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我國聞名林木遺傳育種學家葉培忠教授開創了鵝掌楸屬種間雜交育種的先河,得到了一批優良的雜交種(雜交馬褂木)。在浙江富陽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的庭院里有一棵雜交馬褂木,樹齡近50年、長得比10層樓還高,是這一科研成果的有用見證。
雜交馬褂木的問世曾在林木遺傳育種界引起很大驚動。專家平等以為,這一新型樹種既繼續了中國馬褂木的優點,又發揚了北美鵝掌楸的甜頭。從觀賞角度看,雜交馬褂木的樹體通直挺秀,樹形圓滿,橘黃色的花朵像倒掛的郁金香,葉片宛若一件件精細的小馬褂,被園林綠化人士看好。從經濟價值看,雜交馬褂木是一個不錯的速生豐產樹種,既可以用做家具材,又能開發成紙漿用材。
按理說,雜交馬褂木很有市場生長潛力,可是,為什么云云優良的樹種等了近半個世紀才得到大規模的產業化開發,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通過采訪,解開了心中的謎團。
上世紀60年月初,葉培忠教授開啟了雜交馬褂木育種,可是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原因,雜交馬褂木的研究險些中止。直到上世紀90年月,南京林業大學王章榮教授等人接續葉培忠的研究,進一步開展了鵝掌楸屬雜交育種工作,科研上取得進一步突破。鵝掌楸屬種間雜交育種項目得到了國家科技提高二等獎。
科研成果只有應用于生產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王章榮等南京林業大學的科研人員也熟悉到這一點。特別是上世紀90年月以后,綠化苗木產業發達興起,市場對觀賞苗木的需求量非常大,雜交馬褂木產業化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遺憾的是,當時雜交馬褂木走市場化之路的條件還不太成熟,下午在于雜交馬褂木繁殖材料較缺乏,種苗繁育技術不外關。
一是由于缺種子。當時馬褂木的人工雜交成本高,規模很小,得到的雜交種子很有限。南京林業大學高捍東教授介紹說,上世紀80年月,南方幾個省的林業局長找到他們,希望從南京林業大學買一些雜交馬褂木的種子,回去繁育苗木,效果無功而返。“種子十分有限,要留下來做科研育種材料,不能滿足生產需要。”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