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日本菟絲子(圖左黃色藤蔓)寄生在植物上吸光養分,讓樹木只剩枯葉。臺灣《團結報》圖
菟絲子(黃色藤蔓)攻占臺灣新竹縣海岸,將馬鞍藤當寄主并覆蓋其上,綠色定沙植物馬鞍藤不保。臺灣《團結報》圖
據臺灣《團結報》報道,外來物種“日本菟絲子”恐對臺灣本土植物生態造成危害。專家指出,日本菟絲子危害樹種跨越三百種,“就像吸血鬼一樣”,防止全面擴散刻不容緩。
臺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指出,日本菟絲子會損壞低海拔的臺灣原生森林,臺灣常見的榕樹,菟絲子都可纏上,并寄生在榕樹、血桐、構樹及羊蹄甲等,這些樹種都是低海拔原生森林重要成員。
他指出,保育人士多年前曾呼吁政府正視菟絲子入侵,當時林務機關指日本菟絲子尚未達危害期,“若等全面擴散,就來不及了!”
臺灣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楊國禎指出,日本菟絲子是寄生植物,完全依賴寄主植物而活,不行光合作用,只吃樹木養分,麋集生甜頭不見綠色,纏上后可插入莖粗三公分的枝條,如小蛇般細絲垂掛滿樹。
他表示,菟絲子藤絲直徑像筷子一樣粗,為黃白色絲狀。2004在臺中被發現時,只有兩處生長點,現在當地已有跨越數百顆的樹木被纏上。
楊國禎表示,日本菟絲子現在在臺灣中部低海拔原生樹林較常見,早先是入秋開始生長,近年延伸到7月就開始,“是否已經適應臺灣天氣,值得注重”,依現在狀態看來,“完全適應只是時間問題”。
以菟絲子作為碩、博士論文主題的臺灣樂成大學講師廖國?表示,菟絲子是寄生性植物,利用吸器附著,一株可攀爬到許多株寄主上。日本菟絲子在臺灣造成“全境擴散”重要是人為,與大眾以為菟絲子有“補腎壯陽”效果而四處栽種有關。
她表示,臺灣最早發現日本菟絲子在中部山區,現在在臺北、新竹、苗栗、彰化、云林及嘉義等處出現的族群,應該多是源自臺中平地的族群,重要是人為散布,加上環境合適。
廖國?說,最佳防治方式是一發現即徹底清除;菟絲子生命力強韌,如果清除不徹底,會再生,且掉落地面的斷莖會纏繞吸附地面的植物,且切下的植株需燒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