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樹重要病害的發生及防治措施
發布時間:2024-05-15 21:36:18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核桃常發生的病害重要有腐爛病、炭疽病等,本文重要介紹這兩種核桃病害的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
核桃腐爛病
一、危害癥狀:核桃腐爛病又叫“黑水病“,屬真菌性病害。核桃腐爛病重要危害核桃主干、枝干、樹皮,阻止水養分運送,造成樹勢生長虛弱、效果能力下降或整株死亡。該病一般從外部看不出顯著的病變,病菌隱藏在皮下活動,損壞韌皮部,當發現有玄色粘稠液體溢出時,皮下病斑已達縱長數厘米甚至20余厘米。癥狀因樹齡和發病部位不同而異。幼樹主干、大枝多為梭形病斑,病部初期暗灰色,水漬狀,微隆起,手指按壓便流出帶泡沫發酵液體,樹皮變黑褐色,有酒糟味。干燥時病部失水下陷,皮下散生許多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器,近熟時突破表皮露出。遇雨水分生孢子器涌出橘紅色膠狀物質,硬化后成絲狀孢子角。病斑沿樹干縱橫偏向生長,后期樹皮縱向裂開。當病斑擴散樹體一周時,可導致樹體死亡。大樹主干感染病菌后,初期隱藏在樹皮下,外部無顯著變化,許多病斑中小島狀相互勾通,周圍集結大量白色菌絲層,后流出粘稠液體,干后發亮,像涂了一層黑漆,于樹瀕死時大量放出孢子角。枝條染病有兩種癥狀:一種是失綠,皮層充水與木質部星散,致使枝條干枯并發生玄色小點。另一種是從剪口處出現顯著的病變,向下或向另一分枝蔓延,圍繞一周后形成枯梢。
二、病原: Cytcospora juglandicola稱胡桃殼囊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的子座中。分生孢子器形狀不規則,多室,黑褐色具長頸,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香蕉狀。
三、發生紀律:該病是一種弱寄生菌,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次年春借風雨或嫁接口中、剪鋸口、病蟲傷口、機械創傷、凍傷處侵入。生長期內可多次再侵染,4月下旬至5月為重要侵染發病盛行期。
四、防治措施:
1、加強種植管理,增施有機肥,加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抗寒能力;
2、做好樹體傷口保護,入冬前將樹干刷白,阻止病菌侵入;
3、做好園內衛生,實時清除病死枝;
4、早春刮除病斑,一定要刮至健康組織,刮口要平整滑膩,刮除部位涂抹殺菌劑并用薄膜包扎好。7天--10天用藥一次,延續用藥兩次。常用殺菌劑有50%的甲基托布津50倍液、10%多菌靈可濕性粉50-1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粉50-100倍液等,5-10波美度石硫合劑可保護傷口。 核桃炭疽病
一、危害癥狀:核桃炭疽病是核桃的重要病害之一,重要危害果實,也危害芽及嫩梢。發病植株,一般果實受害率達20%-30%,病重者受害率達80%以上,常引起果實變黑腐爛并早落,核仁憔悴,降低產量及商品價值。該病由真菌侵染引起,果實發病后,果皮上先出現褐色 病斑,后變玄色,病斑中心有黑褐色小點,呈輪紋排列,濕度大時小黑點呈粉紅色突起。病斑連成片后,全果變黑腐爛干縮早落。葉片病斑不規則,有時沿葉緣周圍約1厘米寬處枯黃,或在主側脈間出現長條枯斑或圓褐斑,嚴重時全葉枯黃脫落。芽、嫩梢、葉柄、果柄感病后,出現不規則或長形下陷的黑褐色病斑,造成芽、梢枯干,葉、果脫落。苗木和幼樹的芽、嫩枝感染病害后,常從項端向下枯萎,葉片呈燒焦狀脫落。
二、發病紀律:該病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枝、葉、果及芽鱗中越冬。核桃園周圍的其它果樹寄主也能成為該病的重要病菌來源。次年春越冬菌絲開始活動,發生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氣孔等侵入。溫度在27-28攝氏度時,分生孢子6-7個小時即可侵染樹體,潛育期4-9天。該病有隱蔽侵染現象,幼果期侵入,中后期發病;外觀無病的果實、枝條、葉片也可能潛帶有該病菌。該病發病時期早期和輕重程度與溫度有親熱關系。雨季早,雨水多,濕度大則發病早且重;反之,發病則輕。品種抗病力也不同,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抗病能力強。
三、防治措施:
1、加強種植管理,增施有機肥,做好夏天修剪工作,改善園內透風透光條件,加強樹勢,提高樹體抗寒抗病能力;
2、做好傷口保護,入冬前刷白的,防止凍害,阻止病菌侵入;
3、做好園內衛生,實時清除病果、葉,削減病原;
4、選育抗病品種。栽植密度要合理,保證樹冠透風透光;
5、發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開花前后噴波爾多液。7月份噴70%的甲基硫菌靈1000-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或70%百菌清600倍液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39795.html。