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榆陽區青云鄉稻窠灣村的西邊,一小我私人煙希罕、環境幽靜的小山溝里,溪水圍繞著峭壁而過,懸崖上有兩個相通的石窟,這就是吸引省內外眾多游客的萬佛洞.國慶假日期間,絡繹不停的游客都是慕名觀看洞內不能勝數的大巨細小石雕佛像和200年前的古壁畫.壁畫至今畫面清晰,人物生動,線條美麗,色澤艷麗,非常難得.而壁畫中的“馬身鳥喙”形象,地方文化特色非常突出,與鄂爾多斯青銅器圖案相似,對民族文化融會研究極具意義,其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極高,是吸引游客的下午所在.10月6日,到萬佛洞考察的美術考古學者、陜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韓康痛心地對記者說:“由于景區對古壁畫沒有任何保護設施和措施,游人可隨便觸摸和攝影,使得一些彩色畫面泥皮已開始脫落,這些珍貴文物將很快損壞消逝.”
據我市資深文物館員張鐘權介紹,萬佛洞內有壁畫6幅,總面積近12平方米,都是在石壁上涂抹一層黃泥,再粉刷、勾墨框,精心彩繪而成,成畫時間約莫在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有較高身手程度.盡量壁畫已有200年左右歷史,但這些畫作至今保留較為完好.壁畫有“藏傳釋教十大明王圖”“三霄娘娘出行回歸圖”和排列整齊的“萬佛圖”等.其中十大明王周飾火焰紋,外罩云氣,面目猙獰,有的三頭六臂,有的三眼圓睜,有的怒發逆立,手中各持法器,漫天揮舞,赤身露體,下穿短褲,胯下乘孔雀、羊、牛、鹿、馬、象、虎、獅、?輟⒘?等禽獸.其畫工身手高明,筆下的明王個個英勇無敵、神采奕奕.明王畫像在我市不少寺廟均有存留,但都沒有這里畫得精彩和保留完整.萬佛洞因此成我市難得的繪畫藝術文物點.由于該石窟地理位置偏僻,才使這些珍貴的壁畫至今保留完好.
美術考古學者韓康建議,隨著萬佛洞著名度的提高、游人的增添,文保部分要迅速采取措施,搶救保護好這些古壁畫,為我市繪畫藝術歷史、宗教文化發展和民族文化融會等方面的研究留下珍貴的文物資料.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7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