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文聯美術家協會、梅友公社、云南省永平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協會主辦的“中國梅花精神文化論壇”將于1月14―16日在云南永平縣開壇。
永平古梅
梅花被譽為“中國民族精神的典型載體”,中華“梅”文化獨具特色,其深厚的人文內在和美學價值,以“梅”為主題的文化藝術作品在歷史長河中長期彌新。梅花不懼嚴寒、傲霜勵雪的品質,其不慕虛名而天地留芳的品性,代表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求真務實、扎實肯干、再接再厲的精神。
永平古梅
云南具有豐富的古梅資本及許多愛梅、崇梅、培梅典故。尤其是永平縣古梅,多、奇、美、特、全,生命力興旺,來往文人雅士留下了豐富的賞梅、詠梅、贊梅古詩詞,積淀了怪異的古梅文化,成為云南古梅文化的典型代表。
“四處古梅樹,年年傲霜開”。在天下200年以上樹齡的60余株古梅中,永平縣博南鎮花橋村的博南古梅為珍貴的元代古梅,樹齡達800余年。云南歷史文假名人趙藩曾題有“元梅明茶”的匾;詩人竇居炎“閱歷風霜,問爾幾生修到此;傳來美麗,有誰千載艷如斯”一聯,傳述此梅韻勝格高。此外,在永平杉陽鎮另有一千多年的唐梅及多棵古梅。經專家判定、考證,永平存現的“唐、宋、元、明、清”各期間古梅,為唯一無二古梅異景,是中國古梅及古梅花文化較集中的代表地區。
永平古梅
以“溯源中國梅花?尋梅古道博南”為主題的本次論壇,是萃取梅花精神,為國內外廣大致力研究梅花的專家學者及愛梅人士提供一個交流、互助、宣傳的高位平臺,旨在負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建設天藍水清山綠的生態家園,凸顯永平瞧得見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土風情。加強永平古梅的開發與保護,轉化古梅的藝術與經濟價值,深入挖掘云南永平梅花的歷史文化積淀,進一步擴大永平的著名度和美譽度,切實提升“千古博南?味道永平”手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永平古梅
論壇期間,將約請國內外著名畫家、書法家、談論家、媒體記者、企業家、愛梅人士等嘉賓齊聚永平,以“中國梅花精神”為主線,通過論壇之“尋梅”活動,實地觀測杉陽鎮古梅,并為“唐、宋、明、清”4棵古梅樹懸掛保護牌;通過論壇之“賦梅”活動,在博南鎮花橋村,以“中國梅花精神”為切入點,開展梅花精神、梅文化、梅花產業等鉆研會,就古梅產業生長設計等舉行鉆研;通過論壇之“寫梅”活動,在博南鎮、杉陽鎮對梅花開展采風騷動,多角度全方位描繪、謄寫、宣傳永平梅花,用藝術的角度來闡釋永平梅花精神的豐富內在,更好的宣傳“千古博南?味道永平”的魅力。
永平古梅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論壇的舉行,在弘揚中國梅花精神,提升永平古梅群的影響力和大眾認知度的同時,通過活動深入挖掘云南永平梅花的歷史文化積淀,提取弘揚傳統優異文化元素,提高南方絲綢之路博南文化認知度和影響力,加強文化自信,創新永平旅游文化產品,助推永平全面協調、深入開放、跨越生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