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意出50塊錢跟這些樹的栽植者和管理者打個賭,這樹活不了多長時間。”說這話的是膠南市民韓西謙,原因是他在青島看到有“活化石”之稱的南方樹對節白蠟出現在綠化樹木里。隨著綠化工作的加強,南國樹木的身影在青島越來越常見,這些南國樹在青島能生活得好嗎?會不會造成資本虛耗?記者調查采訪了大型園林企業及相關專家,一同來關注島城綠化工程中的南國樹。
a 網友 我賭50塊錢,這樹活不了多長時間
“簡直開頑笑,對節白蠟這種樹在青島基本生計不了多長時間,我現在就出五十塊錢打個賭。”下“戰書”的人是膠南市民韓西謙,結業于山東農業大學,對植物有一些研究。而提及這件工作的原因,照樣韓西謙今年年頭在青島閑逛時,一些不常見的南方樹引起了他的注重,“大部門南方樹在北方存活很難,只為了‘體面’上的景兒好看,就讓有‘活化石’之稱的對節白蠟冒險栽種,萬一樹死掉簡直就是犯罪。”
7月6日,韓西謙在網上發了一篇帖子“五六百年的大樹(對節白蠟)應該就地保護,現在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大家照樣關注一下它們在青島能堅持幾天吧……”此帖一出,引起了眾多網友的“憤然”回帖,固然也有一部門否決老韓的聲音,7月12日,韓西謙又給信報發了一份郵件,要與專家和栽樹人打個賭,“我賭50塊錢!”
這個農大高材生的“戰書”中,除了充滿嚴肅味道的擔憂,還透露著一點俏皮的味道:“經過觀測,新栽植的10株對節白蠟或離法桐樹太近,或地處環境嘈雜,汽車尾氣太重。以是,對此現狀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話,經過2個冬天樹的存活率也許在80%,經過3個冬天存活率也許在70%,5個冬天差不多就剩一半了,10年就沒法說了。對此,我出50塊錢跟樹木的栽植者和管理者打個賭……”
b 市民 引進和養護都太貴,還可能重蹈香樟樹覆轍
記者采訪時,不少市民在注意到路中心綠化帶的新變化后,會仔細觀賞這棵盆景般的樹木,許多市民叫不上樹的名字。“這樹挺好看的,作為景觀綠化給青島增添了新景觀。”一位市民說。聽說是南方引進的樹種,有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憂郁。
“2021年的時候,燕兒島路就種了南方樹種香樟樹,但是直到去年這些樹長勢依然不好,有的還凍死了,最后都更換了。南方樹木在青島不太好養活,不知道這種對節白蠟樹能不能在青島存活下去。”市民孫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憂郁。另有市民表示,對節白蠟樹種寶貴,引進和養護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青島引入此樹種沒有需要。
對節白蠟樹是目宿天下僅存的木犀白蠟寶貴樹種,有著“活化石”的美譽。這種“活化石”的壽命很長,能夠存活兩千多年,而樹形很像盆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不外,對節白蠟樹主產地在湖北省,屬于南方樹種。對節白蠟雖然好看,卻也是一種珍貴的古樹種,屬于“國家二級珍稀瀕危植物”。
c 調查 一棵最貴十幾萬,南方樹成島城綠化主流
7月11日,記者來到位于香港西路與太平角六路的交織路口,路中心的綠化帶里種滿了各色的鮮花和樹木,在綠化帶靠近路口的一側,一棵兩米多高的樹木造型格外顯眼。通過樹上的銘牌記者得知,這棵樹就是對節白蠟。
記者站在路邊看過去,白蠟樹的葉子長得不大卻很濃密,每一條樹杈上方的樹葉蜂擁在一起,形成了一層層的樹節,遠看整棵樹造型猶如盆景一般,很是漂亮。走到樹下記者發現,整棵樹的高度有兩米左右,底部的樹干直徑有四十多厘米,映襯在鮮花和景觀石當中,確實給道路景觀增色不少。
沿著香港西路一起向西行走,路中心綠化帶的每個節點處都種有一棵對節白蠟樹,直到正陽關路與香港西路接壤路口,記者數了一下,在這一段綠化帶中,對節白蠟樹共有十棵 。這些對節白蠟樹上都掛有銘牌,銘牌顯示這些樹木來自武漢。
這些樹木大多是最近栽植的,而加上之前試種的五棵,現在青島共有十五棵對節白蠟樹,記者撥打了武漢一家園林公司的電話,發現對節白蠟價值不菲,普通樹形的價格在五六萬元,如果樹形修剪不錯的要十幾萬元以上。
截至現在,全市已完成新造林面積15.3萬畝,植樹1615萬株。總計投入造林綠化的資金到達44.6億元,是歷年來青島造林投資最多的一年。其中作為“門面路”之一的香港路更是實施精細化景觀綠化,投資到達700萬元。
“到現在為止,預計在青島的南方樹木占了整個綠化工程的60%。”青島藝林市政園林建設團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磊說,南樹在綠化工作中占有著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隨著人們對于景觀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城市綠化工作的推進,北方不常見的南樹的栽種數目還在繼續擴大,南樹北移確實成為一種趨勢。在青島除了對節白蠟、香樟樹之外,南方樹另有許多,包羅連翹、櫻花、榆葉梅、紫荊、矮牽牛、三色堇、美人蕉等。市園林部門今年還從南方引種三角楓、榔榆等,用于提高道路綠化檔次。
為什么大量使用南方樹?“由于內陸樹品種單一,綠化品種要求的提高也是其中的緣故原因。”李磊說,內陸樹只有皂角、樸樹、榆樹、梧桐等,對綠化效果有一些制約,而在天下“南樹北種”都是一個生長趨勢。
專家說法
南樹養護成本高峻面積綠化還應多種內陸樹
許多市民都還記得燕兒島路上兩排寶貴的香樟樹,在經過了一個寒冬后只剩一根根光禿禿的“木棍”,這個凄慘的教訓不得不讓人質疑,這些來自南國的樹木在異鄉能過得好嗎?據統計研究,所有被人類引入的外來物種中,約莫只有10%的物種能夠在新的生態系統中自行繁衍。內陸樹種綠化行道一兩年就可以初見成效,改用外來樹種三年五年都可能沒有用果。
青島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的郭教授告訴記者,青島這些遠道而來的南方樹種,大部門的生活狀態還不錯,但是也不乏一些不能適應北方生活的樹,如香樟、合歡,險些一年到三年就所有死掉了。而個體生命力極其頑強的外來樹木,很可能給相關地區生物物種的生計組成嚴重威脅。
在網上關于“對節白蠟”的養護建議中,記者看到這樣一條建議:“將栽植環境改善,去除周圍大樹、怪石,地面平整,秋季加蓋塑鋼溫室,加主動溫度控制裝置,保持晚間最低溫度不低于零下5攝氏度,或可延伸壽命。”部門南方樹木在北方生計確實需要極大量的養護工作,為了使一些嬌貴的南方樹木平安過冬,在照顧它們方面可謂是費全心思,穿披風,用蘆席和無紡布全身包裹;扎腰帶,用草繩纏得密不透風 ;踏棉靴,樹周圍鋪20厘米厚的馬糞。云云帶來的養護用度自然是不小,一家園林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珍貴南樹的養護用度,是內陸樹木的3~4倍。
“我照樣建議盡管多使用咱青島本土的樹種。”青島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的郭教授告訴記者,青島市生長的樹種有數百種之多,這些植物也組成了青島的生態結構,“在青島的城市綠化當中,耐冬普遍分布,而刺槐、法國梧桐、雪松、櫻樹等樹種是從外引入青島的,花卉方面櫻花、連翹、榆葉梅、紫荊、矮牽牛、三色堇等許多花卉同樣是從外引入的。”
郭教授表示,外地植物引入青島,需要考慮它們能否在青島這座北方城市生長存活,“南方樹種引入青島,耐寒的能夠存活,但不耐寒的有可能會無法長期存活。”郭教授說,“不是所有的南方樹都可以移植到北方,由于這些樹種到了北方養護成本會高一些。小范圍使用南方樹種作為掩飾可以增添城市景觀,但大范圍內照樣應該使用內陸樹種。”
相關鏈接
就不能給市民一個回答?
愿不愿意接市民賭博的這個“戰書”,青島市城市園林局顯得比較鄭重。7月11日下午2點半,記者前往該局辦公室,林姓副局長以外失工作為由,要求記者電話聯系。
但隨后記者致電該負責人,林副局長表示現在較忙,半小時后再聯系。但至截稿為止,記者延續三個小時打了近二十通電話,林副局長的電話都是不接聽的狀態。就市民的質疑愿不愿意給市民一個回答,記者將繼續與園林部門聯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