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間小屋悄悄地佇立在烏蘭溫都爾沙地。屋子的背風處,幾百捆樹苗齊刷刷地斜靠著。
一陣慌忙的腳步響起,48歲的烏云斯慶扛著鐵鍬從綠色深處走來?!敖翊簤勄楹茫覀兿攵嘣孕畈窈蜅顦洌苫盥室欢〞咭恍??!彼痤^來,抹了一把汗水,臉上露出笑容。
高顴骨,紅臉膛,深深的皺紋,16年的沙漠種樹生活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也把這位蒙古族婦女打磨得加倍勇敢、堅韌,就像檸條花一樣,植根沙土,綻放出壯麗精明的蝶型小花。
要在這里生計,就必須把沙地釀成綠地
挖坑、扶苗、澆水,3人一組的種樹隊伍猶如點點星辰,裝飾著漫漫返青的大沙梁。
微風吹過,一叢叢沙柳、楊柴搖曳生姿,沙窩里的檸條正在把蓄積的能量推向枝椏,嫩黃色的花骨朵依稀可見。
“以前可不是這樣子的,鋪天蓋地的黃沙能把衡宇埋住。風一停,我們就趕快把門口的沙子一點點挪開?!睘踉扑箲c指著地上幾行清晰的野雞腳印笑了,“當時候,滿眼都是明沙,鳥兒都不愿意飛進來?!?/p>
烏蘭溫都爾,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大沙梁”,它是烏審旗蘇力德蘇木昌煌嘎查較西南的一塊大沙地,占烏云斯慶和她的鄉親們賴以生計的整個草排場積的80%以上?!巴良毶趁魃珡忘S,隨時起風集成梁。遠望千里無根草,只有馬蹄三兩行。”這里的黃色沙丘綿延升沉,周邊10公里鳥獸絕跡,是全蘇木條件較艱辛、環境較惡劣的地方。
2021年在昌煌嘎查村民代表大會上,烏蘭溫都爾沙地的管理問題被提上日程。烏云斯慶的公公,剛退休的村委會主任、共產黨員巴音耐木扣老人主動請纓:“我們一定要管理好烏蘭溫都爾這片沙地?!痹诒娙说倪駠u和不解中,他承包了4.8萬畝荒沙。
“沙漠里種樹哪有那么簡單。”烏云斯慶望著遠方陷入回憶中。烏蘭溫都爾沙地就像一匹脾性浮躁的烈馬,它不經意間掀起的沙塵暴就能讓剛栽下的小苗被風沙掩埋或連根拔走,所有的心血在一場大風過后,都市子虛烏有??粗@片光禿禿的沙地,當了32年村干部的巴音耐木扣老人心痛得直掉眼淚。僅僅治沙造林一年時間,他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蓄積,卻無半點轉機。2021年老人帶著對綠色事業的無限眷戀去世。
“老父親的突然辭世,對我們打擊很大。再加上治沙種樹投入多,不能馬上見到效益,村里的許多人都不愿意再干了?!睘踉扑箲c的丈夫烏拉深深地嘆了一口吻。截至照樣繼續?烏云斯慶糾結得幾天都睡不著。“我們一定要管理好烏蘭溫都爾這片沙地”,公公的答應猶在耳畔。
“生我養我的地方就在沙地內里,要在這里生計,就必須把沙地釀成綠地?!睘踉扑箲c暗下刻意,一定要把種樹治沙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她提出吸納當地婦女團結承包管理沙漠的方案,她的倡議得到了周邊12名婦女的積極相應。
就這樣,以烏云斯慶為首的13名婦女組成了團結治沙小組,這群娘子軍承接了父輩未完成的事業,開始像檸條花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傲然綻放。
13姐妹,柔弱之軀筑起綠色長城
今年74歲的申里英是13姐妹中年數較大的一位。談起治沙的歷程,她感傷地說:“真是太苦了!”
“春天,正是沙漠的多風季節,強沙塵暴一場接一場襲來,風打在人們臉上,像針扎一樣疼;吹在身上,站都站不穩。風沙較大的時候,面臨面站著都看不清相互的臉。到了夏天,中午沙子燙,走一會兒腳就燙出大泡,晚上卻凍得人透心涼。一趟趟挑水種樹,著實累得不行了,就雙手護住臉在沙里睡一會兒。”陷入回憶的老人眼角出現了淚花。
為了種更多的樹,烏云斯慶她們每每天一亮就起床,早晨5點半就進沙漠里栽樹,直到晚上8、9點鐘,天黑看不見路了才回來休息。她們中午很少回家,餓了啃塊干餅或在沙里硬巴的地方架灶煮飯吃;渴了就在下濕地挖個坑,喝口又苦又咸的混濁泥水。
經過一個秋春不要命的苦干,一道道沙障樹起來了,一棵棵小苗泛出了綠意。第一季度,她們完成人工造林4500畝,并在所有造林地塊設置了沙障。
茫茫沙海,治沙彌堅?;锇閭冸y免有畏難心態和退縮生理,每當這個時候,烏云斯慶的犟勁兒就上來了,“有了樹,環境就會變好,我們的兒子,我們的孫子,我們的子子孫孫,以后就能過上好日子?!彼偸遣粎捚錈┑貏裾f著自己的好姐妹。
“這間小屋,就是為了能在種樹的時候有個落腳和遮避風雨的地剛剛建起來的。當時蓋房時只請了一位木匠,13戶牧民起早貪黑,搭帳篷露營,有力的著力,有物的出物。大沙里沒有路,沒有水,建房的料和水只能從十幾公里以外背過來,或者拿毛驢車拉進來。”烏云斯慶說。眼前這間紅瓦灰墻的小屋被分成兩個房間,除了一個大炕,什么也沒有。
現在,這個紅色的小屋已被濃濃的綠意覆蓋。“別看它簡陋,到了林忙季節,我們都市吃住蹲守在這里,是我們牢靠的治沙站呢。”烏云斯慶憨厚地笑了。
年復一年,13姐妹以自己柔弱的身軀,呵護著每一株艱難存活的生命,將希望的綠色一點點播撒,在275萬公頃的大沙漠中筑起了一道長約15公里、面積達4.8萬畝的綠色長城。
走出治沙返貧的怪圈,讓綠樹開花效果
柳樹枝上的鳥窩,沙丘上的野雞足印,昔日黃沙漫漫的烏蘭溫都爾沙地,早已綠浪翻騰、野兔出沒、飛鳥棲息。在這里,生命一旦發生,便很難消亡,由于艱辛的環境,往往可以養育偉大而頑強的生命。
但烏云斯慶并不止步于此,她熱情、醒目,但她從不蠻干。多年跟沙漠打交道,她悟出一個原理:深居沙中,不能只是簡單地造林拓荒,必須變化腦子,要向荒沙要效益,走以林養林、建設養畜之路。
“把沙漠變綠還不夠,我要讓綠樹開花效果,鋪出一條致富之路。”烏云斯慶用她那不流利的漢話表達著自己心里深處的想法,“第一期開發耕地300畝,這樣既能加強治沙造林,又能讓鄉親們養點牛羊。另有,育苗可以為造林提供足夠的苗木,采收獲熟林地的楊柴種子、平茬灌木枝葉做飼草料,都能增添收入。我還想修條從林點到嘎查的路,這樣大家種樹運物資就利便多了。”
然而,正當烏云斯慶準備大干一場時,因勞累太過,不幸患上了膠質瘤。巨額的醫療用度,讓多年治沙造林生活變得拮據的烏云斯慶一家不堪重負,面臨隨時中止治療的逆境。得知烏云斯慶的病情后,旗民政、婦聯、紅十字會、團委、在烏審旗的各家企業紛紛獻出愛心,先后召募捐助資金近14萬元。
“多虧政府的資助,才把病給治好,惋惜延遲了修路的事。”沒有埋怨,也沒有退縮,這位頑強的女性語帶哽咽。
烏云斯慶得到了環境保護領域較高的社會性獎勵――“中華寶鋼環境獎”。此外,她還先后榮獲了第二屆天下綠色家庭、天下三八紅旗頭等多項聲譽。
天色逐漸暗了下來,風吹在臉上涼颼颼的,烏云斯慶囑咐道:“快先回去吧,我們把這剩下的苗種了也就回去了。等一個月后你再來,這檸條花就開了?!?/p>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