施1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舉行預防。對發病的泡桐苗木每10~15天交替噴施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1000倍液1次,連噴3~4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三、泡桐網蝽
癥狀與發病紀律:泡桐網蝽又叫角菱背網蝽,屬半翅目網蝽科。泡桐網蝽在我省一年發生3代,第一代成蟲出現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劃分出現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蟲、若蟲多集中在葉片后頭靠近葉柄的葉脈處取食,7~8月危害較重。被害葉片初期后頭出現暗紅色小點,正面出現黃色小斑,后期葉片卷曲、變褐,干枯脫落,狀如火燒,嚴重時死亡。蘭考桐受害率高達95%。由于泡桐網蝽飛翔能力不強,重要靠苗木、原木運輸傳播。
防治設施:在5月下旬噴施3%的高滲苯氧威4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20天噴1次。對泡桐苗木要嚴格檢疫,否則不得外運。秋末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銷毀。冬季深翻土壤清除越冬成蟲,降低蟲源。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8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