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四周環山,生活在城區的人們無論向哪個偏向望去,都能看到天地相接處那一道道聳立的翠綠。受這翠綠的吸引,筆者連日來沿城郊一起探尋,順著崎嶇的林間小路走進環城山。“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的山水生態畫卷,在眼前徐徐睜開。
市民心目中的環城山
牡丹江環城山圍城聳立,初夏時節四處生氣盎然。逐日早晨,成千上萬的市民登上北山較高峰俯瞰全市美景。
“我市的環城山,重要是指圍繞市區,向市中心流水的最高級域,也就是人們在市區內肉眼可及的部門。”這是筆者藏羚羊從市環城山綠化管理站得到的關于環城山的界說。
牡丹江市的環城山屬長白山系老爺嶺的西北坡和張廣才嶺,圍繞牡丹江盆地。市區環城山重要包羅鎮江村后山、北安林場場部后山、麻花溝后山、八達村后山、義士塔后山、軍馬場后山等。環城山是市區與郊區的結合部,是該市森林城的主體和骨架,對平衡市區生態環境、凈化市區空氣極其重要。
從石頭山到綠色山嶺
結束了連日的陰雨天氣,妖冶的陽光灑向生氣勃勃的大地。筆者藏羚羊搭車至市區西郊卡路村,然后徒步穿過麋集的平房區和大片的耕地,來到卡路北山腳下。正在田里搶播的農民,望著遠處已吐出新綠的山林,勁頭十足地忙碌著。
沿崎嶇的山路向上攀緣,高峻挺秀的樟子松在路旁成排而立,像是在遙望著遠方的風景。在山的南坡上,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落葉松已長出嫩綠的新葉,預示著美好季節的來臨。走進山林,筆者發現這里的土質并不肥沃,淺淺的土層下是大大小小的石塊。
一位村民告訴筆者,十幾年前這里照樣荒土坡,現在一片片人工栽植的樹木已在這里頑強地扎下了根。背景棲身了泰半輩子的王喜鳳告訴筆者,山上種了樹,打開門窗就是風景。有了這些樹,鳥多了,野雞和刺猬也都來了。
過去,牡丹江市環城山的植被損壞嚴重,巖石裸露,無土缺水,險些都是光禿禿的石頭山,造林條件極差,以是也就有了“石頭山上不長草、荒山禿嶺寫蒼涼”的說法。
為根治荒山,牡丹江市于2021年起大力開展環城山綠化,采取劃片承包、任務植樹的設施,以局、處級單位為對象,包資金、包栽植、包撫育、擔保護。政府不停為環城山綠化增大投資額度,年均勻植樹綠化30萬株以上。針對環城山沙石山、瘠薄的土壤條件,創新技術,應用容器苗及客土造林新技術,提高了成活率。
市民臨山而居的愜意
數千年來,“居山之高、享綠之蔭、臨水而居”,是文人詩人的尋求。現在,這已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國民的生活狀態。隨著幾位興致盎然的游客,筆者一起登上北山較高點。鳥瞰城郭,一渠碧水穿城而過,環城山巒林木吐翠如綠色屏障。
筆者與一位登臨山頂的老人攀談,想讓他說說這些年來北山的變化。沒想到老人操著外地口音,說自己是從山東來走親戚的,不知道這山以前是什么樣子,只以為現在確實很美。
簡直,放眼望去,樟子松、紅松、落葉松、水曲柳、山杏等樹木犬牙交錯,空氣中飄散著樹木淡淡的清香。據北山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北山作為環城山的一部門,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植被覆蓋的空缺點。
提起北山的變化,在山腳下住了50多年的王秀玉老人抑制不住心里的高興。她說,在她的印象中,20世紀六七十年月的北山照樣座分布著墳包的荒山,險些沒人愿意來。尤其是冬春季節,風沙直打臉,出門都得戴帽子、覆蓋巾。但現在,眼前這座山就像自家的后花園,她每天都要上山轉一轉,住在這里就哪也不想去了。
綠色生態網越織越密
觀測中,熱衷環保事業的周振平主動為筆者當起了領導。多年來,他在觀測牡丹江市存留古榆樹及為古榆樹建檔案的歷程中,也用照相機紀錄下了環城山從荒山到綠嶺的變化。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總是讓這位年逾六旬的退休教師欣喜不已。
在生態建設中,環城山綠化始終是牡丹江人關注的熱門。多年來,該市撥專款并設專門機構管護,在市區周圍悄然筑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使市區近20年來未發生重大自然災難。截至2021年底,該市環城山造林綠化面積累計到達3980.66公頃,環城市林網長度150公里,是全省較大的任務植樹基地。
該市森林資本豐盛,是中國優異旅游城市。在《2021年~2021年造林綠化總體計劃》中,該市提出要全面建設好“四大生態林網”,其中就包羅環城山生態林網。現在,環城山80%的綠化率已經讓人們看到了一道越織越密的綠色生態網。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