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臘梅花為蠟梅科植物蠟梅的干燥花蕾,又名雪里花,一般在11月中旬開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長。早春花未開放時采摘,實時低溫干燥。干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厘米,寬約0.40.8厘米,花被疊互助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膜質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膩感。商品有二種:①素心蠟梅,花心黃色,重瓣,花瓣圓而大,朵大。②狗心蠟梅,花心紅色,單瓣,花瓣狹而尖,朵小,質較次。以花心黃色、完整豐滿而未開放者為佳。產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臘梅花的性味是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臘梅花的成果:開郁和中,化痰,解毒。作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也許,真是由于可以治療我中醫內里的梅核氣,有化痰等成果,以是對慢性的咽喉炎有幫助。
臘梅花的藥用
臘梅花性溫味甘微苦。本草綱目》云其可“解暑,生津。現代研究標明,臘梅花含多種揮發油、洋臘梅堿、臘梅甙,β-胡蘿卜素。
藥理實驗標明洋臘梅堿有類似士的寧(可興奮神經中樞,但毒性較大)作用,另有降低血糖、興奮子宮及腸管作用。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順氣止咳的成果。
現代研究:臘梅花含有揮發油,內含龍腦、芳樟醇等。具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順氣止咳等成果,主治暑熱頭暈、吐逆、熱病煩渴、氣郁胃悶、咳嗽等癥。
將含苞花蕾制成干品,單用或與其他中藥配伍,可治麻疹發燒、風火喉痛、急性結膜炎等癥。治療久咳,治療暑熱煩渴、頭暈、胸悶、吐逆、小兒麻木、百日咳。可改善青春痘,粉刺,黑斑。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燙燒傷等病證效果很好。
臘梅花的食用
臘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物,又能“解熱生津”
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凈放入鍋中燉,后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后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燴牛肉條: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面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把牛肉切成條后沾鹽和胡椒粉拌勻下入鍋中,煎成兩面嫩黃時,放入蔥頭塊、芹菜段、戎蘿卜片、胡椒粒等,大火燒開,煮半小時,然后放入油面醬和燙過的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燉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后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后把豆腐條倒入,燉5分鐘,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實用于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食欲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癥等,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現代藥理分解,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因素。祖國醫學以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吐逆、熱病煩渴、氣郁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臘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成果。
臘梅花的成果與作用: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
①《綱目》解暑,生津。
②《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郁胃悶。苗木價格
內服:煎湯,12錢。泡生麻油)涂燒燙傷 部位。臘梅花的成果與作用及食用方式 臘梅花的藥用價值介紹 苗木價格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