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浙派盆景展示現場
浙派盆景展示現場
北山的梧桐,龍井的楓樹,植物園的菊花,色彩斑斕又層林盡染,總能聚起一批的熱鬧看官。然而,西湖的秋天卻又是恬靜的,在臥龍橋畔的假山流水間,浙派盆景藝術那蒼古意趣的“陽春白雪”卻把西湖文雅的“消息美”濃縮在了一尺之間。
11月6日到23日,跨越50余件盆景作品的2014浙派盆景作品展在郭莊與市民游客亮相,帶你明了中國傳統山水寫意作品的文雅魅力。
25年前就是天下金獎盆景――《聽》
中國的盆景藝術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句話在記者看來并不外分。走進郭莊首先你不能錯過的就是盆景作品《聽》,一眼望去,兩顆合栽的五針松的飄枝態勢和斜干相互對應,頂部重心向右偏移,外表看起來稍微傾斜,似乎側聽陣陣松濤天籟,傾聽之意,栩栩如生。
早在《聽》之前,浙派盆景作品絕大多數松類作品都尋求“靜態”之美,以凝重、挺秀、老辣、剛健為主。而從這件作品開始,逐漸由“靜態”變化為尋求“動態”之美。
這盆出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潘仲連先生之手的作品在2021年武漢的天下盆景展一亮相遍吸引了所有評委的眼光,立即拿到了天下盆景的金獎。
一朝園藝人,三代師徒情
一盆成熟的盆景作品最短需要6年,最長需要10年才能成型,在成型后每年還需要不停地復形和養護。
而一盆成熟的盆景價值不菲,高的可達上百萬元,只要養護的好就能和文物一樣一直傳承下去,作為潘仲連先生的自滿高徒,在潘老退休后他遍肩負起了養護盆景作品的任務。
18歲開始接觸盆景園藝,28歲師從潘仲連先生,現在也已經35個年頭過去了。作為杭州市盆景協會會長的夏國余卻坦言自己和師傅另有差距。
“大多數人對于盆景藝術都是由景抒情,把盆栽植物根據其形象再加入藝術創作,形成作品,而昔時師傅的創作卻以情造景”,夏國余說。
《自然之子》、《劉松年筆意》、《那邊落灰塵》、《橫空出世》、《黑旋風》等一系列作品拿了天下至少十個獎項,還被收錄到外洋天下盆景類雜志。
曾有一年,潘老由于被斷橋殘雪的美景吸引,選用松柏和落葉在意外的選擇白油漆作雪,做了一副水飾盆景的《斷橋殘雪》。這個故事是夏國余的徒弟戴勇告訴記者的。
作為第三代盆景園藝的后起之秀,19歲就以羅漢松作品得到華東地區青年競賽第一名的戴勇也已經從業20多年。“藝術就是性格的顯示”,他說,盆景作品的創作與作者稟賦、情操是相互融合滲透的,有人以為盆景作品很美,殊不知在優美的背后卻有是日復一日的折枝、修枝的堅持,單單融會折枝使用的巧勁他就學了近十年。
他說瀏覽一件浙派盆景作品,首先看盆,再看景,最后看幾架。這一盆、二景、三幾架,組成了每一件作品的所有。也成為了他們工作生活的所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