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7月份,一則消息如投湖之石,在業內激起浪花并迅速傳開、引發普遍關注,“文人雅士心頭好――菖蒲,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價格繼續猛漲,從50元一躍至80元。”小小一盆草,竟能有云云成就,著實令人振奮!苗木行業持續低迷,“一苗行天下”的盛況越來越難見到,雖然商戶們正被迫接受“行業理性回歸”的事實,但心里仍然對橫空出世的品種懷抱希望,而這條消息恰逢其時。于是,國內開始上演“多肉熱沒遇上,現在菖蒲熱一定要遇上”的現象。
不少投資者正躍躍欲試,四處詢問、搜羅菖蒲的新品種。短短一年的時間,主產區由江浙地區轉移到福建省的南靖縣,截至到今年7月份,全縣有跨越2000人從事菖蒲栽植,上半年銷售額跨越了5000萬元。隨后,菖蒲栽植熱迅速由沿海地區擴散至湖北等內陸地區,10月份在武漢市場上,菖蒲的價格甚至較便宜也要賣到100元/盆。從品種來看,款項、虎須等本土品種,單盆售價數十元;而黃金姬、貴船苔、有棲川等入口品種,價格一般上百、上千元,多年的老苗,甚至被炒到了數萬元。
菖蒲有其傳統上的審美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菖蒲與蘭花、水仙、菊花并稱“花卉四雅”。作為文房清供,它險些是歷代文人的案頭標配。早在西漢就被人工栽植在園林之中了,唐宋時期開始以盆栽形式出現,蘇軾、李白、朱熹等都曾為之寫下詩篇,菖蒲也在這個時期撒播到日韓。厥后的八大山人、吳昌碩等字畫家的“清供圖”中常有以石與菖蒲相伴的畫面,菖蒲文化曾經盛極一時。
但在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菖蒲文化歸于幽靜,僅僅盛行于江南一帶的文人圈子,在花卉市場上難覓蹤影。這也正如宋朝詩人謝枋得詠嘆,菖蒲是“不帶灰塵氣”的仙草,生性耐苦寒、安淡泊,沒有文人的詩畫,“歸隱”也屬正常。而當今文玩風盛行,加之國內如廈門、同安、漢陽等地舉行展會對菖蒲文化的普及,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小眾品種”。市場需求開始變大,嗅覺迅速的投資者也開始有意識地擴繁、收購,這幾年價格自然也上去了。
可是30-50元一盆的菖蒲價格已經下降到25元一盆了,且植株比之前的要大得多。“小的25元,大的55元。”走進一家店,商家這樣說。一開始商家還會說,不貴,這才是批發價。但只要消費者多質疑一會兒,商家就改口道,“如果要得話,20元一盆就賣給你。”
7月份50元/盆的菖蒲,不含盆(左)最近20元/盆的菖蒲(右)
雖然菖蒲突然跳進人們視線里,熱門了好一陣,但真正流向市場的不多,大部門消費者對一盆草動輒上百元,依舊難以接受。在一個大型花木市場中找不到菖蒲的現象往往多見,當前大量菖蒲在生產者中流通,尚未全面到達終端消費者。在一些老苗被炒到上萬元時,一些人預計該品種還將繼續增進。實在,等供求關系穩定了,價格里的水份也自然會消退的。好比一些日本品種,在國內賣得比在日本還貴不少,一旦這些品種在國內普及了,價格就不能阻止的往下掉,這種現象和之前所有熱炒的器械都是一樣的。
有專家表示,原來高端的文玩市場,將繼續壯大,事實千金難買心頭愛;而大眾市場,將是新的增進點。但這個新的增進點將如何激活,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這個成就也不能能一蹴而就。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