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兩株百年廣玉蘭已經存活,罩住它們的遮陽棚開始拆除
去年4月移植到西環路來鳳橋堍的兩株百年廣玉蘭,現在已經確認成活。罩著它們的遮陽棚開始拆除,以便秋冬季節讓它們沐浴溫暖的陽光。
這兩棵廣玉蘭原先生長在廣濟路和金道路交織口,身高都在18米左右,主干一個成年人合抱還抱不外來。園林綠化部門2021年掛出的標牌上注明,這兩棵廣玉蘭的樹齡都已達100歲,屬二級保護古樹名木。由于軌道交通2號線施工等的需要,這兩株廣玉蘭不得不“挪窩”。經過6天時間的挖掘、運輸、栽種,它們最終被移到了西環路來鳳橋北堍的綠地里。
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當時許多人憂郁,這兩株古樹能否存活。實在,對于這一問題,園林綠化部門早有考慮,并采取了一系列對策。首當其沖的是“保泥”,就是把根部的泥團挖得特別大,以此削減對樹根的危險;同時把原址挖出的土壤運到新家回填,讓大樹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工作人員介紹,大樹移植時,根部的泥團深度一般在1.2—1.5米,但這兩株廣玉蘭根部泥團的深度劃分達2.2米和2.4米,泥團的直徑則為3.2米和3.4米,兩株廣玉蘭連樹帶泥的重量達25噸和37噸,創下了我市樹木移植史的最高紀錄。
此外,還采取了護干(保護樹干、防止樹皮損傷)、修枝(削減水分蒸發量)、促長(通過生根劑讓大樹盡快長出新根、用多菌靈防止樹根霉爛)、澆水等手段。移植到位后,工作人員又給廣玉蘭搭一個遮陽棚,防止它們被太陽暴曬。這一做法,在我市的古樹名木移植中照樣第一次采取。由于它們身坯著實大,以是光毛竹就用掉了1000多根。
經過一年多的全心照料,現在這兩株廣玉蘭已經長出了新芽。園林綠化部門檢查后以為,它們已經成活。鑒于很快就要進入冬季了,給它們多曬曬太陽有利于它們的生長,因此,昨天五點多起,施工人員對遮陽棚舉行了拆除。整個拆除工作預計今天結束。
廣玉蘭原產美洲地區,傳到中國的時間不外130年左右。上面提到的兩株廣玉蘭,最早種在一戶劉姓人家的花園里。解放后,劉家花園被刷新成了衛生站,再厥后衛生站原址釀成了金閶醫院,兩株廣玉蘭就成為金閶醫院東側的兩個“衛士”,直到去年4月。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