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時至六月,天下各地絢爛精明的“櫻花潮”都已退去。回憶一兩月前,櫻花開得正盛,大江南北爭相賞櫻。微信朋友圈里,“曬”出從粉白到紫紅的櫻花圖片,分不清是在昆明圓通山照樣武漢珞珈山。早春時節,櫻花出盡“風頭”,大有為春天代言之勢。
櫻花性喜溫暖濕潤,在我國大部門地區都有種植。作為聞名的觀賞花木,連片種植能形成燦若云霞的“花潮”效果,孤植亦可點染園林,著實討人喜歡。近年來在各地普遍栽植,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大家不必遠行就能明確其綽約風姿。但凡事有個度,一哄而上栽櫻花,城鎮山鄉四處開,既讓人以為單調庸俗,又打擊了對花卉樹木的文化體驗和影象。
當前櫻花、桂花等“明星花木”的“走紅”,折射出城鄉綠化的審美意見意義甚至價值取向。以云南為例,較負盛名的昆明圓通山櫻花,現在已散播各地。光“櫻花谷”全省就有好幾處,“櫻花大道”更是從州府到縣城習以為常。人造景觀開發旅游的推動,城市擴張的綠化需求,苗圃化和產業鏈供應,都讓櫻花大顯身手。與此同時,一些生長緩慢、不以花取勝的綠化樹種有點“遇冷”;滇合歡、滇樸、榿木等本土樹種反倒栽的少了。
仔細想想,城市里的古樹名木也好,鄉野中的參天大樹也罷,基本上是內陸原生物種。春華秋實,每一種樹都展示出怪異的身姿,或高峻挺秀或興隆如蓋,越蒼老越顯本色味道,無花勝有花。許多城市已經評選了“市樹”“市花”,都生于斯長于斯,吐露怪異的芬芳。由此可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如一國一省,完全有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美化成一個百花爭艷、品類豐富的綠色家園,而不是“千城一面”到花花卉草也都似曾相識。
基于內陸化的物種多樣化,其意義不僅是葳蕤好看,也影響到文化層面。再以櫻花為例,櫻花雖然絢麗,但花期只有一周左右,暗合了“短暫的絢爛”的擬人性格,在日本備受推許,聽說是和其“物哀”意識有關。再看看我們,松樹、槐樹、榕樹、梅花、竹子、菊花等等,轉達著不同的文化信息,也植根于文藝作品和民間傳說里。故而,榕城、桂林、攀枝花等城市以樹木命名或聞名;而鐵菊巷、楊柳坡、桃園、杏林等地名,也會氤氳出不同的鄉愁影象。
城鄉綠化出現出某種程度的“趨同化”,有其內在緣故原因。本土樹種或許不易整形打理,或者病蟲害多發,又或者還未形陋習?;N苗供應產業鏈。但也要反思我們有些綠化美化:是不是在“趕時髦”?是不是重感官體驗輕文化內在?是不是尋求短期效應缺乏“十年樹木”精神?現在,許多地方山林綠化改變了單一經濟林木的“綠色荒原”,回歸多樣化的“生態群落”,這種選擇值得贊賞。多個角度想想,在極端天氣多發的盲目引進外來樹種,還可能面臨挨凍受旱被“剃頭截肢”的尷尬。因此對“本土化和多樣化”多一分耐心和投入,也是為了將來不留遺憾。
綠化是一個城市的手刺,樹木也可以為城市代言。四處櫻花又何須!希望,走進一座城市,能發現與眾不同的蔥郁;而回憶它時,還能被一街花樹感動。云云風情各異,方能蔚為大觀。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2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