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京山縣孫橋鎮綠緣苗木盆景專業互助社里,成片的對節白蠟幼苗在田間鋪展。“這都是今年春上剛種的,有200多萬棵。”理事長羅學文說,從去年起,他開始培育對節白蠟苗木,“野生的越來越少,想把這個特產保留下來”。
正規苗木交易
羅學文采取扦插和籽播兩種方式育苗,扦插的適合做小盆景,籽播的用于行道樹和綠化。京山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人工培育的苗木,每年長2公分,比自然生長的速度快一倍。“去年種的6萬根苗子,賣了5萬多元,而且供不應求!”市場興旺,牛刀初試的羅學文信心滿滿。
同在孫橋鎮的張吉衛一家則獨出機杼,打造“微盆景”。他家后院擺放著3000多盆對節白蠟盆景,都只有20厘米左右高。一家四口從基地購置苗木、修枝造型到整盆銷售,已然打理著一條產業鏈。“重要銷往北京、上海、武漢等地,每年可賣100多盆。”張吉衛說,“小盆景能進家庭、辦公室,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對接白蠟”。
這是平行于野生對節白蠟倒賣的另一個市場,在京山,類似的苗木、盆景園有160家左右。“跟賣野生樹的不能比!他們大一點一般能賣上萬元,去年一位浙江老板用130萬元買了孫橋的一棵樹,一轉手馬上賣了1000多萬!”羅學文笑言,做人工培育要耐得住寥寂,經得起誘惑,“這是正規苗木交易,沒有暴利。”
市場散亂亟待規范
張吉衛們的實驗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單槍匹馬奮戰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苦惱。
若非熟人帶路,由于市場設計設計時沒有考慮苗木、盆景現實需求,沒有設計和預留移栽、轉存苗木的土地,直接導致了花卉城“叫好不叫座”。
舒亞愚建議,經營苗木、盆景與經營花卉不同,每家商鋪需要至少2000平方米的田塊,才能保證其苗木、盆景的規模經營。“在恩施、荊州等地,都有政府主導建設的苗木基地,規范化運作,值得借鑒。”
經營者急功近利
在舒亞愚看來,當地做對節白蠟盆景的人不少,且多有“不達標”者。“政府在產業設計上雖然有不到位之處,經營者大多也太急功近利,沒有好好把它做精細。”
舒亞愚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盆景藝術大師梁玉慶曾在京山采購了一批對節白蠟種籽,運回山東老家培育。從小苗開始,他們一家人輪流上陣、全心造型,打造了5萬件頗具藝術感的盆景。在這些盆景生長到3公分左右高時,梁玉慶將它們整車拖往上海展銷,300元一件,短短數日所有售完。“從我們這里出去的種籽,效果比我們弄得還好,心里有些不恬靜。”舒亞愚說,內陸資本集中,反而讓經營者變得浮躁,“倒賣大樹、賣種籽、隨便做點粗拙盆景,賺錢太容易”。
湖北省花木盆景藝術協會副會長邢進科說,對接白蠟生長速度快,萌發力強,耐修剪、好造型、耐貧瘠、耐干旱,是搞盆景的當家樹種,省內也活潑著一批盆景藝術興趣者,市場潛力無限。“搞藝術人的相對純粹,要和經營者互通、交流,才能促進這個產業的生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