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榆樹是制作盆景的常見落葉喬木樹種,也是嶺南盆景的傳統樹種。嶺南盆景過去有“香(九里香)、茶(福建茶)、榆(榆樹)、星(滿天星)、酸味(雀梅)”五臺甫樹的說法,把榆樹列為制作盆景的優良樹種之一,深受盆景人的青睞和喜歡。
榆樹是落葉喬木,又稱榆樹疙瘩,原產于北方,現我國南方各地均有生長和種植。榆樹有家榆和山榆之分。山榆一般生長于野外,比較大型,制成盆景野味十足。但葉片較大,人工種植枝條生長較慢,因此過去嶺南盆景制作中較少用,而多用生長較快又容易控制的家榆。近年由于種植技術的提高,一些樹身嶙峋奇異的山榆老樁也進入了制作者的視野。
中國龍 榆樹 陳昌作
家榆也有大、中、小葉之分。其中大葉榆樹因葉片大而薄,且葉色不耐看而較少使用,小葉榆樹因制成的盆景觀賞價值高,受到普遍重視和歡迎。
關于榆樹盆景的制作,過去已有不少介紹和敘述。這里只從嶺南盆景的角度,根據本人的粗淺體會,談點小我私人熟悉。
首先要選好樹坯
可根據自己的喜歡和造型需要而定。樹坯的形態各異,要因樹造型。榆樹和其他樹種一樣,根據樹坯的頭體態態,可以有各種造型。由于榆樹皮色灰褐,頭身易顯蒼老,因此過去以大樹、飄斜、懸崖等造型居多。又由于其頭根較發達,也經常用于制作附石盆景,既可以根抱石,也可以干附石。另有,可以利用其野趣奇異的板頭在其上造林,取自滿想不到的森林效果。但不管何種造型,樹坯都以頭、根、干比例協調,樹態嶙峋蒼老,有可塑性為好。
樹石無言駒自鳴 榆樹附石 謝榮耀作
其次要因材施技
一是由于榆樹生長速度快,特別實用于嶺南蓄枝截干的技法,其他各種身手手法也都可以運用,技法的實用面很寬。榆樹的生長速度堪稱嶺南五大樹種之冠,在雜木樹種中也位于前線,因此盡可以根據樹坯的基礎和造型設計,用截干和蓄枝技法舉行培育和蓄育,而不用在技法上做更多的斟酌和選擇。這樣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效果,更易育成曲折蒼勁的枝條和雄健的樹態(蓄枝截干身手已多有敘述,這里不再詳述)。
二是根據榆樹愈傷性強和可塑性大的生物特征,運用“挨、扦、搏、拆”等技術手段對樹坯舉行整形和塑造。嶺南盆景技法另有“挨、扦、搏、拆”的說法。現實也是嫁接等技術的詳細運用。由于榆樹愈傷性強,以是特別實用于這些技術。“挨”即靠接法,“扦”即扦插法,均可用于根或枝干的靠接和扦插。根據造型的需要,在頭、干適當部位通過靠接或扦插方式補上所需的根或枝,以增添頭身及造型的完善。“搏”、“拆”是打擊法和挑皮法等的俗稱,即根據造型需要,利用這些人為制造損傷的技術對樹坯樁頭舉行刷新。如某些部位,可以用打擊或挑皮的方式,有意識地造成局部損傷,等樹樁愈傷或增生后,干身部門就會增大或縮少,并可人為地變得嶙峋結節,增添滄桑及蒼勁的美感。
此外,利用榆樹枝干皮韌柔軟的特點,還可適當運用蟠扎技術手法舉行彎曲造型,以縮短盆景造型時間,加速成型速度。
共享自然 榆樹 鄭永泰作
再次要加強養護管理
榆樹雖有粗生快長的特點,但如養護管理不當,也會出現欲速則不達甚至事與愿違的現象。根據榆樹的生長習性,在培育養護歷程中一般須注重以下幾方面:
1.控制水肥榆樹是陽性樹種,喜陽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它既要濕潤的土壤,又要疏水,如盆內較長時間積水,就容易造成爛根,導致縮枝死亡。因此澆水宜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阻止盆土積水。施肥也以薄肥為好,以免造成傷根。
2.合理剪截在盆景培育或成型管理歷程中,對樹樁枝條舉行剪截是必不能少的。榆樹萌發力較強,在合適的時間修剪后,傷口處都市發芽。但也不能大意,如在不合適的時節舉行單枝剪截,而其他枝葉不動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不發芽導致縮枝的現象。因此,應盡管阻止單枝剪截,如因控制枝條生長確需剪截時,也應稍留長些并帶點葉。待其他枝條生長到比例合適時再一起剪截到位,云云較為安全穩妥。
3.適時換盆盆栽榆樹一般2~3年翻盆一次,換上新泥,這是預防縮枝的有用設施。在嶺南地區,翻盆換土在每年小寒至大寒之間為佳。由于榆樹根系發達,翻盆時除要去掉大部門宿土外,還要剪除腐根和過多的纏繞根,松散根系,然后再上盆,填上新土。云云能保持其生長興旺。
榆樹 飄長110厘米 余鏡圖作
4.防治病蟲 盆栽榆樹應放置開陽透風處,如濕潤陰晦,透風不良,則易患病蟲害。春秋時節,是榆樹生長興旺期,也是病蟲害多發期。蟲害重要有蓑蛾、介殼蟲、蚜蟲、金花蟲,病害有白菌病等。可用敵百蟲、三氯殺螨醇等溶劑噴殺,但不宜用樂果,以免造成落葉縮枝。
以上僅是小我私人淺見,朋友們還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天時地利、環境、習慣,區別看待,不能一概而論之。只要把握習性,種植得法,養護適合,就能又快又好地制作出滿足的榆樹盆景。
榆樹 廣州盆協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3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