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播種育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保護地條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種育苗,但考慮用花條件限制及高溫對開花的影響,一般花期控制在“五一”、“國慶”,以是播種時間秋播在10-11月之間,春播在6-7月之間。播種宜采取松散的人工介質,因種子過于細小,一般采取床播、箱播育苗,穴盤育苗須是丸粒化種子,可用288穴或128穴盤。播種前裝好介質,澆透水,再播種,播后用細噴霧濕潤種子。矮牽牛種子細小,播種不能覆蓋任何介質,否則會影響種子發芽。介質要求pH值為5.8-6.2,EC值為0.5-0.75,經消毒處理,播種后保持介質溫度22-24℃,4-7天出苗。
移植/上盆:用288穴的育苗盤育苗,秋播直接移入13cm口徑的營養缽,因氣溫影響,春播一般只移入10cm口徑的營養缽。也可先定植于苗床上,再移入營養缽內,矮牽牛移植后恢復較慢,以是在上盆時應注重盡管多帶土。盆宜通透稍偏大,土要松散微酸性。矮牽牛宜用通透性較好、內徑20~30厘米的土陶盆栽植,每盆兩三株。如用通透性較差的紫砂盆、塑料盆、瓷盆栽植,可在盆底放一層碎木炭塊或碎硬塑料泡沫塊,加強透氣排水,防爛根。也可用塑料吊盆栽植(每盆1株),掛于陽臺或窗口。以使用松散肥沃的微酸性沙質壤土栽種較佳,可用腐葉土、菜園表土、沙或珍珠巖按5∶4∶1的比例配制培育土,pH值在5.8~6.2較好。如pH值跨越6.6,則會抑制根對鐵的吸收,導致葉黃化。忌用重黏土和鹽堿土。
光照調治:矮牽牛為陽性植物,生長、開花均需要陽光足夠,夏天生產比較耐高溫,一般只在移植后幾天加以遮蔭,緩苗,在整個生長期均不需要遮蔭。于整日照、半日照的地方均能生長良好,但在充分的日照下,生育較佳。矮牽牛在長、短日照下花芽均能分化,然而,短日照容易促進側芽生長,使植株矮化,開花較慎密,而在春、夏天的長日照下則分枝少,花多頂生。
溫度控制:矮牽牛移植后溫度控制在20℃左右,但不要低于15℃,溫渡過低會推遲開花,甚至不開花。在現實生產中,要求“國慶”開花的要在大棚內舉行生產,制止在國慶前因溫度低而影響開花。要求在“五一”開花的,也可在露地舉行生產,但必須保證冬季霜不直接落在葉片上,否則葉片會出現白色黑點,影響觀賞效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均采取保護地設施舉行栽植。
栽植管理:澆水始終遵照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夏天生產盆花,小苗生長前期應勤施薄肥,肥料選擇以N、K含量高,P適當偏低。N肥可選擇尿素,復合肥則選擇N-P-K比例為15-15-15或含N、K高的,濃度控制在0.1-0.2%左右,水溶性肥料一般選擇20-10-20和14-0-14兩種,濃度在50-100ppm,濃渡過高,特別在高溫季節易造成肥害。冬季生產盆花,在3-4月勤施復合肥,視生長情況,適當追施N肥。定植或翻盆換土時,可在培育土中加點骨粉或氮磷鉀復合肥作基肥,幼苗期10天左右施一次淡薄的氮肥,蕾期花期不能再施氮肥,否則易徒長倒伏,葉多花少,宜施氮磷鉀復合肥15天左右1次,每月向葉面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其多孕蕾,花多而艷麗,冬季入室不施肥。
病蟲害:病害重要是:苗期猝倒病(采取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生長期莖腐病;
1. 白霉病。發病后實時摘除病葉,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600-800倍液。
2. 葉斑病。盡管制止碰傷葉片并注重防止風害、日灼及凍害;實時摘除病葉并銷毀,注重清除落葉;噴灑50%代森銨1000倍液。
3. 病毒病。間接的防治方式是噴殺蟲劑防治蚜蟲,噴灑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在栽植作業中,接觸過病株的對象和手都要舉行消毒。
重要蟲害有菜蛾、蚜蟲、青蟲、卷葉蛾等,尤其在國慶花卉生產中較為常見。矮牽牛如出現蚜蟲為害,一般不能用殺滅菊酯噴施,容易引進藥害,影響生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3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