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時間回溯到2021年12月21日。那一天,貨值4.3萬美元的四川成都溫江區產的19140株榕樹搭乘中歐班列發往荷蘭蒂爾堡,這是溫江花木首次通過鐵路運輸出口歐洲,也是天下首列花木通過中歐鐵路出口“一帶一起”國家。
時光飛逝,截至2021年7月份,溫江花木企業三聯花木已先后組織65批次銀柳、人參榕、棕竹等花木產品出口歐洲,通過25個花木專用運輸恒溫柜實現出口創匯420余萬美元。“過去花木出口重要靠海運,處于內陸的溫江在區位上沒有優勢。現在,溫江花木出口迎來天時地利。”成都三聯花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段濤說。
花木產業在行業冬天待得太久,以至讓苗農有些渺茫。外貿型花木產業的生長,讓苗農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截至現在,溫江花木銷往“一帶一起”相關國家,產品包羅紫薇編藝、參榕小盆栽、銀柳切枝、蝴蝶蘭等,出口金額達460萬美元。在積極拓展外洋市場渠道的同時,溫江本土特色出口花木品種、云南出口切花品種項目開發也在穩步推進,還動員成立了西昌、綿竹、大邑等一批省內花木出口生產基地。
出口型花木產業的生長,也使一批國際植物科研機構和國內花木園對溫江的花木產業發生了粘稠興趣。現在,溫江區正在與法國植物研究所、歐洲植物病理研究中心等機構洽談互助。河南神州牡丹園、河南南陽月季園、廣州花卉企業、福建花卉企業紛紛聚焦溫江,與三聯花木、禾晟德公司殺青外貿互助意向,或有意在溫江成立花卉產品陸路出口基地。
“花木出口的諸多實例,現實上刺激了溫江花木的轉型升級,這是從粗放走向精細的行動。”溫江區花卉園林局副局長范華陽以為,今年全區花木聚焦在特色編藝、盆景、細小型綠植等相符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上,粗放生產已無立足之地。花木出口解決了一個浩劫題。大家熟悉到,只有好器械才能拿得脫手。
現在,外洋企業向溫江花木企業下生產訂單,企業接到訂單后又與地區內村整體經濟組織或生產大戶開展互助,采取“公司+村整體經濟組織”“公司+農戶”的方式生產外洋所需產品,當地花農成了較直接的受益人。
漆康林是天星村老資格的編藝人,從上世紀80年月到他沒脫離過編藝,由他牽頭組建了“編藝巨人同盟協會”,開發新產品、設計更多的造型、制作更精細的產品出口。與天星村相連的天源村專門成立了園藝互助社,清算土地40畝作為出口培育基地。據理事長代仕群介紹,40畝地生產小型紫薇花瓶,先設計生產5000個。
段濤表示,溫江原來的花木產業以工程終端應用為主,生產方式粗放。受歐洲市場需求影響,從以工程應用苗生產逐步向家庭園藝花木生產變化。從事花木出口的苗農花農,升級了生產設施,提高了產品質量,也提高了收入,促使溫江花木產業從勞動麋集型向技術麋集型變化。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3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