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淅淅的秋雨如梳如瀑,梳洗著“茶海之心”田壩的七山八岔。站在九堡十三灣的一處高地放眼四望,雨霧中升沉的茶園被成群的樹林覆蓋著,星星點點的黃色殺蟲片掩飾其間,成行成排的桂花樹站在茶垅間顯得加倍突出和惹眼,花開謝后的桂花香味仍彌漫于漣漪的空氣之中。
這樣的場景,在中國西部茶海的核心地鳳岡隨處可見。北邊的野鹿蓋,南方的老鴉山,茶園里套種的桂花樹,另有紫荊、柴薇、紅豆杉等花卉苗木,在整個鳳岡漫山遍野的茶區里著意瘋長。
一個原本沒有多少棵桂花樹的鳳岡,現在卻將桂花作為縣花大力栽植和推廣。數據解釋:短短兩年多時間里,全縣14個州里的茶園套種桂花面積4.3萬畝,栽植桂花99萬株。到現在,全縣桂花育苗1838畝,苗木近870萬株。以桂花為主體,多種花卉綠化苗木的林下套作正成為該縣生長林下經濟的一大亮點。
這種充分利用茶園來生長林下經濟的新模式,得到了省、市林業部門領導的一定,鳳岡縣還被省林業廳列為全省生長林下經濟試點樹模縣。今年遵義市林下經濟生長推進會在鳳岡召開,與會領導與專家平等以為“鳳岡經驗”值得借鑒。
在茶園里套種桂花,鳳岡有著先天的優勢和條件。迄今,全縣生長良種茶園達32萬畝,設計到十二五期末到達40萬畝。如何在現有的茶園里做活林下經濟這篇大文章,鳳岡人在探索實踐中找到科學的依據。
“2021年我在生長茶園的時候就套種了桂花,去年以來賣了4000株桂花,3-4公分一株,總共賣了80萬元。”綏陽鎮瑪瑙山茶農張小江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鳳岡縣林業局副局長謝堯梅介紹:茶園套桂花,對茶葉生長有利益,茶葉需要散射光;茶葉與桂花混交套種,削減了病蟲害;增添了土地的產出,每畝茶園可套種40-60株桂花,一株桂花苗木5元,長五年后可賣300——500元,時間越長價更高,其地徑長到10公分可賣2000元,賣后再栽,可循環套種。全縣的茶園,加上棄耕地以及村寨的房前屋后,宜栽地達50萬畝,可實現更多更大的產值。
為推動這一新興產業的生長,鳳岡縣人民政府結合國務院今年7月30日下發的《關于加速林下經濟生長的意見》精神,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指導和支持力度,全縣興起了企業、互助社、茶農等普遍參加建設天下木本花卉綠化苗木基地縣的熱潮。隨意走訪鳳岡茶區,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園中有花的風景,吸引著記者的眼光。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鳳岡人不僅在茶園中找到了“滿山桂花”的致富路子,而且善于和敢于在被人遺忘的廢棄林中的疙蔸上做出了又一篇精彩的文章。鳳岡的馬尾松占全縣商品林的80%以上,每年采伐限額為7萬立方米,漫山遍野留下數以萬計的松樹伐樁(當地人俗稱疙蔸),松林伐樁長時間不腐爛,給新一輪造林帶來許多未便,還會導致白蟻和其它病蟲害,不挖易引發森林火災,挖后會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如何變廢為寶,2021年縣林業部門指導企業利用松林伐樁在琊川鎮向陽村試種中藥材茯苓得到樂成。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栽植物,是我國傳統的寶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藥物的“白銀”,可食用可入藥,市場前景看好。得宜于試種樂成的啟示,該縣成立了富源茯苓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全縣推廣栽植。每年全縣采伐松樹跨越20萬株,均勻每個樹蔸產鮮茯苓20公斤,較低保護價每公斤6元,市場價可達每公斤12元。到現在,全縣共栽植茯苓松蔸20多萬個,加上周邊縣共栽植33萬個,動員農民4000多戶,可實現產值3960萬元。
在鳳岡,越來越多的林下經濟探索模式涌現出來,除了茶園套茶,該縣還在低海拔一線的王寨、天橋、永和等州里結構“林下紅椿”,去年栽植了2萬畝,今年設計栽植2萬畝,全縣設計生長10萬畝。近年興起的“林下旅游”,已成為鳳岡人新的時尚和尋求。在全省百個新農村樹模點之一的永安鎮田壩村,全村的森林覆蓋率達86%,當地茶農除了栽植茶葉賺足了票子,還充分利用優美的生態環境辦茶莊搞旅游,形成“茶旅一體化”,“林下旅游”火爆,年綜合旅游收入跨越1000萬元。而隨著林業生態的大幅改善,全縣林下養殖也出現發達的生長態勢,雞、鴨、鵝、竹鼠等產品走俏市場,生態經濟已成為鳳岡的主流。
“全力生長林下經濟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奮力推進以茶葉、木本花卉為主體的林業產業化生長,實現林業產業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將是今后要繼續堅持的路子。”鳳岡縣林業局局長游鑫充滿信心地說。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